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哲学道理

文言文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翻译
3个回答2022-07-19 09:25
要两个人才能抱起来的树木,(也)是由一颗小树苗长成的

一千里长的行程(路程),也是从一步一步开始走下来(过来)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2-12-28 08:51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万长高楼起于垒土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7-01 04:35
①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②说明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2-09 08:23
这是《老子》中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就是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大的目标!
秋毫之末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7 10:30

秋毫之末,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háo zhī mò,意思是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不是您能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不愿干的事情。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1个回答2022-12-17 18:50
译: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人生哲理: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成语接龙秋毫之末
1个回答2024-01-29 16:31
末开头的成语 相关的成语:
末大不掉
末大必折
末如之何
末学肤受
末节细行
末路之难
末路穷途
不抱怨的哲理?
1个回答2024-02-25 09:16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抱怨他也抱怨。
抱怨真的毫无用处吗?
1个回答2023-10-08 11:26
抱怨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悔此用处。抱怨的话会使你整个人都变得很低沉郁闷,真的不开告巧心碧友迅。他说完之后心情。也就好那么一点点,或者是更压抑。而且抱怨之后,对整个世界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抱木头火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03:58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1]

中文名

抱薪救火

外文名

Carrying Faggots to Put Out a Fire

注音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抱着柴草去救火。

寓意

解决办法错误,会使灾祸扩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