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通假字

7年级下(人教版)里的通假字
1个回答2022-09-13 14:17
“止”通“只”。
什么叫古言通假
1个回答2022-09-01 15:3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假朋友?通过故事来说明
1个回答2024-02-07 05:44
这个有故事但是故事是不一样的你身边的朋友好与坏你应该能觉得出。
通假字 同假字
1个回答2022-08-30 05:27
诎同“曲”,弯曲 表明诎曲意思相同 严格上不算通假字

甫通“父”,男子美称 表明 甫字替代“父”字 而实际上甫并没有“男子美称”的释义
如何区别假借与通假
2个回答2022-09-05 18:30

一、本质不同

1、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

2、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二、特点不同

1、通假字

与正确字不同且相近;名人写的。

2、假借字

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

三、成因不同

1、通假字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2、假借字

表意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是靠表意字来记录语言有很多困难:有些现象很难表意,造不出字来;而且如果事事表意,那就得一事一个字,造不胜造,给记忆造成极大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人们想出了借字表音的办法,于是出现了假借字。

假借字分类: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这一类。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

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 ,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

例如:《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一类可以说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类是在用字当中的假借。

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要注意的是,假借,是永借不还,是长期的,一经借用,本意要另造新字。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________”通“________”
1个回答2023-01-21 16:53
答案:“悟”通“晤”
通假字舍通什么?
1个回答2023-02-13 14:49
通假字:舍,通释,释然,疑虑消除貌。其人舍然大喜,意思是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
舍然大喜
舍然大喜,成语,指舒心地喜悦,出自《列子·天瑞》。
释义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舒心地喜悦。
出处
《列子·天瑞》:“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节选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解释的人说:“地是土块的积聚,充满了四方空间,无处没有土块。就像你停走踩踏,整天在地上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陷裂下去呢?”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那个为他担心的人也放下心来。
通假字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21 06:39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 古今字、 异体字和 通假字。

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
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