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白描

儒林外史里描写画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11:35
第一回,是说的画家王冕的故事,第五十五回,有隐于市井的画家盖宽。
儒林外史中共描写两场战事是哪两场?
1个回答2024-03-10 19:58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其中一共就描写了两场战争,分别是关于汤镇台和萧云仙的
儒林外传是儒林外史吗
1个回答2024-01-18 15:28
不喊悉是。《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作者是枣袭明人吴承恩,它是明朝三大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而《儒林外传》是中国清朝著凳渗兄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散文集。两者关系并不靠近,同属中国文学经典佳作,但没有直接的联系。
描写儒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8 22:21
  [高冠博带] gāo guān bó dài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方领圆冠]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褒衣博带] bāo yī bó dài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章句之徒] zhāng jù zhī tú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章句小儒] zhāng jù xiāo rú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燕颔书生] yàn hàn shū shēng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褒衣危冠] bāo yī wēi guān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保残守缺] bǎo cán shǒu quē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描写儒生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9:17
【白面书生】:bái miàn shū shēng,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阅历少。
【一介书生】:yī jiè shū shēng,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
【白面儒生】:bái miàn rú shēng,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书生气】:shū shēng qì,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白面书郎】:bái miàn shū láng,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一介儒生】:yī jiè rú shēng,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
【白面儒冠】:bái miàn rú guān,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作主语、宾语、定语;同“白面书生”。
【牛角书生】:niú jiǎo shū shēng,比喻勤奋读书的人。作宾语;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书生之见】:shū shēng zhī jiàn,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作宾语;指不切合实际的见解。
【书生气十足】:shū shēng qì shí zú,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天生天杀】:tiān shàng tiān shā,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巨学鸿生】:jù xué hóng shēng,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儒林外史小故事
1个回答2023-05-06 18:25
诜剿灭惨捉波纹运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3:52
1.范进中举
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老棚闹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侍罩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2.两根灯草
华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和侍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儒林外史其中一个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2-07 13:47

1,范进中举

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2.两根灯草

华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说一个《儒林外史》中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7:26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2-22 13:08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介绍举列如下: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伏缓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匡超人

匡超缺缺模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5、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扮坦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