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谁
2个回答2023-10-24 21:28
魏征啊 敢说话 敢冒死进谏 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这句话里的“镜”就是魏征
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1个回答2022-11-28 14:42
唐太宗善于纳谏,任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魏征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
故选A.
唐太宗身边的著名谋臣有哪三位?
1个回答2022-12-27 22:23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哪一位?
4个回答2022-11-20 15:30
魏征。魏征在唐太宗时期先后上疏二百余条,他十分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唐玄宗都重用过哪些著名的贤臣?
1个回答2023-02-18 19:35
唐太宗任用的最著名的贤臣就是魏征,唐玄宗任用的贤臣有张九龄、贺知章
唐太宗的谏臣是谁防梅杜断指是谁?
2个回答2023-01-27 10:45
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是魏征,房谋杜断是指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找唐太宗与他的大臣发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2:59
魏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镜子问题

魏征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盛世。而作为一代贤相,魏征在“贞观之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的感叹自有道理,而魏征也应为遇到唐太宗这样虚怀纳谏的君主而庆幸。如果侍奉的是一个小鸡肚肠的昏君,魏征的下场是很难料想的。

如今,在卫运河边的馆陶县城,家乡人民为魏征树起了一尊塑像,以示对一代名相的纪念。而魏征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恐怕还有会许多话题需要阐述。那么,魏征是唐太宗的镜子,唐太宗也应是成为后世君主们的镜子。
为什么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反而做不了唐太宗的谋臣?
1个回答2023-01-21 01:43
因为他太过于刚而犯上,于是李世民十分不喜欢他,虽然没杀他,但是不允许他进入尚书台核心圈。
唐太宗的两位著名贤臣
2个回答2022-10-01 23:42
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合称为房谋杜断。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简短
1个回答2024-01-24 19:38
唐太宗即位时,630年(贞观四年)唐太宗筹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掉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获得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锋利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定见,下令缓建,还重赏了他。又有一次,唐太宗一气之下要判处一名伪造资历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坚决否决,认为依法应判处流放。唐太宗受到顶嘴,十分生气,戴胄仍然据理力争,说:法令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凭借,皇帝不能因一时愤慨而杀人。争辩的功效,唐太宗折服了,而且称赞戴胄秉公功令。至于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征,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应难堪,下不了台。不外过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征极力进谏,是为了使本身避免过掉。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攻讦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更正自已过掉的一面镜子。魏征病死时,唐太宗很是哀痛,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酬报镜,可以明得掉。……今魏征殂(cu,死亡)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从维护本身的统治好处出发,长的时间内,对臣下的定见能够当真听取,择善而从,甚至有时按捺住皇帝的虚骄心,不计较言辞的冲犯而纳谏,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