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郁雨竹)

魏晋干饭人写的什么年代
1个回答2024-05-22 21:01
西晋末年。根据查询小说《魏晋干饭人》简介得知,《魏晋干饭人》作者郁雨竹,小说讲的是男女主同时穿越到风雨飘摇的西晋末年,为了生存而努力搞事业的故事。
魏晋干饭人写的什么年代
1个回答2023-11-02 15:35
西晋末年。根据查询小说《魏晋干饭人》简介得知,《魏晋干饭人》作者郁雨竹,小说讲的是男女主同时穿越到风雨飘摇的西晋末年,为了生存而努力搞事业的故事。
郁雨竹的全部作品
1个回答2024-01-21 22:56

郁雨竹的作品有:《重生玉缘》、《林氏荣华》、《穿越之明月幸福》、《正良缘》、《农家小地主》。

1、《重生玉缘》

曾为三朝元老的外祖父突然被定以谋反罪,太子自尽、皇后被禁、两个舅舅被流放、生死未仆而母亲也在这时候病倒身亡,初到异世的魏清莛带着弟弟被关在一个废弃小院里谋生存,魏清莛带着有些傻的弟弟努力幸福生活的故事。

2、《林氏荣华》

有神仙和林清婉说,“你将命不久矣”。于是林清婉答应到异世给他打御漏工,顶替他早夭的妹妹,抚养照顾他的女儿,神仙的肉身逝去,于是宗族,仇家都找上门来,成为了绊脚石,又成为了踏脚石。这就是一个小姑姑养着侄女努力荣华富贵的故事。

3、《穿越之明月幸福》

明月的理想生活是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可似乎总是很难实现,上一世自己好不容易打拼下一番事业,刚想好好享福却丧了命,这一世却是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一步一步的走就只为了能活下去,直到遇见了他,才有了幸福的味道。

4、《正良缘》

京城第一才女顾君若下嫁京城第一美男子韩牧,听着似乎是一段佳话,但京城上下没人觉得这是一段好姻缘。新婚第三液耐天就被逐出京城,去往一个贫瘠县城当县令。没有人觉得这是一段好良缘,可顾君若只想和韩牧相依闹拆春相守,一起克服困难。最后他们相知相爱,携手共度一生。

5、《农家小地主》

本是双生姐妹,一个留在本家享尽荣华富贵,一个却被送到农家,养父母疼爱,兄弟姐妹相处融洽,却遭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乡,从头做起。木兰想要供弟弟出人头地,李石也想要供自己的弟弟读书,两个半大的孩子就这样依偎着供养起还年幼的弟弟妹妹,木兰只想在乡间做一地主,与丈夫清平安乐一生。

魏晋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6-14 18:14

相信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魏晋时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当然,他们主要说的是,对于当时有相同文学抱负以及爱国理念的人的一种集合,也被称之为当时的男子天团,那么,具体是有什么样的典故呢?接下来就来具体说一说。

其实,对于著名的竹林七贤来说,其中的七人也都是非常的有文采和抱负,对于文学来说,都有很深的贡献,特别是在三国建安文学达到高潮的时候,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来进行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其实,竹林七贤主主要说的就是七个有文采的闲人,他们在竹林里面尽情地喝酒吟诗,同时也不断的表达自己的志向以及爱国抱负。

当然,其实真正的竹林七贤并不是说的就是在竹林里面,而竹林也不是说的就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就是指的一群有抱负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比较抽象的地名,而在当时的时候也就是说的一些对于国家的抱负和心中的志向,因为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有的言辞并不能够在公众场合进行表达。

而竹林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也是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其隐秘的特点,而七贤指的就是对于一些比较有理想的贤人的一种统称,也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他们对于文学的信仰以及爱国之心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的悲愤,内心也是极度的痛苦,才会有了竹林七贤聚居于此饮酒畅谈的典故。

郁雨竹的生日
1个回答2023-08-13 11:23
郁雨竹的生日

事实应该是
下一个星期天
经魏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7-30 03:16
经的本义是丝线(如经纬),引申为用丝线装订书籍(如经典),再引申为出处、根据(如不经之谈),以及筹划、治理(如惨淡经营),此外还有经历、经过(饱经风霜)等意思。因为没有语境,此处作猜想解释:一是以魏晋(人或事或典籍)为根据,二是整理魏晋时期的资料,三是经历了魏晋时代。权供参考吧。
魏晋时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1:20
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初入洛阳的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猜他写成的东西只能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搜团信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或肆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世轮,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求原文。魏晋时期的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09:19
王徽之(338?~386年),字子猷,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



《晋书·列传第五十》 (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魏晋时期人物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5:48
要看魏晋时期的人物小故事 当然首选《世说新语》
魏晋时期是什么时期
1个回答2023-02-21 18:10
三国两晋南北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