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注音版原文

《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10:01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成语寓意: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安于现状,留恋异地,忘了自己的老家或根本不想回故土,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留恋异地忘本的人,没有“落叶归根”的情怀,只满足于在异地里眼前的享乐和安逸,抛弃了故土和故乡情怀。这种人一般都是没心没肺的,没有热爱故土,血浓故乡的情缘。

为了眼前的享乐会抛弃国家尊严,放下自尊,甚至会卖国求荣,相信最终会不得善终的。做人应该保持着尊严,为故土或祖国谋利益,尽管身处异地,但也要以“月是故乡明”的心思来情牵故土,心向祖国,不忘本。

蜀鄙二僧的注释译文
1个回答2024-01-20 06:16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越:到,及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这里指“把”)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难道,反而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尚且
矣:语气助词。 蜀国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么去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蜀国边境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没有到南海,穷和尚却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蜀国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送友人入蜀的注释译文
1个回答2024-02-27 07:26

⑴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⑵崎岖:道路不平状。
⑶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⑷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握运著马段槐梁头而上升翻腾。
⑸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⑹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⑺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⑻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明孙君平。

蜀鄙二僧原文译文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3-29 05:20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注释:

1.恃:凭借。

2.越:到。明年:第二年。

3.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4.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5.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6.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7.限:限制。

8.之:去,往,到。

9.自:从。

10.至:到,达到。

11.惭:惭愧

12.欲:想

13.往:去

14.语:告诉、说

15.于:对

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

18.犹:还、尚且

19.明:第二

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顾:难道、反而

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足够

24.鄙:边境

25.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26.瓶:水瓶。

听蜀僧浚弹琴注音?
1个回答2024-02-15 20:35

听蜀僧濬弹琴注音:

shǔ sēng bào lǜ qǐ , xī xià é méi fēng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wèi wǒ yī huī shǒu , rú tīng wàn hè sōng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kè xīn xǐ liú shuǐ , yú xiǎng rù shuāng zhōng 。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bù jué bì shān mù , qiū yún àn jǐ chóng 。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蜀僧濬弹琴翻译:

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蜀贾卖药的成语注释
1个回答2024-02-16 07:32

[1]蜀贾:蜀(四川)地的商人。
[2]专取良:专门收集最好的药材。
[3]“计入”三句:意谓核算一下成本将药卖去,不讨虚价,也不多取利润。虚贾(jià),指削本以售。贾,同“价”。赢,余,指利润。
[4]“惟买者”二句:意谓只根据顾客的要求而随机应变,旁侍顾客舍得出钱的就给好药,不舍得出钱的就给坏药。
[5]惟其多:只考虑药的数量多。
[6]请益则益之:要求添多少就添多少。益:增加。
[7]较:计较。
[8]趋:前往。
[9]“其门”二句:形容生意特别兴隆,门槛都被走穿了,需要经常换掉。限:门槛。易:交换。
[10]兼取者,兼收好药材与坏药材的商人。
[11]趋稍缓:去买药的人稍微少一些。
[12]再期(jī)亦富:两年以后也富裕起来了。再期:两周年。
[13]肆:商店。日中如宵:白天跟晚上的情况一样。形容顾客少,没有生意。
[14]“旦食”句:吃得上早饭就吃不上晚饭。形容生活贫困。
[15]楚鄙:楚国边境。尹:县尹,县官。
[16]廉:清廉。不获于上官,上级对他不满。
[17]去:离任。
[18]无以僦(jiù 救)舟:意谓旅费都拿不出,僦,租赁。
[19]择而可取之:看情况酌量弄一些钱财。
[20]尤:怨恨,埋怨。
[21]以交于上官:把搜刮的钱财大部分用来结交权贵。
[22]“子吏卒”句:意谓笼络吏卒如子,结纳富人如宾。
[23]举:提拔。仕:做官。诸:之于。纲纪之司:指重要职位。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营利。(其中)枝敬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要求多就多一点,不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买药),他店铺的门槛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了猛启慎。那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商人,前往他那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优质品的商人,中午时的店铺就如同在晚上,早晨有吃晚餐不足。
郁离子见了叹道:“当今为官的,也如此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个县的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廉洁却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他离任的时候,没有钱租赁坐船,人们都笑话他认为他蠢。其中一个选择方便获取的利益就取,人们不责怪他的攫取反而称赞他贤能。其中一个没有利益不(榨)取的,获得的利益用来交给上级(官吏),他将下级官吏和士卒当成儿子一 样将富人象宾客一样地对待,便不到三年,升迁被任命为掌管法纪的职务,即使是百姓也称赞他的善良。这不是怪事吗!”

蜀道难逐字注释
1个回答2022-10-14 19:50

《蜀道难》逐字注释

蜀鄙之僧的翻译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1-11 08:58

蜀鄙之僧的翻译及注释如下:

蜀鄙之僧翻译为:

天下的事不分困难容易,认真去做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不去做,那么再容易的事都会变的困难。人去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去学就行。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蜀鄙之僧注释为:

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作宾语、定语;指不同条件的人。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明:次,下一个。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色:神色,脸色。惭:羞惭。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蜀鄙之僧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剑雨蜀山注销账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22 17:22
就是到时候你那个账号没用了啊,在它服务器那边删除。
巴蜀的巴蜀传说
1个回答2024-03-04 12:55

巴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廪君。据说巴人有五个姓氏,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余四姓住黑穴。他们决定选出一个首领,把五姓人统一起来,便于生存。怎么选法呢?先比赛投剑,谁能中穴,谁为首领。结果,巴人务相投中,其余不中;又比赛乘船,船是泥土做的,那四姓人坐上去都沉没了,唯独务相的船漂浮水面。大家决议立巴人之子务相为首领,号曰“廪君”。
早期的巴人,以狩猎、捕鱼为主,和猛兽打交道,居石穴,以虎为图腾。他们的首领廪君,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不为声色所惑。当他带领部落经过盐阳的时候,当地的“神女”千方百计想把他留下,结为夫妻共同统治那个地区,他不为所动,射杀了爱他的神女,带领部落继续前进。廪君率领五姓人组成的部落,乘船历经艰险来到西南地区,以后,他们的子孙遍及重庆、川东、湖北西部及贵州东北一带,春秋时代建立以江州(今中国重庆)为中心的巴国。他和后来那个“割头保土”的巴蔓子,都是巴人的民族英雄,反映了巴人标悍好义的性格特征。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数百岁,“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蚕桑”。从《蜀王本纪》到今日川西民间口头故事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故事。鱼凫即鱼老鸹,本是一种捕鱼的水鸟,这是神话中蜀人祖先,部落的图腾,现温江县一带有不少关于鱼凫的故事和遗迹。蜀人对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传播也最广。史书上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据说,杜宇是“从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则是从井中出来的。他的最大功绩是“教民务农”,以致他“仙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来临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种,以致啼出血来。蜀人的祖先,从“教民养蚕”的蚕丛到“教民捕鱼”的鱼凫,到“教民务农”的杜宇,治水的开明,都和农业生产有关。农业比较发达,妇女地位较高,男女之事也就颇多,于是“蜀王好色”。
传说蜀人最崇奉的祖先杜宇,当他的部下鳖灵带领人马去治水之际,他却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归来,一种说法是他“自以为德行不如鳖灵”学尧之禅让,委国而去;另一种说法则是鳖灵用武力将他赶走,因此后人的诗中才有“蜀魂千年尚怨谁”,“似向春风诉国亡”这样的句子。《四川通志》有“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的说法。李商隐诗“望帝春心托杜鹃”也许暗示了这一点。望帝化鹃的故事,除《蜀王本纪》中只有简短的记载,但在民间传说中却派生出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把他树成理想之君。有的说,他一心一意为了人民,也爱护人才,为了治水,请出鳖令来,并把王位让给了鳖令,但鳖令掌权后,一天天骄傲起来,不懂得体恤人民,百姓请出望帝来,去劝说鳖令。鳖令不但不听,还以为望帝要争权,带领人马打他。他只好回西山去,变成一只鸟儿,飞进宫去,成天高叫“民贵呀!民贵呀!”叫出血来,嘴都染红了(杜鹃鸟是红嘴)。鳖令被感动了,改正了错误。 古时候,岷江上游的老龙王有一儿一女,儿子是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滔天洪水,妹妹龙女见
了心里很难过,便趁夜到凌云山下开了一条百丈宽的缺口让水流走,哥哥发现了,把她关进山洞还派猛虎把守。这山脚下有一个年轻猎人杜宇,得了神仙赐给的龙头拐杖,决心为民除害,经过艰苦搏斗,治服了恶龙、猛虎,救出龙女,结为夫妻,一起劈山引水,消除水患,杜宇教男人种田,龙妹教女人养蚕,蜀民过上太平日子。杜宇在治水中,得到鳖灵的帮助,任鳖灵为相,但鳖令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设计陷害杜宇,将其赶走,夺了王位,还想霸占龙妹。龙妹一心只盼杜宇归来,不接受鳖灵。杜宇担心龙妹,化成一只鸟,飞到龙女的窗台上叫:归信阳,归信阳,鳖灵真是黑心肠。“因杜宇出自信山之南,按古人说法即信阳。龙妹知道这是杜宇已经遭害了,悲痛欲绝,不久死了,也化成一只杜鹃。夫妻每日唱合:春日忙,春日忙,快快播种好收粮。”
取代杜宇之后开创“开明”王朝的鳖灵,据说是从楚国漂上来的一具死尸,到纹山下复活了。被杜宇任为相,以治水有功而得王位。接着的开明王朝,又因好色而带来灭顶之灾的。传说武都地区有“山精”,变作女子,美貌无比,蜀国的女子都比不上她。蜀王把她接到成都,纳为妃子,她不习水土,病了,想回家了,蜀王想方设法要她快乐,不成,她死了,蜀王在城中筑了一座武担山埋葬她(是把她故乡的土,老远的运到成都),墓上还安了一面大石镜作纪念。这件事传到秦国,秦惠王知道蜀王好色,送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丁力士打通蜀道迎接五女,走到梓潼,碰见一头大蛇正钻入洞。一个力士紧紧抓住蛇尾,其他的人相助,轰的一声,山崩了,把五个力士和五个美女全都压在了山下。山分成五岭,山顶有平台,蜀王登台悼念,命名五妇冢;平台后人叫思妻台。老百姓都怀念五个力士,叫它五丁冢。秦王后来就派兵沿着五丁开的这条路灭了蜀国。杜鹃的传说主要在蜀,而神女的传说在巴流传最广,最早记载在《山海经》中,宋王《高唐赋》、《神女赋》,李白《感兴八首》都写到她。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集》中有关神女传说之大成:神女瑶姬是西王母的小女儿,她率领十二个姐妹到人间游玩,帮助大禹治理洪水。把三册天书授大禹要他照书行事。她又带领姐妹与制造水害的十二条恶龙奋战,恶龙被斩首掉到地下,便成了十二座山峰,她也留在了巫山化作神女峰了。照巴人看来,神女是完美的女神,掺杂不得情爱一类故事的。宋王的《高唐赋》说她与楚王幽会,是一种亵渎。这个时期,巴蜀之间的交往,巴蜀和外界的交往都多了起来,争斗自然也多。传说中便塑造了两个称得上民族英雄的形象。一个是巴国的巴蔓子,一个是蜀国的五丁力士。
巴蔓子的传说,《华阳国志》有记载,迄今川东一带仍广为流传,重庆七星岗莲花池的“将军坟”,忠县“土主庙”都是纪念他的。据说当年巴国遭蜀国的入侵,将军蔓子请楚国出兵援助,答应平定以后,将三城(其中包括忠县)割让给楚。事平,楚国使臣来要城,蔓子说,城不能给,带我的头去。“割头保土”就是“土主庙”的来历。每年农历三月四日,据说是蔓子割头的那一天,忠县百姓都要抬着蔓子夫妇的塑像游行,举办庙会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五丁的故事流行于川西各地,说法不一,大多与开通蜀道有关。一说“蜀王好财”,秦王送他五头能屙金子的牛,他派五丁力士去接回来,安置于现成都金牛坝;一说“蜀王好色”,秦王送他美女,他派五丁去接,由此打通蜀道,秦乘势从蜀道灭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