蓟城之中

大蓟和小蓟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0-21 13:47
上图是大蓟,下图小蓟。大蓟和小蓟的区别是大蓟草茎粗,髓部松,叶有刺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大蓟和小蓟有什么区别求大神帮助
1个回答2022-10-21 17:50
大蓟用根小蓟用全草
这是啥草,花像小蓟,比小蓟高大得多,不会是大蓟吧?
3个回答2022-10-24 21:51
是飞廉草又称刺苣荬菜,小蘇大蘇断枝无白汁,刺苣荬菜有白汁对水肥要求条件不高,各地空间皆可生长,是极耐旱涝的作物。药用价值极高,清热解毒,消化止泻止痢,补脾肾,提高免疫力。请大家重视这一草药,这边,荒野树下都是。
大蓟和小蓟是同种植物么?
1个回答2022-10-24 21:51
非也。大蓟个大叶大,叶子羽状深裂,长12-30厘米,宽5-8厘米,花紫色或紫红色。小蓟个小叶小,全缘,长5-10厘米,宽2-3例米,花红色。
17.大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5:31

主编 张 健

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

讲故事学中药第三册

17.大蓟的故事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跌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就止住了血。 现在到四川省罗江县城以东鹿头关南山坡(落凤坡)庞统中箭的地方,沿着古驿道,山间田野仍可见生长着许多曾为庞统止血的小草。这草支支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大蓟以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大蓟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多生于山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名】大蓟

【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驴扎嘴、马刺刺、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土红花、野刺菜、牛不嗅、猪妈菜、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老虎脷、刺萝卜、牛刺竻、竻菜、鸟不扑、飞廉叶。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寒凉,入血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其性凉降,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本草汇言》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服;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热毒痈肿 本品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肿都可运用,单味内服或外敷均可,以鲜品为佳。如《日华子本草》以大蓟叶生研调服治肠痈;《闽东本草》以鲜大蓟煎汤内服治肺痈;若外用治疮痈肿毒,多与盐共研,或鲜品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鲜品可用。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鉴别用药】大、小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性状、功用有相似之处,故大小蓟常混称。至《证类本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才逐渐将其区别开来。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然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蓟树的读音
1个回答2024-02-23 15:47
jì shù
都有哪些名人来过蓟县
1个回答2024-03-14 10:33
歌手:李双江、蒋大为、孙浩、小沈阳、周艳泓、含笑、李湘,太多了。

书法家:穆奎信、孙荣刚、孙伯祥、王劲华、刘洪洋、李绍臣,太多了。
安徒生童话里的蓟的经历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个回答2024-02-18 02:49

是一起很有风趣的故事。固然蓟找出理由安慰自己,但也无意中道出了一颗母亲的心:“只要孩子走进里面去,妈妈站在栅栏外面也应该满足了。”他们中的三只耗子,选择了去旅行,去寻找答案。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没有去旅行,是从自己的思索中得来的方法的耗子成为了耗子王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真思考,人云亦云,“随大流”,自己不用头脑,

“蓟县”曾在那些文学作品中出现过?
1个回答2024-02-27 05:40
当时地名:蓟州 出处:《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当时地名:右北平无终 出处:《三国志·魏书十一》 作者:陈寿
当时地名:蓟州 出处:《天府广记》 作者:孙承泽
当时地名:蓟州 出处:《后汉演义》 作者:蔡东藩
当时地名:无终 出处:《竹书记年》和《水经注》

更多文学作品请以蓟县历代地名查询。

提示:今天津市蓟县历史悠久,春秋时称无终子国,战国后期称无终邑,秦代置无终县,汉代称无终,西晋称无终县,南北朝亦称无终,隋朝改称渔阳郡并为郡治,唐为蓟州州治,五代十国辽宋金朝先后为蓟州渔阳县,广川郡平卢县并为郡治,蓟州渔阳县并为州治,元朝称渔阳县,明洪武初年,撤渔阳县入蓟州,辖玉田、丰润、遵化、平谷4县,属顺天府。清代称蓟州,民国年间蓟州改称蓟县,属顺天府。
关于蓟县的神话传说
1个回答2024-03-16 17:41
万松寺在盘山天成寺北。原名李靖庵,传为唐代名将李靖所建。民间传说:清康熙年间,一小牛在山坡吃草,随吃随长,庵内和尚心知有异,旋在草下掘出聚宝盆一只,投一钱入盆内,顿时铜钱满盆。和尚外出,将盆藏于松树下。次日回庵、只见松树遍山,竟不辨宝盆藏于何处。后改庵名为万松寺。牛死后葬寺前欢喜岭,曰神牛坟。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存古塔两座:一为太平禅师塔,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一为普照和尚塔,清康熙年间造,均为实心砖构,窗棂装饰雕刻精细。寺西舞剑峰顶传为李靖舞剑台,有“李从简来游”题刻。

白塔寺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古时候,有户人家为了给病重的儿子冲灾,取了一个媳妇。这个勤劳贤慧的媳妇过门不久,丈夫就去世了,从此她倍加受气,经常被婆婆打骂。一天,媳妇去挑水回来晚了一点,又被婆婆打了一顿。媳妇心中十分委屈,第二天再去挑水的时候,边走边哭。这个时候正巧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者从这里经过,就问她为什么哭。那个媳妇就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老者深表同情,于是就送给媳妇一支鞭子,并告诉她,这个鞭子很神,你回到家里,把鞭子放到水缸里转几圈,水缸就会满的。媳妇接过鞭子,对老者非常感激,刚要行礼谢过,老者却不见了。回到家以后,她一试,果然灵验。有一天媳妇正在蓄水,她的婆婆领着一个男人进来,原来婆婆把她给卖了。这时那个婆婆抢过媳妇手里的神鞭,媳妇一急,忘了怎么停水,眼看着水缸里的水往外冒,她赶紧拔下做饭的锅扣在缸上,自己也压了上去。这时,水涨缸也涨,好不容易水才停住了,再一看媳妇,已经变成了石人。蓟州百姓为了纪念这个心地善良的媳妇,为她修建了这座白塔,取名“金炉宝鼎塔”。

盘山名刹少林寺东面,有一座怪石堆砌的龙首山。山上,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白塔。山下一股清泉汇成一池清水,名叫“红龙池”。池边陡峭的石壁上,凿刻着一条姿态生动的戏水红龙,看啊,水波随风荡漾,红龙张牙舞爪,随水游动,煞是好看。
  传说东海龙王的孙子小红龙、不顾龙宫里森严的律令,背着他的爷爷,偷偷跃出海面,借着水气,在空中到处游逛。
  一天,它游到盘山的上空,见山峦挺秀,群峰攒簇,风景特别优美,可就是树不绿,草不青。它往下降了云头,只觉得热浪滚滚,往远一看,光秃秃的一片。穷人们有的排成长队,头戴梆条帽,拍着龙王架,敲锣打鼓在求雨。有的背包携伞,哭哭啼啼,到外面去逃荒。小红龙看到这种悲惨的景象,心里挺难过。它在半空,来回上下翻腾了一会儿,顿时聚起一块黑压压的乌云,时间不大,瓢泼似的大雨下了起来。“老天爷下雨了,这下可救命了!”人们欢欣鼓舞。这时,一遭闪电过后,一条红色的龙在半空的云层里翻腾,人们喊起来:“红龙出世了”小红龙翻云作雨的消息,早传到东海龙王的耳朵里,气得它浑身打颤。等小红龙一进龙宫,老龙王让虾兵蟹将把他抓起来。小红龙说:“爷爷为啥捆孙子呀?”,老龙王说:“你犯了律条,私自兴云作雨。”小红龙说:“爷爷容禀,我外出游逛,见盘山大旱,草不生长,黎民百姓特别可怜,所以才兴云作雨。”孰料老龙王说;“不行,再旱你也不能降雨。”小红龙说:“我们东海,有千顷万顷的水,为什么要这样吝啬?”龙王一拍龙案,说:“好你个孽障,敢质问起我啦,来人,把小红龙打入冷宫。”
  小红龙被关一年,放出来以后,它又想起了盘山的景致。一天,它又驾着云来到盘山上空。一看,天又旱了,人们在挖泉抬水、点种,小红龙早忘了被关的苦痛,又在半空中上下翻腾一阵,兴起雨来。这时候,龙王带着虾兵蟹将来追小红龙,小红龙见势不好,瞧山腰的一座白塔下,有一池清水,倏地往下一扎,钻进池里去了。龙王和虾兵蟹将也追到池里。小红龙拼命抵抗,由于寡不敌众,被龙王逮住,用金锁锁了,押着返回了东海。
  过后,有人说:“我们看见小红龙投到多宝塔下的水池里。一会儿又让一伙儿家伙锁着往东去了。”有人说:“听说他兴雨违犯了律条。”也有人说,“违犯这样的律条,全是为了咱们呀。”
  人们为了纪念小红龙,求最好的石匠在池旁的陡壁上,照着它的形象,镌刻了—条红龙。从这儿以后,这个池子一直没干过。一到夏天,池水涨满的时候,人们常常看到它在水里游动。有人说:“小红龙逃出了龙庭,在盘山落户了。”
  金代大定年间,有人在陡壁上的红龙象旁边,刻了“红龙池”三个隶书大字。红龙池常为诗人墨客所吟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