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蓝新能源

卫姓的起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13:49

卫姓的来历主要有四:

1、出自姬姓,以封地为氏。 据《广韵》、《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少子康叔封于卫(故城在今河南淇县东北之朝歌城),秦时灭国,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姚姓,以国名为氏。 据《郡国志》所载,古有卫国,舜之后裔,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

3、由郑姓改姓而来。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等所载,汉时卫青,本姓郑,后改为卫姓。

4、出自他族。 《后燕录》载,昌黎卫姓出自东汉时鲜卑人;《后汉书》载,长水卫姓出自东汉时匈奴人;《九国志》载,五代时辽州刺史卫氏为吐谷浑人;今台湾土著、土家、满等民族均有卫姓。 始祖:康叔。

蓝球控卫和后卫区别?
3个回答2023-01-20 08:26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通常都会有两个后防球员,包括控球后卫(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前者主要是组织全队的防务,工作包括控制篮球,确保能在适当时机有适当人物控制大局。有时候这个位置,也要负责组织进攻工作;而后者则主要是负责射球,同时兼顾阻止对方关键球员取得射球。足球位置中的后卫,人数一般都不固定,但大概都是三至五人左右。后卫的职责顾名思义,主要是阻止对手取得入球,并要化解对方的攻势。

控球后卫(Point Guard)( PG)又叫组织后卫,是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固定位置。控球后卫往往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并通过对球的控制来决定在恰当的时间传球给适合的球员。是球场上拿球机会最多的人。他要把球从后场安全地带到前场,再把球传给其他队友,这才有让其他人得分的机会。一个合格的控球后卫必须要能够在只有一个人防守他的情况下,毫无问题地将球带过半场。然后,他还要有很好的传球能力,能够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球传到球应该要到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可以投篮的空档,有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导球位置。

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在篮球场上是以得分为主要任务。
一个得分后卫经常要做的有两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持球单打能力,因此不管是外线准投和突破上篮的稳定性一定要好。第二则是要在缝隙中找出空档来投外线,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
一个好的得分后卫总不能企望每次都有好的空位,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机会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准,如此的话,才能让敌方的防守有所顾忌,必须拉开防守圈,而更利于队友在禁区内的攻势。
一名优秀的得分后卫的两个必备的素质正如他的名字,一是得分,二是防守。
在比赛中,常规防守是对位防守,得分后卫在进攻端考验的是其得分能力,防守端考验则是他的防守功底,有时候得分后卫还要担负起防守对方进攻核心的的责任。
蓝姓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3-10 13:01
寻根溯源,蓝姓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   2、据《战国策》、《通志·氏族略》所载,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   3、出自芈姓。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子孙以邑为氏。   4、今汉、壮、畲、回、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瑶族占多数。   5、蓝姓为广西省最多,而广西蓝姓多为瑶族,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大化等县市,共计近百万人均为瑶族蓝姓,蓝姓是瑶族的大姓,福建亦有很多蓝姓为瑶族,根据广西瑶族蓝姓族谱记载其从湖南迁徙到福建从福建迁徙到广西。此外,蓝姓也是畲族的大姓,约30万人,居住在浙江福建一带。广西瑶族蓝姓盘姓和浙江畲族蓝姓和苗族有相同始祖传说,都禁吃狗肉,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狗救过他们的祖先。都善于编织竹藤与酿酒,都承认武陵王为其祖先,因此有一说法说瑶畲苗同源。
蓝姓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5-07 00:47
    寻根溯源,蓝姓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据《姓氏考略》、《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   2、据《战国策》、《通志·氏族略》所载,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   3、出自芈姓。据《百家姓考略》所载,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子孙以邑为氏。   4、今汉、壮、畲、回、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瑶族占多数。   5、蓝姓为广西省最多,而广西蓝姓多为瑶族,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大化等县市,共计近百万人均为瑶族蓝姓,蓝姓是瑶族的大姓,福建亦有很多蓝姓为瑶族,根据广西瑶族蓝姓族谱记载其从湖南迁徙到福建从福建迁徙到广西。此外,蓝姓也是畲族的大姓,约30万人,居住在浙江福建一带。广西瑶族蓝姓盘姓和浙江畲族蓝姓和苗族有相同始祖传说,都禁吃狗肉,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狗救过他们的祖先。都善于编织竹藤与酿酒,都承认武陵王为其祖先,因此有一说法说瑶畲苗同源。
蓝姓的源流
1个回答2024-05-15 02:19

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有蓝氏族谱记畲族的蓝氏来源于畲族的创世祖盘瓠的次子名叫蓝光辉,受封护国侯,居处汝南郡,为畲族蓝氏的始祖。有的畲族蓝姓族谱错记蓝光辉又名蓝昌奇。
《水经注》记载盘瓠王生于周平王宜臼七年五月初五,为盘、蓝、雷三姓之祖。谥号“忠勇王”。葬于湖南沅陵县凤凰山。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满语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黑龙江沿岸。后多冠汉姓为阎氏、蓝氏等。其蓝氏鼻祖为布雅穆齐·富尔赛,满洲镶黄旗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担任蓝翎长,就是前锋校尉的助手,由骁勇善战的勇士充任,平时负责管理日常旗务的副排级,每甲一人,在满洲八旗中,每旗约有十一位蓝翎长,正九品官秩。布雅穆齐·富尔赛后来累官至甘肃提督、西宁镇总兵。在布雅穆齐·富尔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首任官职“蓝翎长”为姓氏者,汉化为单姓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丛尼勒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据史籍《长白山先民传》记载,满族姓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汉姓有蓝氏。其蓝氏鼻祖为丛尼勒·德恒,满洲镶黄旗人,原为吉林驻防,后在清咸丰三年从征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特赏蓝翎。在丛尼勒·德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蓝翎”为姓氏者,汉化为单姓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⑶.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满语“站”,世居黑龙江两岸,后多冠汉姓为杜氏、邓氏、蓝氏等。其蓝氏鼻祖为德敦·明庆,满洲正白旗人,原在黑龙江驻防,清道光八年晋升为蓝翎侍卫,后累官至正白旗都统。在德敦·明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荣耀的“蓝翎侍卫”为姓氏者,汉化为单姓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民族中常用的名字“乌云”,汉义就是“智慧”、“蓝色的宝石”,多用于女子;而“浩特”,汉义就是“蓝色、青色”,多用于男子。  在古代蒙古族社会中,贵族以外的蒙古族平民、贱民,绝大多人根本就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因此,他们后来在元、明时期多仿照汉制按自己名字的汉义定取姓氏,就称为蓝氏,世代相传至今。

蓝氏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5-11 09:54
[蓝氏属地]

  中山郡,今河南登封县西南;《百家姓》注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六十里。   



[蓝氏来历]

  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在蓝田(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其子孙以封地名为姓,称为蓝氏。   



[蓝氏名望]

  宋代诗人蓝元威、学者蓝奎,明代凉国公蓝玉、画家蓝瑛,清代画家蓝涟、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蓝姓人。
蓝翎侍卫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0 10:38

蓝翎侍卫,清代侍卫武官名称。正六品。在领侍卫府编配蓝翎侍卫90人,以武进士充任。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规定,武进士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甲选为三等侍卫,三甲选为蓝翎侍卫。

王源主持的节目在什么卫视播放
1个回答2024-03-03 13:59
直接在网上看吧,,,更快捷 音悦台
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源自神话传说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9:37
精卫填海: 注释:传说,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炎帝很喜欢她,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风大浪从不畏惧。女娃长大后,每天都要自己到东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好像在呼唤着自己。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决心要把东海填平。这句成语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后人常以"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报。或比喻不畏艰难险阻,矢志不移的坚毅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