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莫斯科绅士

《莫斯科绅士》读后感
1个回答2023-12-09 19:35
时代背景介绍: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1918年内战,红色恐怖,屠杀平民,劫持人质、集体性驱逐。

1918年-1921年,战时粮食危机,来春演变成饥荒。农民暴动。

1924年,结束列宁时代,开启斯大林时代。

1927年,农业集体化,将刑法用于粮食收购。

1939年,世界二战。

1953年,开启赫鲁晓夫时代。

    埃默托尔斯的《莫斯科绅士》讲述的是一个绅士被软禁在大都会酒店长达32年的故事,绅士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诸多离奇曲折的事,其中一些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他的生命,胜过他的生命。从这些故事中,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绅士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还有那些年的俄国。

    9岁女孩尼娜是伯爵的第一位朋友,尼娜聪明有个性,她和其他小女孩一样心里住着公主梦,却又能与众不同的思考,热爱探索。她的出现无疑帮助伯爵打破了心里软禁于一处的局促与落寞。尼娜用她的万能钥匙带着伯爵偷窥到了不少秘密也获得了诸多不易发现的乐趣。尼娜认为,当别人为你提供什么的时候,只有在你真心需要的时候,“谢谢”才有必要说出口,反而,不必道谢。就是这样一位我们常人看来缺乏礼貌,自己却又一套准则的女孩,在离开大都会酒店收到伯爵的礼物时,认真道谢,而同样,她也把最宝贵的万能钥匙赠与伯爵。足以看得出这份忘年的友谊在一老一小的心中分量沉沉。也为日后,尼娜迫于窘境,将女儿托付给伯爵的信任做好了铺垫。

    米什卡不属于伯爵在大都会认识的朋友,他们是清楚彼此过去的发小。时代的转变,让本来只是沉默于书籍、无人重视的米什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与伯爵性格完全向左,但两位无论在什么时刻下,都互补着,总有一个人高谈阔论,总有一个人细心倾听,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着什么,这对老友心中永远深知着对方。高山流水遇佳音,也不过如此。是彼此最理解的人、信任的人,所以哪怕生死一线的时刻也要相见,哪怕是死亡,也只是分离了肉体的温度,精神的重逢一定不会缺席。

    女演员安娜的出场就给伯爵来了个下马威。但伯爵到底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派绅士。脱衣穿衣拾衣,故事谎言交心,一来一往,在这场情感的博弈中,安娜不再自卑有了巨大蜕变,而伯爵也收获了一个好战友和好伴侣。所有人都会慢慢离开,只有安娜是伯爵慢慢变老岁月里的常驻嘉宾。

    安德烈和埃米尔,是伯爵在大都会结识的最可靠的朋友们。一位总管、一位主厨,在这个酒店里都是各有神通的厉害人物。这“三巨头”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一起密谋大事,也一起幼稚游戏。如果发小是因为年少的时候,友谊总是很容易建立,那么对于中间男子,还能获得金子般的友谊,还是两份,那真的算是三生有幸了吧。

    大都会酒店带给伯爵温暖和爱的人远不止此,总是像妈妈的那位裁缝、善解人意的酒保,甚至是国外友人和“阶级”完全不同的领导人。他们给伯爵软禁的生活里描绘了各种色彩,在伯爵的关键时刻总是鼎力相助。

    而这里,送给伯爵最重要的礼物,最重要的人,是索菲亚,尼娜托付给伯爵的女儿。如果那些人是伯爵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那索菲亚就是伯爵的生命了。他是她的叔叔、是朋友、是老师、是监护人、是靠山、是父亲。伯爵在索菲亚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焦虑、着急、恼火、无奈、不舍、难过...这三十年里,伯爵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老友逝去,另一次便是索菲亚受伤住院,他充满了自责,为了她,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冲出软禁,他可以忘记骨子里的绅士,他可以为了保护她牺牲任何人牺牲自己。

    故事伊始,吸引我的是作者笔下说白点明的伯爵的优点,他好像什么都会,丰富的经验阅历,他看过的世界,他熟知的技艺,我是真的以读小说的心态猎奇着伯爵的这些不可思议。可是,慢慢的,我发现作者已经极少的再去用笔墨“吹捧”伯爵了,而这时更吸引我的早就变成了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有温度的关系。作为读者,我是一个旁观者,透过文字欣赏别人的生活;但阅读的过程中,因为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那么真实贴切,有时反而有了参与者的感受。

    本书作者是个美国人,却将风云骤变的莫斯科历史巧妙又精准的融入作品中,整本故事因为他信手捏来的俄国气息而变得有声有色。

    于我而言,就像《百年孤独》、《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本以为页码极厚,人名超长,人物众多,很难阅读,但上手以后,才能庆幸,今年又遇到了一本终生难忘的故事。
如何评价《莫斯科绅士》这本书?
1个回答2024-02-05 16:33

《莫斯科绅士》这本书一部是值得一看的好书。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位沙俄旧贵族因发表诗歌被软禁在大都会酒店32年间发生的故事。2016年,这本小说的诞生引发了文坛的轰动,它几乎独自吸走了几乎所有媒体的聚光灯。

这本书的作者埃默.托尔斯,分别在耶鲁和斯坦福获得他的本科与硕士学位。而有趣的是,华尔街日报将他称为“纽约最后的绅士”。也许正是他身上旧世界的优雅和浪漫,让他的作品多了几分格外迷人的气氛。

《莫斯科绅士》简介。

1922年,罗斯托夫伯爵被认定为不悔罪的贵族,被判软禁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这位此前从未工作过一天,人生要务唯有追求智慧与学识的绅士,自此只能栖身于这家五星级酒店的阁楼,以独特的视角观望俄国在历史车轮下展开的巨变。他的人生也开启了崭新篇章。

《莫斯科绅士》| 绅士,不止是一种风度
1个回答2023-11-22 06:02
谈到绅士,身边大多数男人可能会脱口而出“lady first”。似乎知道在某些场合应该“女士优先”就算是合格的绅士,又或者,如果能在摸烟盒的时候征求一下在场女士的意见,那就更加难得了。但是,如果你读了《莫斯科绅士》,就会发现,“绅士”二字所包含的远不止这些。

这几天休假在家,被《莫斯科绅士》深深地吸引,用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被故事本身吸引,被作者的叙事风格吸引,被其中的人物,特别是被男主角罗斯托夫伯爵吸引,也因此更加深了对“绅士”的理解。

故事中的罗斯托夫伯爵出身于俄国贵族世家。他这样介绍自己——圣·安德烈勋章获得者,赛马俱乐部会员,狩猎大师……

如果你因此以为罗斯托夫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那就错了。他的教父,一位俄国大公,曾经跟他说:

那时他才是一个刚刚失去父母,未满十岁的小男孩。幸好有祖母,老伯爵夫人的爱,罗斯托夫和妹妹得以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长大。

或许,当时谁也不会料到伯爵的逆境会在1922年,他三十三岁时到来,并且长达三十多年。

他被要求不得离开大都会酒店,不能踏出酒店一步,而且不能再住原来的豪华套房,而是位于顶层阁楼的狭小房间。

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打击。绝望、消沉、厌世……各种反应都应该是正常的吧,更何况是对于一位贵族,今夕巨大落差如何适应?更何谈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实,无论到何种境地,多多少少,我们总有一些能够掌控的东西。即便在很有限的选择里,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对待我们自己,既包括我们的身体,也包括我们的精神。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看待世界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人相处的态度。而伯爵正是从自己能掌控的东西做起。

他只在搬到阁楼的第二天早上起得稍晚,随后常年早起。

虽然空间狭小,但他每天起床后都要锻炼身体。先是做二十个蹲起,二十个伸展,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减到各十五个,五个,但从未中断。他坚持规律的饮食,既享受生活,又不奢华。每天早餐很简单,一壶咖啡,两片饼干,一份水果;午餐去餐厅,根据主菜选择最适合的酒品;晚上有时会去酒店的酒吧喝上一杯。

他把大公留给他的书桌搬到阁楼,因为他一直认为“国王用城堡使自己强大,绅士则用书桌”。他重新整理了带到酒店的父亲的藏书,挑了一本年轻时就多次下决心要读,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的《蒙田随笔集》,因为他知道,此种境遇下,他有的是时间,而且没有更多让他分心的事物。他还计划好每天的读书进度,尽量让自己专心。

他把父亲在瑞士定制的每天只在时针和分针重合时报时的时钟,祖母去剧院用的小巧精美的望远镜,妹妹的画像和绣花时常用小剪刀也带到了阁楼。他让自己依然生活在带着亲人印记的物品周围,其实也就是让自己依然生活在往昔爱的氛围之中。

他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让自己看起来有丝毫颓废,每星期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去理发。他让自己过得尽量舒服,订购品质最好的床单,最喜欢的法国香皂,最爱的法式千层糕。他让日子充满仪式感,甚至在被软禁满一周年时要纪念一下,当然生活也没有辜负他,那一天他遇到了随后几十年最爱的女人安娜。

正是因为能让自己的身心都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伯爵才得以在酒店的有限空间里日复一日地度过漫长的数十年时间。

实际上,如果自己足够强大,再严苛的外部条件也不能把你打垮。人们往往是先被自己打垮的。

期间,外界社会风云变幻,对伯爵来说,酒店反而成了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不至于沦落到更悲惨的境地。

在大都会酒店的几十年里,与以往相比,伯爵的行动与空间大大受限,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郁郁寡欢,而把自己进一步与他人隔离开来。

相反,酒店的服务员、主厨、缝纫工、理发师、修理工……甚至连住在酒店几岁的小女孩,外交官,那些跟他本不属同一个阶层、同一个年龄段,同一个国家的人,都能成为他的朋友。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是凭借小恩小惠,曲意迎合,还是巴结奉承?都不是,只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如何成为真正的绅士,可以套用伯爵回答小女孩尼娜“当公主的规矩”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培养好的礼貌和习惯开始。

这里所说的礼貌并不单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从心而发的真正的礼貌,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是不加考虑的下意识的习惯。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首皆是。

伯爵被要求搬到阁楼的当晚,三个熟悉的酒店工作人员来拜访他,他十分感激,用白兰地招待他们。客人告辞时,他把客人送到塔楼,跟他们互致晚安,与他“在他们家位于圣彼得堡的庄园门口送客时该尽的礼数”一般无二。

伯爵总是称呼为他服务的理发师为“我的朋友”。当店里一位鲁莽的客人出人预料地剪掉伯爵精心保养的一撇胡子,他本想和理发师一起宣泄自己的愤怒,可他转念一想“我对刚才攻击我的家伙究竟了解多少呢”。而且,他懂得一个人的形象更多是由他的举止、言谈和风度决定的,从此之后,他也再未费时费力地留胡子。

期间,外界的大门对伯爵似乎是关上的。但因为他并未画地为牢,而且,大都会作为首都最负盛名的酒店,是向社会敞开的,所以,伯爵的世界并没有越过越小。

正是通过这个酒店,伯爵和社会,和世界,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因此可以接触到众多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一些成为他的朋友,有的还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他重要的帮助。在这里,他还意外地得到一个养女索菲亚,并把她在养大,培养成一个初登舞台就令人瞩目的钢琴演奏家。

三十多年过去,伯爵虽然没有等到一张释放通知,但他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严谨和果敢,策划和实施了一个漂亮完美的计划,不仅让养女索菲亚去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他自己也得以脱离了大都会酒店,和安娜回到他的故乡,而且没有留下后患。

《莫斯科绅士》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埃默•托尔斯的美国作家,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于2016年发表,曾被《华盛顿邮报》等权威媒体评为年度畅销图书。据说,因为这部作品,有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大都会酒店,而酒店的大堂也陈列着这本《莫斯科绅士》。比尔•盖茨也曾将这本书列入2019年夏季推荐书目。
莫斯科绅士同名美剧上映了吗
1个回答2022-07-17 16:37
暂无相关资料显示,该剧以上映。具体上映时间请你密切关注官方网站,获得最新准确的一手信息。
《莫斯科绅士》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3-11-24 19:43
——· 关于本书 ·——

《莫斯科绅士》讲述了主人公罗斯托夫伯爵因为旧贵族的身份,被囚禁于大都会大酒店32年中发生的故事。这个经常汇集各国政要、名流的酒店,犹如纷繁复杂世界中的世外桃源,伯爵因祸得福在这里躲避了战争、政治斗争和饥荒,并收获了友情、亲情与爱情,使得自己从一位优雅的莫斯科绅士变成了饱经风霜又重获新生的老者。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埃默·托尔斯,虽然仅仅出版了两部作品就已经跻身美国新锐一线作家行列,但埃默·托尔斯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业余作家,他的主业是一名金融高管。不过,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正是由于我的职业与爱好相去甚远,才能锻炼不同的技能,带来更高的生活满足感”。不论是《上流法则》还是《莫斯科绅士》,托尔斯都以他独特的构思、华丽的描写和妙语连珠的文风让读者沉浸其中,从精彩的故事中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       

——· 本书金句 ·——

1.人生中的逆境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       

2.萎靡不振的仪表反映出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懒惰和颓废,以及对他人缺乏兴趣;而腰背挺得笔直的姿势则说明一个人十分沉着冷静,且信守诺言。       

3.新的一代应该对上一辈所有人表示某种程度上的感谢。我们的长辈,曾经开垦荒地、浴血奋战,是他们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做出过牺牲。       

4.与其在教室里整齐地排排坐,还不如脚踏实地出去走走,真正朝地平线的方向走去,去看看在地平线的尽头究竟有些什么,这难道不是更有效吗?       

5.一种生活方式需要经过好几代人才会逐渐消逝。       
小说《莫斯科绅士》讲述了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3-11-26 13:31
《莫斯科绅士》是美国作家埃默·托尔斯于2016年发布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苏联初期至五十年代的莫斯科。亚历山大·罗斯托夫伯爵出生于1889年,是俄罗斯的最后一代贵族。他热爱阅读、为人友善,既拥有学者的平静,又谈吐幽默、擅长聆听,是一位彻底的绅士。但在内战过后的1922年,罗斯托夫伯爵被认定为不悔罪的贵族,被判在莫斯科的大都会酒店度过余生。尽管32岁的他再不能踏出酒店一步,罗斯托夫伯爵却不愿屈服于困境;相反地,他选择用幽默感面对生活、用真诚对待每一个人。随后的三十年里,他与厨师埃米尔、主管安德烈成为了同事和挚友,与演员安娜相爱,并用耐心和无私的付出见证了尼娜、索菲亚母子两人的成长历程。罗斯托夫伯爵的世界虽被人为缩小,却因为友情、爱情和亲情,突破了大都会酒店的高墙和极权的压制。
《阅读书单1:莫斯科绅士》 一位真正绅士的浪漫挽歌
1个回答2023-11-28 14:15
        八月书单《莫斯科绅士》

        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终于读完了这“厚骨头”,故事读起来饶有趣味,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怀,就是名字实在是不好记住,就连主人公的名字,我也是只用“伯爵”代替。

        1922年6月21日,亚历山大·伊里奇·罗斯托夫伯爵,作为应该被剿灭的沙俄时前贵族,被苏俄政府判决终身监禁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这段情节,就是小说《莫斯科绅士》的开场一幕。

        在变革的年代里,被囚禁的反而成了自由的。 这位此前从未工作过一天,人生要务唯有追求智慧与学识的绅士,自此只能栖身于这家五星级酒店的阁楼,从宽敞舒适的套间,搬到废弃逼仄的阁楼,假装翻看着以前不曾拾起的《蒙田随笔集》,脑子里却在死等双响钟给他冲到楼下吃午饭的信号。他有太少的事情可做,却有太多的时间要打发。如果余生日复一日都要在这般无聊中度过,罗斯托夫伯爵怕是会疯掉。  幸好他有:

        主人公和女演员安娜一段长达数十年的奇妙恋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即使那时彼此已两鬓斑白。

        最有趣的是,罗斯托夫在大都会酒店里,交到的第一个好友,居然是9岁的小女孩尼娜,她以孩子特有的丰富想象力,给罗斯托夫带来了少有的快乐时光。然而,多年后等她再次来到大都会酒店时,她已经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即将跟随丈夫前往流放地,请求他暂时照顾她的女儿索菲娅。

        罗斯托夫收养了这个没有血缘的女孩,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发自内心地疼爱她,将她抚养长大;同时,索菲娅也成了他的软肋,一旦失去他的庇护,这个流放犯的女儿前途可想而知。正是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让他不敢死、不敢疯、也不敢逃。

        除了女儿索菲娅,罗斯托夫还与酒店大酒店博亚尔斯基餐厅的三巨头——主厨埃米尔、主管安德烈组成“谦卑者”联盟,当时他自己也已经是成为领班。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行善助人,与派来监视他的经理“主教”斗智斗勇。“三巨头”还费劲心机搞来几十种难得的原料,就为了做一份最正宗的法式海产什烩,化愁苦为食欲,用美食向自由致敬。

        正是这样美好动人的爱情、亲情与友情,支撑了罗斯托夫度过封闭孤寂的软禁生涯。

        此外,不能不提他的大学好友米什卡,在编辑契诃夫文集时,违背当局的意思,结果就是他以“反革命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后来客死异乡。罗斯托夫收到他的遗作,名字就叫《面包和盐》,在越发严酷的大环境下,罗斯托夫必须开始筹划逃亡,一场华丽的冒险就这样开始了……不得不提,美国人理查德在整个出逃计划中画下完美句点……

        这些来自各阶层的平凡小人物,正是黑暗天空里闪烁微光的星辰,让历经跋涉的人们,在最绝望的时候,保存了最后一丝希望。

        让我感动的是:一个精神上永远的绅士,有着金子一般的心。他的人格魅力在于其幼年和青年时期所受的教养与文化熏陶,那些已经过去的生活给他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滋养让他具有了完善的知识储备、优雅的艺术素养和强大的精神力,能够撑过物质的短缺,朋友的离去,自由被剥夺,乃至精神受到摧残与折磨,撑过一次次的意外,也能够与那些同样丰富而有趣的灵魂相识、相交、相知、相伴。
莫斯科英语,莫斯科英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2-21 19:57

Moscow 英['mɒskəʊ] 美['mɑskaʊ] n. 莫斯科(俄罗斯首都); [例句]He reopened ties with Moscow earlier this year今年早些时候他重新建立了和莫斯科的联系。

绅士布朗科(开头曲)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31 08:50
三年了还是没人回你
绅士的由来,为什么说英国人是绅士
1个回答2023-01-11 03:51
绅士 就是有耐心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