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谁能解释一下,黄帝外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20:03
黄帝外经

本书运用阴阳五行的哲理,畅论了顺逆、寿夭、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等,所有可能发生的天、地、人之间的互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她的问世,使内、外二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一,《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之医经中,惟不见录经文。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外经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二,据梅自强先生《颠倒之术》谓:”此书(黄帝外经)一直失传,至本世纪八十年初,始在天津发现明末或清初根据口耳相传整理而成的精抄本。”传述者(陈士铎先生并)于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简短的评价,并冠以《外经微言》之名。尔后,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为”中医珍本丛书”影印1500本试销,不意以不是岐伯时成书为由而被某些人说成是”伪书”,以致未能再版。”又谓:“《外经》是以黄帝及雷公、风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讨问难的方式写成的,共九章八十一篇。《外经》的内容,有不少是可补《内经》之不足。(按:即仙道内丹、养生延命范围)”三,《黄帝外经》全篇,余固从未曾阅读。数年前虽遍访街坊各大书局而不获,并亦曾委托世侄黄建伟先生在大陆探寻,仍终不克结果。四,自古学仙者不可不学医,学医者亦不可不学仙。盖仙医同源,取其医道相资,落实于身心性命之真确而已。故《黄帝外经》是否系伪经,己不是考据与争辨的问题,而是它的正面意义与内涵。五,吾人亟盼有朝一日,得能遂我心愿,展读全文。恳望世之有珍藏《黄帝外经》者,何妨捐弃孤芳自赏之洁好,雅量将其公布于世,以慰引颈跷企之悬思耳!绪论第一卷

 阴阳颠倒篇第一

 顺逆探原篇第二

 回天生育篇第三

 天人寿夭篇第四

 命根养生篇第五

 救母篇第六

 红铅损益篇第七

 初生微论篇第八

 骨阴篇第九

第二卷

 媾精受妊篇第十

 社生篇第十一

 天厌火衰篇第十二

 经脉相行篇第十三

 经脉终始篇第十四

 经气本标篇第十五

 脏腑阐微篇第十六

 考订经脉篇第十七

 包络配腑篇第十八

第三卷

 胆腑命名篇第十九

 任督死生篇第二十

 阴阳二蹯篇第二十一

 奇恒篇第二十二

 小络篇第二十三

 肺金篇第二十四

 肝木篇第二十五

 肾水篇第二十六

 心火篇第二十七

第四卷

 脾土篇第二十八

 胃土篇第二十九

 包络火篇第三十

 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胆木篇第三十二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大肠金篇第三十四

 小肠火篇第三十五

 命门真火篇第三十六

第五卷

 命门经主篇第三十七

 五行生克篇第三十八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三关升降篇第四十一

 表微篇第四十二

 呼吸篇第四十三

 脉动篇第四十四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第六卷

 诊原篇第四十六

 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天人一气篇第四十八

 地气合人篇第四十九

 三才并论篇第五十

 五运六气离合篇第五十一

 六气分门篇第五十二

 六气独胜篇第五十三

 三合篇第五十四

第七卷

 四时六气异同篇第五十五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从化篇第五十七

 冬夏火热篇第五十八

 暑火二气篇第五十九

 阴阳上下篇第六十

 营卫交重篇第六十一

 五脏互根篇第六十二

 八风固本篇第六十三

第八卷

 八风命名篇第六十四

 太乙篇第六十五

 亲阳亲阴篇第六十六

 异传篇第六十七

 伤寒知变篇第六十八

 伤寒异同篇第六十九

 风寒殊异篇第七十

 黄帝外经浅释

 阴寒格阳篇第七十一

 春温似疫篇第七十二

第九卷

 补泻阴阳篇第七十三

 善养篇第七十四

 亡阳亡阴篇第七十五

 昼夜轻重篇第七十六

 解阳解阴篇第七十七

 真假疑似篇第七十八

 从逆窥源篇第七十九

 移寒篇第八十

 寒热舒肝篇第八十一 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凌波按:陈士铎受金丹诀,故能发扬此种至道,若在他人看来当然等于空谈。惟受道者且能切实行于己身者,能语斯言。诸位学医的同志,如果没有学过仙,不管你医经背得如何流利,总于此等道理不可能弄懂。于是知世上之事,有可书传,有可口传,有只可心传,于是不再拘于书本,进入无我境界,方可谓善读书者。)顺逆探原篇



 
谁能解释一下,黄帝外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20:37

此书主要阐述的是阴阳五行,也就是道家的思想,这里就要提到上古时期一个名人广成子。据说,这个广成子住在崆峒山,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他是元始天尊的大弟子,位居昆仑十二金仙之首,按照道家的说法,他在黄帝时期就化身成太上老君来到凡间。

黄帝听闻他的大名后,立马到崆峒山拜见,想向他请教何如才能得“道”,此时的广成子已经一千二百多岁,结果被拒绝了,可见广成子不是一般的任性。

然而,黄帝并没有灰心,几个月后又过来了,这一次广成子被黄帝的诚心所打动,告诉他“道”的精髓,经过他的点拨,黄帝逐渐领悟了道的含义,虽然未能得道成仙,但也活了一百多岁。

《神仙传·广成子》一书中记载:“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

扩展资料

《黄帝外经》在西汉时已被史学家称为“医经七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右医经七家”。

《古代医籍考》上说:黄帝内、外经“犹《易》内外卦,《春秋》内外传、《庄子》内外篇及《韩非》内外诸说”,有内无外,即非全书。

1992年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在《黄帝内经》条目下,也重新肯定:“《汉书.艺文志》另有《外经》书名,内与外只是区别相对而言”。上述资料说明,至少在汉代《黄帝外经》已和《黄帝内经》同时传世。

谁能解释一下,黄帝外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0 03:18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黄帝难经全文解释?
1个回答2024-04-19 12:28

难经《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难经》书名的含义,有二种解释:以难字作为问难,另以难字做为难易来解读。难,读音为“ㄋㄢˋ(nàn)”。《难经》是阐发《黄帝内经》的疑难和要旨的第一部书。后世将其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黄帝的名词解释是啥
2个回答2023-12-28 10:05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孔夫子为何没对黄帝内经做些释解
1个回答2024-02-04 19:57
孔子在世的时候,黄帝内经还没有写出来,据考证黄帝内经是汉代人写的
黄雀衔环注释及解释
1个回答2023-12-12 00:44

黄雀衔环注释及解释如下:


此典故出自《搜神记》卷二十黄雀报恩,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原文: 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

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译文: 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 杨宝怜悯黄雀,就把它带回家,放置在一个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来喂养它。

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伤养好了,羽毛也长全了,它每天早上飞出去,晚上又飞回来。 有一天晚上,夜过三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

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击伤。 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说完,黄衣少年送给杨宝四枚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 扩展资料: 搜神记,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小说界里一部名著。

不过,大家误认它是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其实,它是一部古代的民间传说,是一部古代的神话。 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除了楚辞,淮南子等几部书而外,就要说到它了。

《搜神记》中所收的传说,有许多至今还流传在平民口上。例如“蚕神的故事”等,或至今整个的流传于民间,或经过许多变化,而演成今日流行的传说。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09
黄帝内经中的皇帝是轩辕,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注释,要全面
1个回答2023-10-22 23:17
译文是茅店出现了
黄葛篇李白拼音注释
1个回答2024-04-24 18:41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