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出自《山海经》吗
1个回答2024-01-18 15:33

不是,出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钻木取火,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

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历史影响

燧人氏族对人们最大的贡献,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可以自己动手创造火种,而创造火种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叫毕方的鸟,来自于燧木。

所以这个氏族就以燧木为号,我们把他称之为燧人氏族。但这个燧人氏族跟昆仑山上另外一个族群最后融合,融合成一个族,这个族叫羌族,今天还有这个族群存在。后来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有没有钻木取火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22:29
用木头钻木头,摩擦生热,有了火!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
钻木取火是神话故事还是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1:32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传说在一万年前,生活在古昆仑山上的一个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鸟啄燧木时产生火苗,受此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这个族群也因此被称为燧人氏族。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钻木取火”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21:12

遂明来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自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

钻木取火:

【解释】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出处】《 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 钻木得火。”

【引证】清 袁枚《新齐谐·燧人钻火树》:“教燧人皇帝钻木取火,以作大烹。”

钻木取火的传说主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16:41
讲了我们的祖先用聪明的头脑发明了火
钻木取火的传说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12 20:49

在古代,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在那个时代,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钻木取火的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2-24 14:00
1. 钻木取火文言文的翻译

一、钻木取火:

1.原文:“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

2.翻译:太古之初,人们吸吮露珠的精华,以草木为食,居住在山野,则以鸟兽为食,以兽皮为衣,居于近水之处,则以鱼鳖蚌蛤为食物,这些水生之物未经火烤,多腥臊,对肠胃有害。于是有圣人出现,他因为会使用火有德行而称王,创造并作出钻燧来引出火苗,教人制作熟食,铸造冶炼金属来做兵器刀刃,人民因此十分高兴,称他为燧人。”

二、燧人钻木取火

1.原文: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2.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3.翻译: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2. 钻木取火文言文阅读答案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衣其羽皮 衣:意动用法,以……为衣服.(2)以火德王 以:因为.(3)民人大说 说:通“悦”,高兴.二、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译:居住在山野,则以鸟兽为食,以兽皮为衣,三、远古人类是怎样发明火的?答:因为吃了未经火烤的有腥臊的鱼鳖螺蛤,导致人们因肠胃受损而生病,所以出现了圣人,教人们钻燧取火,制作熟食.四、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有什么意义?①人类从“茹毛饮血”进步到吃熟食,食物的种类和范围扩大了营养丰富了,进而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②人类可以用火防止野兽的侵袭,又能用火围攻猎取野兽,还可以用火取暖、照明,从而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③人类渐渐学会用火烧制器皿,冶炼金属,并在火的利用过程中积累化学知识.④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没有或就不可能有文明世界的出现.。

3. 《钻木取火》文言文翻译

原文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4. 文言文《燧人钻木取火》的意思是什么

原文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神话故事 钻木取火主人公
1个回答2024-01-24 14:01
燧人氏
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裏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中国古代神话“钻木取火”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1-22 19:06
燧人氏



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裏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由於此时禽兽多而人少,於是原始汉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汉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

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东夷强大起来,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的首领华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裔在中原地区逐渐与原始汉人混同。华胥氏后裔一支后来移居汉人故里甘肃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与当地汉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后来,由於母系氏族社会不知父亲在何处,太昊率领族人奔向母系故里,到达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时,发现该地适合居住,於是定都於此。在宛丘太昊创建了八卦、结网捕鱼,由於他特殊的出身,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的首领。太昊娶西华县的氏族首领女娲为妻,开创了一夫一妻\近亲不通婚的先河,摈弃了原始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时代由於发展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渔猎生产,所以首领太昊又被称为伏牺氏(伏羲氏)。
钻木取火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1 01:09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传说在一衫搏万年前,生活在古昆仑山上的一个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鸟啄燧木时产生火苗,受此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这个族群也因此被称为燧人氏族。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塌塌凳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团旅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