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医案集

中医伤寒论中六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11 03:26
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六经是有标本,
六经: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六经本气,厥阴本是风木,少阴本气是君火,太阴本气是湿土,少阳本气是相火,阳明本气是燥气,太阳本气是寒水。
中医伤寒论谁讲解的最好?
1个回答2022-11-09 20:02
刘渡周郝万山这两个最好
伤寒论 之前的 中医书 有哪些?
3个回答2022-09-08 13:36
在《伤寒论》之前的医学著作有:《内经》、《难经》。《内经》是由《黄帝内经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所组成。《难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在此之后才有张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出现。要想有所为,必须牺牲自己的休玩时间,并且需要持之以恒才可成功。中医不好学吧,但有志者事竞成。
医圣张仲景的医书是《伤寒杂病论》还是《伤寒染病论》或二者都有?
4个回答2022-09-19 06:42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到了晋代,王叔和这个人重新编排了,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现在我们看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是仲景先生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病案分析
1个回答2022-11-12 19:10
本是气虚之人,发汗太过,伤及阳气,阳虚停水,水饮上泛之证且外表之邪未能完全解除。
头昏眩不能站立,心悸胸闷,四肢清冷,苔白润均是阳气不足,水饮上泛之证。本已气阳两虚,动则气耗,故水饮临时加重而眩晕加剧。脉沉主里,与小便不利同时出现,提示肾不主水。脉紧为寒,提示病邪属阴或者是表寒尚未完全解除之象,如今病以里证为主,故脉沉不见浮。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条提示发汗太过,引起心下悸动,头眩晕,欲做摔倒状。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1] 此条提示:伤寒入少阴,寒饮内盛之候。你这病人显然没有那么重,更符合82条。
方药:真武汤+桂枝(取苓桂术甘汤桂枝之平冲降逆,温通心阳之效助化水饮)
不过这张方子里,生姜重用不可缺,桂枝用量也别太小气。加减你自己根据情况看着办,如果心阳虚明显,痰饮扰神之象显现的,加半夏等燥湿祛痰护住心宫
伤寒论病案分析
2个回答2022-06-29 21:30
1 辨证:发热微恶风自汗出头痛痰白稠气喘苔白腻脉浮滑。病机:营卫不和,湿邪困脾,痰郁蕴肺。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方药:桂枝甘草生姜芍药大枣厚朴杏仁半夏桔梗 2 辨证:微恶风头痛汗出纳呆脉浮缓。病机:营卫不和,脾胃失调。处方:桂枝汤加减。方药: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木香
伤寒论那一本好?
4个回答2022-12-09 00:30
南中医的第四版《伤寒论译释》,有各家注解,而且排版印刷都非常好。
可以作为《伤寒论》研究的宝典。
如果一般看看可以用学院的教材。
伤寒论谁讲的最好
1个回答2024-03-13 16:36
刘东军老师的《易演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5-27 20:07

《伤寒论讲义》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内容断白“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每章标题下加“导学”内容,主要介绍本章需要掌握、理解、应用的知识。每节内容一般分【原文】、【词解】、【释义】、【方解】、【析疑】、【医案选录】部分。【释义】力求精练,突出重点。【析疑】展示各家观点,或引发争鸣,或引而不发,力求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诠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医案选录】限选1~2案,第1案与原文原方相应,第2案为异病同治和拓展方用。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5 07:38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是张仲景着作者。伤寒论是人体感受外邪,正气不敌邪气,或邪气过于强盛时就会发病。伤寒包括温病,现在的流感,热病,湿温病,原名叫伤寒杂病论,后把杂病合在金匮要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