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题都城南庄》全诗

《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1个回答2024-01-19 20:23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诗作。

全诗如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全诗的字面意思: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全诗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关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作者和那个姑娘的故事真的吗
1个回答2024-01-18 15:33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再回溯一下这个动人的故事吧
话崔护当年去京城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结果却没有考中,心情很不好。有一天他就独自一人到城南的郊外去散心。人有心事脚步就沉重啊,走了没多久,崔护就走累了,想找一户人家歇歇脚,讨一杯水喝。没多远就看到一户人家,崔护便立刻走上前去,一边咣咣地敲门一边喊:“有人吗?我想讨一杯水喝!”喊了好几遍,侧着耳一听,门里一点动静都没有。崔护还以为家里没人呢,他刚抬起腿来要走,门却打开了一个缝,传出来一个姑娘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啊?”崔护急忙又回答了一遍,说:“姑娘,我叫崔护,是今年进京赶考的考生,今天出来玩,走的累了,想讨一杯水喝。”嘿,崔护说完,还以为是有水喝呢,结果姑娘“哐”的一声把门一关,没影了。崔护心中寻思:“这怎么回事儿,难道是把我当做了坏人了,呵呵,看来这水是喝不成了啊。”刚转身要走,门又开了。不过这次门可是全打开了,姑娘出来了,手里还端着一杯水,拿着一条板凳。姑娘羞答答的说:“先生,请您坐着喝吧。”日光暖暖,春风轻柔,桃花纷纷,姑娘在旁边守着,崔护哪儿还有心思喝水呀,也不看碗,端着水杯,直勾勾的看着姑娘。崔护哪儿还有心思喝水呀,他也不看碗,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姑娘,水到了嘴边,顾不上喝,这一口水呛下去,咳嗽了半天,羞愧的落荒而逃。
这转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了桃花开的时候,崔护想起了去年那个城郊的姑娘,情难自已,便根据记忆,找了过去。这次崔护是连门都不用敲了,远远的就看到大门上上了一把锁,这可真是人去屋空啊。门还是那个门,门旁的桃花依旧还是开那么灿烂,春风还是轻轻的吹着,但就是去年那个送水的姑娘不在了。崔护心中感慨,于是就在大门上写下这首诗..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个回答2024-01-21 02:59
文|米老鼠的糖果屋

唐朝德宗 贞元年间 ,有个叫 崔护 的年轻书生,很有才貌。他到 京城长安 (今陕西西安)考进士,落榜。他家住博陵(今河北定县),离开长安很远,因此就在长安住了下来,准备明年再考。

第二年春天, 杨柳吐青,桃花绽红 ,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文人佳士、俊男靓女纷纷去郊外踏青春游。

清明节这天,崔护独自一人往城南游览,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他心旷神怡。他在郊外一边走,一边观赏春色,太阳逐渐西斜,不由有些口渴。这时他看见一所住宅,门口桃花种满桃花,景色怡人,他在那里看了一会桃花,想去讨杯水喝,就上前敲门。

敲了好久,有个青年女子出来开门了。见她把门打开一条小小的缝隙,问道:

“你是谁?”

崔护把自己的姓名告诉了她,并说:

“我一个人出来春游。因为出门前饮了几杯酒,口渴难熬,想讨杯水喝。”

那个女子听了,就进去端了一杯水,出来开了门,请崔护进去喝水。崔护见她容貌出众,招人喜爱,很想跟她交谈,不断地对她问东问西。 那女子只是笑而不答 ,但她脉脉含情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她也被崔护的文雅谈吐、潇洒的举止吸引住了。崔护对她看了一会,时候不早,恋恋不舍地告辞了。那个女子把崔护送到门口,盯着他的背影,直到他走远,方才关门进去。

这以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崔护由于潜行备考,没有再去,但姑娘的 倩影 经常映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年秋天,苍天不负有心人,崔护终于考上了进士。他一直想去再见那自己心爱的姑娘,可又一直下不了决心。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匆匆出城去寻访。他走到那里,只见院中 桃花依旧 ,但她家中门人,门口 青苔斑斑 ,门上挂了把大锁。他很是伤感,就拿出随身所带的笔砚,在门上提了一首诗:

写罢,他又在诗后题上自己的名字,惆怅地回去了。

过了几天,他再次去南郊寻访。他刚走到那里,忽然听到屋里有哭声。他非常惊讶,连忙上前敲门。一个老翁马上出来开了门。

崔护问老翁说:

“老人家哭为何事?”

老翁看了崔护一眼,就猜疑的口气说:

“你就是崔护吗?”

崔护点了点头。老翁又哭泣起来,说:

“你把我的女儿害死了!”

崔护大吃一惊,吓得一句话都答不上来。

老翁又说:

“我只生一女,她年纪轻轻,很有文采,还没有嫁人。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神思恍惚,若有所失。前几天和她一起出门,回来时看到门上有你题的诗,她读了以后,没多久就生病了。她一连几天不饮不食,就这样饿死了。我老了,原来想让她嫁个读书人,我也有个依靠,如今不幸死去,这不是你害的吗?”

老翁越说越悲痛,又痛哭起来。崔护也双泪直流,请求让他进门。老翁同意了。

崔护走进屋内,见那女子还躺在床上,上前哭着说:

“崔护来看你了!崔护来看你了!”

崔护哭了几声,那女子忽然睁开了双眼,活了起来!老翁喜出望外,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当老翁和他的女儿得知崔护是新科进士,更是高兴。

一幕悲剧顿时变成了喜事。

后来,崔护历管京兆伊、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和这位姑娘度过了幸福而和谐的一生。

崔护这首《题都城南庄》也成为人们传诵的名篇, “人面桃花” 也由此而来。

(完)
崔庄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7 08:47

崔庄位于天津市,属于滨海新区,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

崔护《题都城南庄》全诗
1个回答2022-11-29 21:07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所以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而《题都城南庄》
崔护相关典故。
1个回答2024-02-04 17:17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所记载的这个“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兴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并非没有可能。但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有两点似乎应该可以断定,那就是这首诗一是有情节的,二是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帮助。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



诗的今昔之感是从对一位乍见而又旋离的貌美情多、靓若桃花的少女的回忆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叙的手法,先写“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个场景:寻春艳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说的非常肯定,毫无含糊,可见认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和崔护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5 01:44
人面桃花: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出 处
唐·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简介?
1个回答2024-04-15 12:14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唐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作品目录郡斋三月下旬作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山鸡舞石镜题都城南庄五月水边柳

崔护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2 04:40
崔护,
唐朝诗人,生平不详。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