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三大境界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5-25 20:28
第一个境界:静。

当我们开始老了,开始走进退休的生活,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静。静,是一种心情的放松;静,是一种物欲和诱惑的放下;静,是一种心灵的语言;静,还是一种属于自己内心优雅的境界。人到六十,懂得安安静静的生活,懂得安安静静地为人处世,懂得安安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舒服和快乐。

当秋风四起的时候,我们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老家的葡萄架下,观天上白云苍狗,思自己过往人生,让时光在葡萄架下静静流淌,这是一种安静的快乐,也是一个人走过人生岁月风风雨雨后的坦然。这种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平静,却更有味道,也许,这就是一个人懂得放下的第一种境界吧。

第二个境界:净。

人到六十,繁华落尽,很多美丽的过往,都已经不值得再次提起;当年的豪气冲天,我们也懂得“好汉不提当年勇”的了。很多故事,都已经上演过了,接下来,是一种落幕后的安静,我们要懂得收拾起那些被繁华拂过的岁月痕迹。人老了,我们就要懂得,收拾好过往的痕迹,忘掉那些过往的繁华与荣耀,就要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干净,变得透明,变得再无牵挂。

当我们扫掉那些过往繁华留下的痕迹,当我们心如止水地看碧波洁静,浅淡而无痕地漾起一丝丝波纹,又迅速地消失在了如镜的水面上,也许,我们就会明白生命最后都要回归干净无痕的状态了。是啊,当繁华落尽,当那些爱恨情仇被我们收拾干净,我们的内心,从此就会变得心如止水一般的宁静,也许,这就是放下的第二种境界吧。

第三个境界:境。

人到六十,是一个人到了成熟的最高境界阶段的了。一个人,到了六十,就要懂得制造一种属于自己内心优雅的境界:我们可以找一个地方,屋前种花,屋后种竹子,让潺潺的流水,流过我们的窗前;有条件的,我们还可以学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自己的心情,回归闲云野鹤的境界,不也是一种乐趣吧。

闲来无事,我们可以找一个有竹林的地方,约几个老友,泡一壶热茶,细聊人生,笑看大自然的风起雾散,叶落归根,岂不也是一种怡然自得的优雅境界。一个人,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我们不能倚老卖老,但是,我们却可以更休闲一点,更快乐一点,更要懂得放下许多,也许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更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大彻大悟的境界
1个回答2024-03-04 17:18

大彻大悟的境界

大彻大悟的境界,我们有很多的大智慧都是可以悟出来的,人生道理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找的。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 ,人贵在大气。 下面和我来看看大彻大悟的境界的相关知识吧。

大彻大悟的境界1

大彻大悟的意思是:形容彻底醒悟。

大彻大悟是一种心境。就是人在那一刻已经看透了空间中的一切,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去追求了,便是已经了解。只有拥有过,才有资格去谈放弃与失去。学会放弃与失去的人才有资格拥有。大彻大悟并非只能在佛门,佛,是一种状态而已。真正悟懂了,便是在哪里都能看得开,就像东方朔那样。能在冗杂的朝堂里把心沉静如泓水一般。

大彻大悟:[ dà chè dà wù ]

1. 【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2. 【出自】: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3. 【示例】:这一回,得看你是不是~,决心离开下流社会,迈步走进上流社会了。 ◎欧阳山《苦斗》四三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彻底明白

5. 【近义词】: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 大梦初醒

6. 【反义词】:执迷不悟, 鬼迷心窍

拓展资料:

1、其实人活一世,大彻大悟,看尽世间百态后,就会觉得能有一个让自己甘愿洗手作羹汤的人能过一起安逸地生活才是最美好。

2、讲述小镇上的天才从巅峰堕落凡尘,后大彻大悟,一步一步站在了这个星辰中的巅峰。

3、这是王浩在瞬间明白过来的道理,虽然算不上大彻大悟,但足以让他明白了怎样去做一个痞子。

4、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5、可是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上师才能当得起的称号。

大彻大悟的境界2

大彻大悟的人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自私不能存在的一种幻想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达到这种境地,而使别人拥戴自己为神,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总是因为物质的诱惑而放弃了许多政治与善良的举动,我们虽然口号儿震天喊地,但是在利益面前总是不能放弃。

越是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完美呈现的愿望,越能成为人类的信仰和礼让的对象,我们人类所有在精神当中形成的无穷热望,都是要在大彻大悟中使生命的所有快乐得到完全的释放。

现实总是将无穷的痛苦与灾难,抛弃在人类的头顶之上,使得人类的愿望在千百万年的进化当中总是向天长叹,而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得到完全的实现。

光明的理想是大彻大悟人生的唯一愿望,他们恨不能使自己的意志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发芽而实现人类大同的良好崇高愿望,但是事实确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益互相在权力当中奋场景存在。

真正大彻大悟的人生,在人类现实生活当中绝不可能出现,他只是我们永远追求在天空中的一个美妙幻想,是指引我们朝辞此目标奋斗的行动指南。

没有大彻大悟的人,不知道大彻大悟的境界;已经大彻大悟的人,又不能用语言向你描述,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末学也只能用这些自己都不懂的语言来回答你了。

两头皆斩断,一皆倚天寒!这就是大彻大悟。

如是,如是,这就在大彻大悟。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的境界3

大彻大悟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到云水禅心地步了

有句俗语:“看破红尘惊破胆,识透人情寒透心。”说这话的人似乎有些高屋建瓴的意味。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把红尘看破,能把人生看透。既是那些守着青灯古佛修行的人,也没有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不会悲观厌世,远离红尘逃避生活,而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红尘中。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就不会在意人生起伏和时运潮涨潮落;不会在意人情冷暖和世俗的目光;不会羡慕别人的辉煌和穿越终南捷径的人;不会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一定会平静的去看待一切,坦坦荡荡为人处事。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就不会前仆后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不会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能把钱财看成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身外之物的人,才会懂得生命健康是最珍贵的东西,才会认真对待生活,好好生活,才会感恩上天赐予的一切。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不会有那么多的耿耿于怀。人只有看透看淡才不会斤斤计较,才会远离虚伪,坦露真诚,做一个性情中真真实实的人。看透看淡的人会经受得起大起大落,放得下大悲大喜,笑对人生。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你就会明白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所有的荣华富贵和生命相比较都显得微不足道,所有的处心积虑都变得那么自欺欺人。

世上的人很难看透看淡一切,做到一心一用。几乎是所有的人都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人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看淡事物的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感受生命的珍贵,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的确,人们总是不能满足,常常羡慕别人的富有,懊恼自己的贫穷。其实,人生百年,转眼成空。所有的一切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让自己在忧伤中度过,别让自己在贪婪中挣扎,随缘顺安,开心生活。人,活的是心态,心态端正平顺,人生就端正平顺了。

人活一世,从来就没有看透过世事人心,看得懂就不错了。人如果能看懂看淡一切,其领悟力就超越常人境界了。看懂是一种智慧,看淡是一种定力,既有智慧又有定力的人生就是一个非凡的人生。

大彻大悟是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也就到了云水禅心地步了。

佛说,人生若得云如水,铁树开花遍地春。但愿尘世间所有的凡夫俗子都拥有一颗看淡一切的平常心吧!

听时似悟,对境却迷
1个回答2024-03-11 19:18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租模,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不仅要「说时似悟」,尤其境界来的时候,要能不动心。

有时候,在生活里面,我们常为痛苦动心,为快乐动心,为人我是非,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动心,这都是修行不够。

所以,我们能够苦乐不动心,贫富也不动心,荣辱也不动心,不动心就是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

所以,我们不要怨恨别人待我们不好,也不要怨恨环境如何恶劣,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能够处理环境,改变环境,不要自己在环境里迷失了自己。

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呢?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今天遇到任何烦恼生气的事,到了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

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今天有人对不起你,对你不好,明天就把它忘记,修行人不要有「隔宿之恨」。

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在生活里,自己的心头纵有一些伤心事烂瞎,不要再把自己的忧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饥型空。

过去的禅师们在参禅修行的时候,总是先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能不动心吗?能无心吗?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曹山本寂禅师:「有一个人通身害病,医生要替他治疗,要不要给他医治呢?」

本寂禅师说:「不要,不给他看病。」

「唉哟!禅师!你怎么这么不慈悲呢?怎么不让他去看病呢?」

曹山本寂禅师说:「我要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能够不生不死,生死不动心。所以,我们能够不为荣辱动心,不为得失动心,不为好坏动心,不为是非动心。不动心就能做到「说时似悟,对境也不迷」了。
悟道的境界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2-08 16:37
悟出凡尘水中花,似己红颜一生爱,七情六欲影中求,脚踏实地有生死。
感悟境界
2个回答2023-06-05 21:25
无我,悟不得法也会走火入魔
主角画画领悟岁月意境的玄幻小说
1个回答2023-05-15 03:10
你看看是不是 仙逆
变色龙他的社会环境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2-29 05:34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3个回答2023-01-28 04:50
说俗点最高的境界是没境界,也是心最自然平常的状态,再说的话就是和没悟一样,如果和没悟之前不一样的话就是没有悟,就还是普通老百姓
如何领悟无我境界
1个回答2023-08-14 01:50
要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和“无心”。黄檗禅师曾说过:“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可见“无心”是多么的重要!
俺把达磨祖师《悟性论》中的这段文字供养给您,希望并祝福您快乐、自在。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开悟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2个回答2023-08-19 09:47
你具天缘!

种植莲花莲藕地肉眼凡胎看不见的给你脱胎换骨!

我乃是灵童活佛!
我只是观看而已!

达到了你们自然而然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