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邯郸学步原文

邯郸学步是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19:19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李白诗曰: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邯郸学步的寓意和道理
1个回答2024-03-08 14:50

《邯郸学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是做学问和做人一样,如果一昧去学习别人和模仿别人,生搬硬套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故事为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扩展资料: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邯郸学步中,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适合自己,要实事求是。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简写?
1个回答2024-01-19 02:18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邯郸学步“故事讲的是, 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 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 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 燕国。 李白诗曰: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邯郸学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邯郸学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23:41

《邯郸学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是做学问和做人一样,如果一昧去学习别人和模仿别人,生搬硬套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故事为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扩展资料: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邯郸学步中,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适合自己,要实事求是。



邯郸学步的故事和寓意
1个回答2024-02-22 16:09

邯郸学步意思是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渗凯悔《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的故事

春秋时候,赵国首都邯郸地方的人走路特别好看,众人都说邯郸人走路时胳膊的摆动、脚的迈动,以及速度、气质、节奏,看起来都特漂亮。

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十六七岁,走路不好看,别人都说他,“你走道撇肢撇脚的,让人瞅着别扭,要好好练习啊。”小伙子就想,人们不都说邯郸人走路好看吗?我干脆去邯郸学算了。

寿陵少年就来到了邯郸,他问自己投宿的店里的伙计:“听说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走路好看。”伙计一说:“对呀,是有这么一说,您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从燕国来的,专门上邯郸来学走道的。”伙计乐了,头一回听说还有专门来学走道的,“那您怎么学呢?”“我明天到街上学去,你们有专门教这个的吗?”“这倒没有,您自己看着学吧。”

寿陵少年就站在大街边上看邯郸人走路。男女老少来来往往,走得确实都挺好看。寿陵少年琢磨了半天,自己也学着别人学走几步试试,可就是不对劲,他就干脆直接跟在别人身后学着走,人家怎么晃胳膊、怎么抬腿,他也同样晃胳膊、抬腿,人家没走多远就发现了他,“你怎么老跟着我?”“我只想跟您孙局学学。”“学什么?”“跟您学学走路,我觉得您走得挺好看的。”

“走路还学什么?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呗!真是神精病。”人家急走几步,把小伙子甩在后面。小伙子抹不开脸,一转身,又跟着一个走得挺好看的学上了,走着走着前面的人站住了,一回头,“你干吗呀?臭流氓。!”原来前面是个姑娘。小伙子臊得满脸通红。

学了好几天后,小伙子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了,一琢磨,“我还是按照原来的走法走回家吧,别学这玩意儿了。”可是又一想,“我来是怎么走的?我是先迈哪条腿来着?”真糟糕,他忘了自己怎么走路了,新的也压根儿没学会,回家的时候只好爬着回燕国去了。

邯郸学步的意思和寓意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丛正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丢掉原有技能。还有一种寓意是,做人不能忘祖。

邯郸学步的故事邯郸是不是人名?
1个回答2024-01-30 02:50

不是

邯郸是地名,是古时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现在邯郸是河北省邯郸市,在河北省最南端与河南接壤,是个四线城市。

邓丽君祖籍就是邯郸大名人。

邯郸学步的寓意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9-16 14:51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提 示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象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邯郸学步的寓意
1个回答2023-12-04 04:26

  邯郸学步的寓意是: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告诫人们不能盲目崇拜他人。邯郸学步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伐,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邯郸学步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邯郸的人走路很好看,于是决定去邯郸学走路。他跋涉千里来到邯郸,看到大街上的人走路的姿势都不同,竟不知道如何迈步。这时,有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人走来,于是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模仿,那人迈左脚,他迈左脚,那人迈右脚,他也迈右脚,引得大家观看。

  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于是他决定丢掉自己习惯的走法,开始从头学习走路。可是,过了几个月,他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连自己怎么走路的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邯郸学步的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邯郸学步的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邯郸学步的意思和寓意
1个回答2023-12-15 22:49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丢掉原有技能。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战国时燕国都城,在今河北省北部)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庄子·秋水》)
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比喻模仿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用自己的话讲述邯郸学步这则寓言的内容
1个回答2024-01-21 14:34
    大约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家里经济条件不错,长相也算中等。可是他就是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不自信的毛病,他却认为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连自己走路的样子也怀疑起来,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美。这正好对上了他的心病。可是向人家打听,人家却不告诉他,哈哈大笑离开了。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到了邯郸,他看到小孩走路、老人走路、妇女走路,他都学。就这样,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像,才半个月,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