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 刘桢拼音版
1个回答2023-04-03 22:56

tíng tíng shān shāng sōn sè sè gǔ zhōng fēng
亭 亭 山 上 松, 瑟 瑟 谷 中 风。
fēng shēng yī hé shèng sōn zhī yī hé jìn
风 声 一 何 盛, 松 枝 一 何 劲。
bīng shuāng zhèng qī cǎn zhōng suì cháng duān zhèng
冰 霜 正 惨 凄, 终 岁 常 端 正。
qǐ bù lí níng hán son bǎi yǒu bēn xìng。
岂 不 罹 凝 寒, 松 柏 有 本 性‍。
谁可以告诉我刘桢的赠从弟的解释啊
1个回答2022-08-10 14:35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刘桢的《赠从弟其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11 05:29
写作背景:
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赠从第》刘桢 译文
2个回答2022-09-09 13:20
亭亭山上松:高高的一株山上的松树,
瑟瑟谷中风:处在飒飒的山谷中的大风里。
风声一何盛: 风声多么大啊,
松枝一何劲: 松枝多么强劲!
冰霜正惨凄: 冰霜正是凛冽得很,
终岁常端正: 松树却一年到头常保持着正直的姿态。
岂不罹凝寒:哪里是因为松树没有遭受严寒才如此,
松柏本有性: 而是因为松柏本来就有抗寒的性能。
《赠从弟》刘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个回答2022-12-14 08:55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赠从弟》刘桢全诗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个回答2022-08-20 22:00
手法:托物言志(托永立于寒风中的松柏来言志:勉励堂弟应坚贞自守,不应外力而改变本性)

赏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赠徒弟的赠言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1 09:21
一、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代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二、只愿在顺境中修炼的人永远无法成为自己的佛。

三、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浪费在以后会后悔的事情上。

四、你之所会痛苦是在于你所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

五、别人永远不会给你烦恼所有的烦恼是自己给的。

六、所以需要去调整和改变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七、无法接受别人不愿意包容别人只是苦了你自己。

八、当你学会接受才能真正懂得放下幸福自然来临。

九、当你快乐时,要明白,无法永远保持,当你痛苦时,别担心,一切总会过去。
赠从弟三首
1个回答2024-03-04 00:47
其一、三: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刘景文的赠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01 21:46
赠就是送,给予的意思,“贝”指财物,“曾”意为“重复使用的”、“二手的”。“贝”与“曾”联合起来表示“把自己用过的但仍然保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财物无偿送与他人”。
赠刘景文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18:54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赠:有赠予,送给之意。
刘景文应该是个人名。
所以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所作的!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