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谷景区

什么泉水穿过什么山谷
1个回答2024-03-03 16:59

清澈的泉水穿过幽暗的山谷

山谷里的泉水从何而来?
1个回答2024-03-25 23:27
地下水的高过泉眼
雨水的渗透导致地下水压力大,泉水也就冒上来了
泉水在山谷中发出什么声音你在流淌
1个回答2024-03-10 11:06
泉水在山谷中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你在流淌
龙泉古寺旅游景点介绍词 龙泉山风景区导游词
1个回答2024-02-12 05:02

龙泉寺的特色

龙泉寺东接翠屏,西连五寨,南接封龙,北临滹沱。金、元、明、清都曾修葺续建,形成了寺、殿、庙、亭遥相呼应,井、泉、池、碑完整奇特的古建筑群。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题咏甚多,金著名诗人元好问曾有登高都说龙山好,以此龙泉是胜游之佳句。
景区内峰峦层叠,丘壑起伏,纵横绵延,林果树木参差披秀,野花芳草覆盖山川,到处风景如画,四季景色宜人。建有鸳鸯亭、响碑亭等建筑,这里还有经幢等省级文物。
龙泉寺寺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古朴典雅的大雄宝殿前池水清澈见底,鱼儿轻盈畅游;造型奇特的龙王堂顶梁柱上雕塑的五条彩龙,倒映在龙池中,波光粼粼,翩翩起舞;龙王堂后面山坡石壁上伸出龙头,清纯的泉水从龙口源源流出。
下院又称接引殿,整个建筑宏伟壮观,还有祖师殿、药师殿、山门、彩壁、东西配楼等。
龙泉寺的简介

神堂沟龙泉寺(另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山龙泉寺)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万柏林区神堂沟村境内,距市中心 9 公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古寺座西朝东,背靠雄伟的大关山,面临悠悠的汾河水。古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 710 年),唐王李世民曾以山脚下四季常涌的泉水洗浴战马,后夺天下,成为真龙天子,泉水因此得名“龙泉”。随后在此山建寺一座名为“龙泉寺”。寺院被五岭所环抱,素有“小五台”之美誉!
古寺几经兴衰,多次修复,在现任主持义忍法师及全寺缁素大德的共同努力下,古寺于 1996 年进行了最近一次修复并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经过几年的努力,夕日荆棘丛生、荒草遍野之地变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丛林。寺院也被太原市政府定为“太原市龙泉度假开发区‘龙泉公园'佛教文化区”。
如今的龙泉寺,占地 1.6 公顷,建筑面积 4000 多平方米。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五观堂、南北寮房全部建成,寺院内外环境及软硬件逐年改善。整个寺院佛光充盈,喷香现瑞;殿堂林立,庄重幽雅。寺院每逢朔望日及佛菩萨圣诞都将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看山下的美景,听寺内的梵音,交相辉映,呈现一派佛国净土,形成一处育人道场。
龙泉寺风景怎么样?推荐去吗?

龙泉寺北京、云南、河南各有一个,风景相对不错的要数北京和云南的龙泉寺,推荐去。
北京龙泉寺座落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明末寺院逐渐衰落,至清乾隆后期,昌平州府在原寺东侧,以金龙桥为中轴线,将寺院改建为坐北朝南,原寺称“西寺”,统称龙泉寺。解放前,庙会兴盛,广东香客募捐,在桥南东院建万缘茶棚,施茶施粥,普结善缘。抗战时期,内忧外患,龙泉寺渐趋沉寂。
云南龙泉寺位于丽江城西北7公里束河村古街旁,明代土司木府东建于隆庆年间,1983年重修,龙泉寺得名于寺旁的龙泉湖。湖水清澈见底,寺庙沿湖而建,从大觉宫二楼围栏即可俯瞰湖水,景色宜人,湖水沿穿行古街的小河流淌,为村民直接饮用龙泉寺为四合院式小院。
河南龙泉寺位于西华县城北10公里聂堆镇思都岗村,西距女娲城500米之遥,最早建于汉代,后由明、清重修。因寺前原有古潭,泉水终年不涸,故名“龙泉寺”。寺院占地20亩,现有大殿面阔五间,虽经后期局部修缮,仍不失古代建筑风貌。
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与十八罗汉,殿廊木柱古雕石墩尤具较高艺术价值。殿前竖立明代万历年间古碑两通,两侧廊房供奉菩萨神像。寺门匾额“龙泉寺”为明代石刻原物。龙泉寺属目前豫东遗留较完好的原貌古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女娲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合成庙会,游客甚众。
恐龙谷温泉的英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18:43
Dino-valley Hot-spring
天下十大名泉的谷帘泉
1个回答2024-01-04 22:12

天下第一泉在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今星子县境内),名叫谷帘泉。
相传唐代名人陆羽(公元733—804 年) ,以嗜茶著称, 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专著《茶经》,世称“茶神”。陆羽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 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谷帘泉经陆羽评定,声誉倍增,驰名四海。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纷纷品水题留。宋代学者王禹偁考究了谷帘泉水后,在《谷帘泉序》中说到此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 与井泉绝殊。”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蜡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并留下了绚丽的诗章。白玉蟾对飞流的谷帘泉及泉区胜景作了如下勾画:“紫岩素瀑展长霓,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竹外,溪东双鹭过溪西。步入青红紫翠间,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书犹湿,松里云深复亦寒。”
陆羽犹如神技的鉴水本领并非只有分辨南零水一例,其鉴别庐山谷帘泉之事也可谓是“好事”成双,无独有偶。
李季卿在亲眼目睹陆羽辨别南零水后问道:“由此看来,您所历经过的水可以判定出其优劣来了罗?” 陆羽回答说:“可以这么说,天下以楚水(长江以南流域)第一,晋水(山西黄河流域)最下。”陆羽当即排出水的二十等级来:“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水第二……”
庐山康王谷又名庐山垄。《星子县志》记载说: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秦将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康王谷深山有泉,发源于汉阳峰,中道因被岩山所阻,水流呈数百缕细水纷纷散落而下,远望似亮丽晶莹的珠帘悬挂谷中,因名谷帘泉。
陆羽曾应洪州(今江西南昌)御史萧瑜之邀前往做客。两人闲谈中,萧瑜对陆羽判定谷帘泉为天下第一名泉而不以为然,他说:“天下名泉甚多,何以要评谷帘泉为第一呢?”陆羽为了让其信服,请萧瑜命士兵去康王谷汲取谷帘泉来亲自品评。
过了两天,士兵汲水而归,陆羽便亲自以此水煎茶。在场众宾客品茶后频频举盏,连连赞叹,都认为品尝到了佳泉美味,还有人说:“鸿渐兄真不愧为评泉高手,谷帘泉果然名不虚传!”
陆羽听后甚为欣喜,可当他自己举盏吸了一口,便皱眉惊问:“咦!这水--恐怕不是谷帘泉吧?”
众人闻言全愣住了。萧瑜急忙把汲水的士兵唤来询问,可那人一口咬定是谷帘泉。
正在这难以定夺的尴尬时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张又新赶到,他早就得知陆羽最爱谷帘泉,自己对煮茶也颇感兴趣,特地扛了一坛谷帘泉前来助兴。
陆羽便用张又新之水煎茶请众人重新品评。席上很快传来阵阵笑语:“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水才无愧于谷帘泉之名。”
一旁的士兵早已吓得说不出话来。原来,他当时确实取到了谷帘泉,但在返回途中经过鄱阳湖时,因风浪甚大,一不小心把满坛的谷帘泉给打翻了。为了不因误时受责,他便汲了一坛鄱阳湖的湖水来交差。不料却被陆羽一“口”识破。
就真实性而言,此事与分辨南零水一事相比,似较可信,因为两种水分贮于两个容器中,而能够鉴别出不同来,比较令人信服。但两种水贮于同一个容器中,却要鉴别出不同来,这就有点玄了。
可是如果比较一下历史的说法,这谷帘泉一事则只能算是轶事趣闻罢了,不必尽信了。因为据历史记载,陆羽卒于804年,而张又新要到814年才考取进士,其后才被迁为江州刺史,张又新焉能以江州刺史的身份与陆羽在一起品评谷帘泉呢?这则故事因与分辨南零水之事一样,应该看作是当时人们敬陆羽为茶神的一种“说法”。

灵泉寺景区的灵泉寺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19:37

灵泉寺位于遂宁城东灵泉山,与广德寺隔涪江相望。寺庙依山而建,苍松古柏,绿树成荫。山间有一泉,色碧味甘,终年不溢不涸,名曰“灵泉”,据载,苏东坡曾于石壁题书“七泉”一首,现已不存。灵泉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时寺号为圣佛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后,寺方以山名。据《舆地记胜》记载:灵泉山,隋开皇中,因大雾晦暝三日而解,忽有释迦石像立于其所,遂建寺,号圣佛寺。北宋真宗赐名资圣院,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后,命名为灵泉寺。在隋、唐、宋、明鼎盛时期,香火兴盛,西南各省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被誉为灵泉圣境、西方圣境,几与南海普陀山齐名,已列入《全国名胜词典》。现为川中佛教活动中心和旅游胜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届时四方信徒云集,热闹非凡。

水景喷泉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7 14:3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喷泉设备已经十分先进,各种音乐喷泉、程控喷泉、激光喷泉已经层出不穷,变化多端。规模可大可小,射程可高可低,喷出的水,大者如珠,细者如雾,变化万千,引人入胜。

泉州海边风景区
1个回答2024-02-01 22:49
还有石狮的红塔湾,和围头,也不错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景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04:10
  吴锦泉的事迹:
  吴锦泉1959年入党。年轻时,他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民兵营长、种猪场场长。如今年过八旬,他依旧关心社会,关注时事。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不保留地捐献出来,换成灾区人民的食物和药品,他说这些都是他该做的。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老人曾经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春节后,老人又带着港闸区政府奖励给他的1000元慰问金及辛苦磨刀赚来的316元来到市红十字会,捐给了市儿童福利院。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把刀一块钱,这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老两口的生活朴素到了极点,老伴出来捐钱时穿的黑裤子已经有39年了,还是出门时才舍得穿的行头。
  “出了名”的吴锦泉依旧保持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习惯,天天骑自行车十多公里为村民们磨刀,即使大夏天也没闲下来。这走街串巷挣出来的钱,流淌着多少汗水,又传递出多少爱心。当吴锦泉夫妇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两位老人在家里坐不住了。吴锦泉点点这几个月磨刀挣来的硬币有好几百元,老伴说:“我这里还有些,凑个1000元钱给红十字会送去吧!”。两位老人从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家里出发,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南通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倪瑾细心地发现,老奶奶的腿部皮肤有些异常,一打听,原来是患了湿疹,已经4年多了,但她一直舍不得花钱看病,痒得难受了就用熟人送的药膏涂一涂,但总是治不彻底。倪瑾副会长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陪老人到皮防所医治,老奶奶觉得过意不去,一个劲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