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李商隐

李商隐的《柳》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3-02 23:42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5 04:54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于唐彦谦的《垂柳》的特点?
1个回答2022-09-29 08:48
李商隐的的柳是悲,唐是怜
诗词鉴赏:李商隐《柳》与唐彦谦《垂柳》
3个回答2022-07-22 13:57
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

唐彦谦的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李商隐《柳枝》
1个回答2023-01-13 18:29
柳枝,洛中里娘也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李商隐的《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4-03-08 04:07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柳枝》
1个回答2023-03-21 17:42
柳枝,洛中里娘也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柳李商隐的介绍
1个回答2023-01-03 10:03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自伤迟暮的意思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老了,感到很哀伤。“迟暮”比喻晚年。]、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枝诗
1个回答2022-12-13 16:43
李商隐 【柳枝五首】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李商隐 【柳枝五首】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李商隐 【柳枝五首】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李商隐 【柳枝五首】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李商隐 【柳枝五首】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唐朝李商隐的诗《柳》的讲解
1个回答2024-03-12 04:19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