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的道理和启示

《荀子·劝学篇》中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14:31
青出于蓝(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寒于水

锲而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善成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跬步千里

积水成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驽马十驾(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1个回答2024-02-25 06:26
劝 学 荀 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释: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
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荀子·劝学篇》中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4 01:05

《荀子·劝学篇》中的成语: 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积善成德 跬步千里 积水成渊 驽马十驾 补充: 青出于蓝 出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锲而不舍 出自: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善成德 出自: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积水成渊 出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驽马十驾 出自: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的《劝学》原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08 02:58

《荀子》原文带拼音如下:

jūn zǐ yuē:xué bù kě yǐ yǐ。qīng、qǔ zhī yú lán,ér qīng yú lán;bīng、shuǐ wéi zhī,ér hán yú shuǐ。mù zhí zhōng shéng,róu yǐ wéi lún,qí qǔ zhōng guī,suī yòu gǎo pù,bù fù tǐng zhě,róu shǐ zhī rán yě。gù mù shòu shéng zé zhí jīn jiù lì zé lì ,jūn zǐ bó xué ér rì cān shěng hū jǐ ,zé zhī míng ér xíng wú guò yǐ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wú cháng zhōng rì ér sī yǐ ,bù rú xū yú zhī suǒ xué yě 。wú cháng qí ér wàng yǐ ,bù rú dēng gāo zhī bó jiàn yě 。dēng gāo ér zhāo ,bì fēi jiā cháng yě ,ér jiàn zhě yuǎn ; shùn fēng ér hū ,shēng fēi jiā jí yě ,ér wén zhě zhāng 。jiǎ yú mǎ zhě ,fēi lì zú yě ,ér zhì qiān lǐ ; jiǎ zhōu jí zhě ,fēi néng shuǐ yě ,ér jué jiāng hé 。jūn zǐ xìng fēi yì yě ,shàn jiǎ yú wù yě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jī tǔ chéng shān,fēng yǔ xìng yān ; jī shuǐ chéng yuān ,jiāo lóng shēng yān ; jī shàn chéng dé ,ér shén míng zì dé ,shèng xīn bèi yān 。gù bú jī kuǐ bù),wú yǐ zhì qiān lǐ ; bú jī xiǎo liú,wúyǐchéngjiānghǎi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赏析

这篇文章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劝学荀子名句
1个回答2024-04-17 18:4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 劝学
1个回答2024-02-23 03:24
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就到头了,这可以叫做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的肃敬而有文饰,《乐》的中正而又和谐,《诗》、《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

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做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做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蝡 rú 曷 hé 囋 zàn
荀子《劝学》
1个回答2024-02-27 02:49
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   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的层层论述。第三段至此结束。通过这一段的层层比喻,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学习必须持之以恒。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劝学》的这三段,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劝学 荀子 课文
1个回答2024-01-22 21:37
劝学 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荀子的劝学课文中为什么说:“学不可以已”?
1个回答2024-03-05 23:27
已,是停止的的意思
说的是学习没有终点,不可以停止,学无止尽!
类似荀子的《劝学》的文章有那些
1个回答2023-05-04 03:10
培根《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