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抒情散文

关于雨的抒情性散文
1个回答2022-12-17 21:59
邓荣坤的《秋雨》
春雨.抒情散文
1个回答2023-02-18 09:57
现在都秋天了,还写春雨干什么?写文要针砭时弊,写身边事。
夏雨情的抒情散文
1个回答2023-11-25 23:33
  夏天的雨很吵,像夺眶而出的眼泪,伴着略带嘶哑的哭泣。淋湿的绿色,时光幽禁的记忆,似乎又如此安详,颔首缄默。如若水中摇曳着的,谁倚窗而立的孤零零,清瘦的长影?或者,这景致,更像几句清秀隽丽的小诗编织的轻轻细细,亦动亦静,亦幻亦真的梦境。独自把玩一帘沥沥的雨,像许多故事,些许年华,流失于指缝,像品尝一杯被时光冷却了的微微苦涩的咖啡。

  谈到雨,我总会不禁念叨起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雁断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阅尽沧桑而趋平淡,漫卷红尘终不过一场梦境,花非花,雾非雾。小时候,特别喜欢夏雨滂沱,喜欢泥泞把所有的绿色包裹和点缀,那像是油彩画的抹底,像装裱水墨的画片,那时候虽然懵懂,却总有一种细致入微的诗意,娓娓而来。喜欢雨后的澄净天色里的彩虹,喜欢那些青翠,那些嫣红,那些昂首的生命姿态。那时候读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总会让我觉得,看风景,最妙曼不过两种情致,能将细腻的情感与浮动的画面契合地极致完美,一是明月皎皎,二是冷雨戚戚。那时,大概是爱上了雨的朦胧,雨的细致,雨赋予生灵的热烈和绚烂,如今回望,那里的每一场雨,都是对似水如梦的年少虔诚的叩问。

  后来喜欢听雨,却逐渐怠倦于余光中笔下,一片瓦吟,亿万片瓦吟,淅沥如愁的春雨。那更像岁月靡靡的哀悼,像看不穿悲欢离合,妄念地疼痛。

  仿佛一位女子,轻纱素颜,善感多愁,让人纠结于缠绵的爱恨。渐渐在凄凄秋雨中感受孤独和流离,那更像对生命本身无情的拷问,让人悲从中来。春秋听雨,总会觉得,岁月,缺少一种呐喊的力量,如夏花一般灿烂,夏雨一般酣畅,欢乐和悲伤,都可以肆无忌惮。爱情,梦想,人生,在青春里,被反复捉摸,曾经无比灿烂却又无比暗淡,如此辉煌却又如此清冷,跌跌撞撞,前路迷惘。现实,瘦削而单薄,未来,又似乎太过风雨飘摇。我们太需要一场滂沱大雨,洗尽铅华,哪怕只是沉溺在那种歇斯底里的释放与淋漓中。然后,有关青春的色彩会随着时光一起枯萎凋零,很久以后,令人叹息着,一脸神往地怀念。听听夏雨,看着浓墨重彩的绿,善感而不多愁,那时候,感觉在安慰着自己。

  王禹偁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急雨密雪,风帆沙鸟,烟云竹树,夕阳素月,鼓琴咏诗,都是情致。如今听雨,更多地只是在聆听,默默想念隐逸于时光的故事,夏天的雨,是恰到好处的,不让回忆太深,也不太浅,不让思念的时间过长,也不太短。春雨是连绵的哀愁,秋雨是道不尽的悲凉。人生之中,际遇起伏,心情明媚时,沐浴阳光。低落时,寂寞听雨,让躁动的心得以安静,水的柔,可以触动时间和情感最细敏的触角,让心微微颤悸,在些许苦痛,些许惆怅,在大大的世界,小小的感动里聆听生命最真实的声音。我喜欢夏天的雨,热烈处寂静,寂静处磅礴,略显悲壮,潇洒从容。既如人生历经甘苦之后的醇厚,又似青春单纯的激越和骄傲。
急需一片写爱情的抒情散文,文中不要故事,只抒情
1个回答2024-01-28 08:52
遇上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求经典抒情散文
1个回答2023-01-29 19:40
望月楼的飘灯
抒情散文集
1个回答2023-08-19 18:45
《郁达夫散文集》
求抒情散文
1个回答2022-05-27 00:33
要下的还是写的?
借物抒情散文
1个回答2022-08-26 07:41
《故都的秋》
儿童抒情散文
1个回答2024-01-30 15:29

重在抒发少年儿童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纯真美好的感情。将少年儿童隐约感知到自然美、生活美显现出来,让读者受到美的熏陶,以引起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美显现出来,让小读者受到美的熏陶。

抒情对话英文英文小散文
1个回答2024-01-27 19:22
1.古代散文[2]: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