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螳螂捕蝉》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
1个回答2024-03-04 22:40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②悲鸣:动听地鸣叫。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④委身:曲身。⑤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螳螂捕蝉:
1、⑴要;⑵旁边;⑶伸
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 阅读答案
3个回答2022-09-05 06:12
1
代指 树; 代指禅; 代指螳螂; 代词 它的
2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都因想得其前利 而不顾其后有患
)螳螂捕蝉 阅读答案
3个回答2022-05-25 08:25
1,(不知所措) (束手就擒)
2,“帆”比喻蝗虫的翅膀 “大刀”比喻螳螂的前臂
3,跳跃,伸,抬,缩,盯
4,1:从“一只大螳螂在"到对称的“帆”为一节;(发现蝗虫) 2:从“同时,两对后足把”到“对方的移动而缓转。”;(准备捕捉) 3:从“此刻蝗虫早吓得”到“。蝗虫还未来得及挣扎就。。”;(捕捉成功)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5个回答2022-08-16 20:19
1 十分想喝露水
2 十分想捕蝉
3十分想啄螳螂
4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露水→蝉→螳螂→黄雀→弹丸
螳螂捕蝉教案
1个回答2024-01-15 11:20
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板书:吴王攻楚)

二、 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对话部分的内容。

少年:聪明、勇敢。

(少年的聪明就表现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1、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的经过。)

(1)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习小组)

注:由学习小组长选一个读吴王的话,选一个读少年的话,其他两个做评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评价(自评,互评) (请同学先点拨点拨。)指点示范后,再指名分角色读 。(评价过程注意点拨。)

2、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

(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

(2)学生自练

(3)指名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蝉、螳螂、黄雀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 (教师板书)

4、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媒体出示)

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A: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没说服吴王,这时你想对大臣说什么。(表演大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

(4)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在你就是吴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



(5)学生互说。

(6)汇报(板书)(理解“不堪设想”)

6、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爱国)课文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作业: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只顾身后隐患 不顾眼前利益

吴王攻楚
螳螂捕蝉教案
1个回答2023-12-02 22:10
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板书:吴王攻楚)
二、 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对话部分的内容。
少年:聪明、勇敢。
(少年的聪明就表现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1、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的经过。)
(1)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习小组)
注:由学习小组长选一个读吴王的话,选一个读少年的话,其他两个做评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评价(自评,互评) (请同学先点拨点拨。)指点示范后,再指名分角色读 。(评价过程注意点拨。)
2、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
(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
(2)学生自练
(3)指名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蝉、螳螂、黄雀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 (教师板书)
4、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媒体出示)
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A: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没说服吴王,这时你想对大臣说什么。(表演大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
(4)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在你就是吴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

(5)学生互说。
(6)汇报(板书)(理解“不堪设想”)
6、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爱国)课文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作业: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只顾身后隐患 不顾眼前利益
吴王攻楚
螳螂捕蝉教案
1个回答2024-01-18 08:15
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板书:吴王攻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对话部分的内容。

少年:聪明、勇敢。

(少年的聪明就表现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1、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的经过。)

(1)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习小组)

注:由学习小组长选一个读吴王的话,选一个读少年的话,其他两个做评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自评,互评)(请同学先点拨点拨。)指点示范后,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过程注意点拨。)

2、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

(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

(2)学生自练

(3)指名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蝉、螳螂、黄雀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教师板书)

4、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媒体出示)

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A: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没说服吴王,这时你想对大臣说什么。(表演大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

(4)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在你就是吴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



(5)学生互说。

(6)汇报(板书)(理解“不堪设想”)

6、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爱国)课文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作业: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只顾身后隐患不顾眼前利益

吴王攻楚
螳螂捕蝉教案
1个回答2024-01-17 00:35
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板书:吴王攻楚)
二、 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对话部分的内容。
少年:聪明、勇敢。
(少年的聪明就表现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1、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的经过。)
(1)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习小组)
注:由学习小组长选一个读吴王的话,选一个读少年的话,其他两个做评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评价(自评,互评) (请同学先点拨点拨。)指点示范后,再指名分角色读 。(评价过程注意点拨。)
2、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
(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
(2)学生自练
(3)指名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蝉、螳螂、黄雀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 (教师板书)
4、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媒体出示)
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A: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没说服吴王,这时你想对大臣说什么。(表演大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
(4)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在你就是吴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

(5)学生互说。
(6)汇报(板书)(理解“不堪设想”)
6、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爱国)课文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作业: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只顾身后隐患 不顾眼前利益
吴王攻楚
螳螂捕蝉意思是什么
4个回答2022-09-28 03:23
翻译
  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近义词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后发制人、 坐收渔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
  瞻前顾后、深谋远虑。
螳螂捕蝉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6 00:36

螳螂捕蝉的意思如下: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拓展资料:

螳螂捕蝉详解:

1、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和后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

2、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3、我想应该是在只顾眼前利益的时候,却忘了身后的祸患的时候,要停止进行前进。

出处:

1、《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2、《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螳螂造句:

1、螳螂是个捕杀害虫的能手。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3、一条小鱼吞下了小虾,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向它冲下来。螳螂是个捕杀害虫的能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