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

苏轼的小故事和他的诗句或关于竹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4-05 15:38
  一、苏轼的故事
  1、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2、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3、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二、苏轼的诗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3、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4、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关于竹的诗
  1、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咏竹
  作者: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3、咏竹
  作者: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4、竹
  作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苏轼的小故事和他的诗句或关于竹的诗句
1个回答2022-10-01 12:11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与竹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30 11:23
苏轼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问他:可何不逐节分画?他回答说:“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人家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轼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轼画朱竹,正体现了他不重形似的绘画主张,这种绘画理论具有远大的艺术观点,也是后来士大夫“逸笔草草,聊以自娱,非求人赏”的艺术原理的发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01 03:27
从外三两枝桃花初放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03 14:45
竹林外两三支桃花初放
宋代的苏轼为什么喜爱竹,有什么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1-25 05:47
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
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上书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给茶农带来实惠。同时,加筑州治城坦,重视教育事业,受到百姓拥戴。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画竹的高超技艺来源于他长期对竹子的仔细观察和写生。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文同有《筼筜谷》诗赞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行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他还在此谷建一"披锦亭",闲暇常去谷中探幽观竹,吟诗作画,有时还携爱妻前往赏竹、植竹。长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种竹子的形态,积累无数画稿。画竹实践中,他首创画竹叶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笔法,画技日臻精益,所画墨竹栩栩如生,潇洒清秀,他主张画竹要"成竹在胸"。后来画竹者学他笔法的很多,被称着"湖州竹派"。
文同在汉中洋州曾给他表弟苏轼赠《偃竹图》一幅,喜欢画竹的苏轼十分珍爱。苏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与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思……"同时代的文学家、画家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的诗句,这样文同画竹时"成竹在胸"就成为典故。"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本意是说画家在画竹子时,头脑中要有一个具体生动的竹子形象,那么就会得心应手,画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后来这句成语已不拘泥于画竹,泛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已有成熟的主张和办法。
苏轼和荔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7 00:23
苏东坡与荔枝的趣味故事

  荔枝作为“岭南果王”,美味早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时就已驰名。而最好吃的荔枝,一定要是当地产的。被贬到岭南的的吃货苏东坡,自然乐不思蜀。他一边不忘写下《荔枝叹》,一边因荔枝太过美味而遭受甜蜜的残害。
  都知道“一把荔枝三把火”,虽说荔枝好吃,但不能贪嘴。苏东坡本人有严重的痔疮,美味荔枝却让他吃到停不下来,这一贪嘴,病就复发了,只好过起粗茶淡饭的生活。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某启。近苦痔疾逾旬,牢落可知,今渐安矣,不烦深念。荔枝正熟,就林恣食,亦一快也,恨不同尝。
  贪吃的苏东坡被荔枝害“苦”了。
苏轼与竹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9-19 13:40
苏轼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问他:可何不逐节分画?他回答说:“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人家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轼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轼画朱竹,正体现了他不重形似的绘画主张,这种绘画理论具有远大的艺术观点,也是后来士大夫“逸笔草草,聊以自娱,非求人赏”的艺术原理的发源
食荔枝苏轼拼音
1个回答2023-10-12 12:05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桃花源序
2个回答2022-09-13 04:00
言之有理!死读原文,慢慢理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