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君臣命

求古代君臣或者兄弟的文.....
1个回答2023-05-24 01:48
最著名的有<<出师表>>,也是最典型的!
秦时明月4张良与大师兄辩白君臣之道是第几集
1个回答2023-08-29 22:40
第5集  好像是
君可不君臣不可不臣出处?
1个回答2024-03-12 04:36

出自《太史公自序》:“夫不通礼仪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至于这句:君可以不君,臣不能不臣,可能是后人引申出来的,

君是君来臣是臣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3 08:20

君是君来臣是臣的典故: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君主要谨守君道,臣子要谨守臣道,父亲要尽父道,子要尽子道。”景公说:“讲得好呀!假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有粮谷,我能吃得上吗?”

此问答发生的历史背景据《史记》记载,应该是发生在公元前516年前后,孔子这一年36岁。齐景公于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孔子适齐,正是齐景公纳卫受鲁,奋发图强的阶段。

对于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的虽然简洁,但是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也得到了齐景公的高度评价。



君臣的相处之道:

君臣之道指君臣之间的相处法则,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比如说刘皇叔用关羽、张飞、诸葛亮, 至今传为美谈。

其实在现代,君臣之道可以适用于领导和下属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领导按规矩礼仪对待下属,将下属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下属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最基本的了。

君君臣臣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06-25 18:16
赞同一楼的!
三个男人的故事:君臣与兄弟,荣耀与背叛
1个回答2023-11-22 05:55

1837年12月12日,随着汉诺威国王奥古斯特的一道命令,53岁的雅各布·格林教授不得不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离开任教了7年的哥廷根大学。他的弟弟威廉·格林教授尽管未被驱逐,但也被解除教职,生计陷入困境。  

是的,他们就是著名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  

事情需要从1833年说起。当年,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批准了汉诺威宪法。这部宪法规定,国王不再有专断和绝对的权力,应遵守制定出来的法律,君主和臣民之间存在的并非统治关系,而是法律关系。  

然而4年后,国王去世,他的弟弟奥古斯特继位。新国王很反感汉诺威宪法对他权力的限制,既不愿意宣誓效忠宪法,也不愿召开根据宪法选出的代表大会。他对公众宣布:  

“朕不承认宪法对朕有所管制,也断然不会和依照此法选出的代表进行谈判。而解散这一所谓代表大会,是朕必尽的工作。”  

他甚至假意调查民意,企图废弃1833年宪法,恢复对他更有利的1819年宪法。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学生要求老师们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们经常讲授的原则。两年前终于获得法学院编内教授职位的雅各布激动地写道:  

“公法教师和政治教师应当从自己的信仰和科学研究的最纯粹的源泉中获得社会生活的原则;历史教师应当不厌其烦地说明宪法和政府对于人民的幸福和痛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然而在当时的大学里,许多教师都保持沉默———他们要么害怕“失去国王的信任”,要么害怕失去职位。而官吏们也大多表示,国王高于宪法。只剩下几位教授仍然在坚持抗议———他们是著名的“哥廷根七君子”。雅各布说:  

“现在的局势,好像冰层一样,无边无际地笼罩着全国,这是沉默,也是耻辱……而我们几个还有些自制力的人,终于决心冲破这冰层。”  

1837年11月18日,7位教授向国王提交了抗议信。他们是历史学家达利曼、法学家阿利勃列赫特、法学家雅各布·格林、法学家威廉·格林、文学研究家盖尔维努斯、东方学家埃瓦利德和物理学家韦伯。  

信中,七位教授提出,法律应当依然是法律,国王废除《1833年宪法》,犯有破坏宪法罪。他们对国王宣布:  

“您的义务是公开宣布,今后将始终不渝地遵守对国家宪法的誓言。”  

他们说,学生始终信任他们,如果教授们轻率地背叛自己的誓言和原则,那还怎么教育青年呢?12月11日,当国王和调查者以威胁的口吻询问,他们签署抗议信是否出自本意时,他们再次表示:  

“我们毫不隐瞒,相反,我们使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们都相信,我们基于法律完成了我们最后唯一能做的事。”  

然而,国王的回复是:  

“抗议信作者不臣服于合法的国王和主宰……应与朕脱离君臣关系,据此,不应再占据深孚众望的大学教授职位。”  

随后下令,认定七君子中,达利曼、雅各布·格林和盖尔维努斯是主谋,应于接到解职通知书之后3日内离开汉诺威王国。倘违反此期限,则有被追捕之危险。另外4位教授,也被解除职务。雅各布和威廉再次踏上了艰辛的维生之路。  

同年,格林兄弟的《童话集》第3版刚刚出版。这只是他们一生近百部著作之一。而我们所喜爱的小红帽、青蛙王子、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或许只是他们曲折人生路上、仅仅能够让他们舒心展眉的一个瞬间罢了。  

不过,教授们并不是灰头土脸离开哥廷根的。12月17日,教授们坐马车离开哥廷根。大学生们想为他们送行,然而所有的马车主人都被禁止把马车租给学生。于是几百名学生冒着严寒,在教授们出发之前的夜里,沿着通往边境的公路步行出发。他们在边境上等候教授们,中午才看到马车。学生们以宏亮的欢呼声欢迎他们。学生们发表演说,投掷花束,演唱爱国歌曲。直到马车穿越边境,学生们才又徒步向哥廷根返回。  

雅各布回到家乡时,耳边还回荡着学生们的歌声。然而他很快发现,在家乡,他并不受欢迎。“跟先生握握手,他是一个逃难的。”一个老太婆指着雅各布对孙子说。尽管当前学界支持他们“七君子”,发起为他募捐的活动;尽管萨克森国王公开声明,表示全体七位教授都是他的王国极度欢迎的客人,但雅各布明白,学者和公众的热情很快会过去。弟弟目前还在哥廷根,尽管未被驱逐,但也失去了工作,需要为生计奔波。雅各布在苦恼中,开始撰写《谈谈我的解职》。  

他不能理解,怎么能够只是因为他反对一个破坏法律之人,就这样把他和他的全家抛在街头?他写道:  

“雷电的打击震惊了我安静的住所……世界上到处都有能够公正地思考并教给别人以正义的人,但是只要一至行动的时候,他们就作了疑惑和胆怯的俘虏,向后退却……但是,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将为我所作的一切感到高兴,那是对我巨大的安慰。”  

雅各布的这篇文章最终在瑞士出版,并传回德国,在莱比锡、汉堡、法兰克福等地传播。哥廷根大学里也流传着雅各布的这本小册子。当局随即开始搜查罚没此书。然而,仍有不少学者和学生冒险收藏了这本小册子。  

时间流逝,尽管后世只记得《格林童话》的愉悦美好,然而格林兄弟这段捍卫宪法尊严和自己认定原则的斗争,以及所展示出的不畏强权、不忌颠沛流离的勇气与正直,或许更值得被载入史册。

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是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9 11:39
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道理是:君臣之间的相处法则,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以上就是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道理。
谁知道“臣杀君”又叫“臣弑君”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6 09:11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有这样的传言”。有传言说“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有的说“篡位窃国的人中有仁爱的才能被称作贼,篡位窃国的人中有道义的人才能被称为残。有道义仁爱的人被称为一个大丈夫。听说这些大丈夫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杀国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