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

黄侃先生二三事黄侃的性格?
1个回答2024-01-24 02:11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黄侃的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1-26 02:04

黄侃,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向刘师培学习,精通春秋左氏学的家法。1935年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二十世纪有不少著名学者皆出其门下,如杨伯峻、程千帆、潘重规(潘氏为其婿)、陆宗达、殷孟伦、刘赜、黄焯等。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他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 和《广韵》 两书为基础,谈扒睁他重视系统和条理,强调从形、音、义三者的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
黄侃的古文字学主要见于《音略》(《国学卮林》1920年第1卷第1期)、《声韵略说》(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声韵通例》(《唯是》月刊1920年第1、2册)、《黄季刚先生与友人论治小学书》(《唯是》月刊1920年第3册)等论著中。他对上古声韵系统的贡献主要有:提出古声十九纽说;提出古韵二十八部说;提出古音只有平入二声说。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建立了自己的古声韵系统,即古音学体系。他在古音学上所取得的成就结束了自顾炎武以来的古音研究工作,使他成为清代古音学的殿后大师。作为其语言文字学著作的一部分,他还有几十种表谱对古代汉语进行分析。他的《文心雕龙札记》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有过很大的影响。他的《汉唐玄学论》《礼学略说》《讲尚书通例》等著作对哲学、经学的研究也有许多创见。由于他治学严谨,不肯轻易著书,若非定论,不以示人,并曾说:“年五十,当著书”,可惜在他年方五十时,未及撰成宏篇巨著就过早地谢世了,留下大批未经整理的点校笺识古籍的遗稿。
黄侃的主要著含岁作有:此闹《黄季刚先生遗嘱专号》(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日知录校记》(中央大学出版组1933)等。在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的青石中学,有一所黄侃图书馆。
治学之余,藏书丰富,藏书3万册,因南京沦陷而精华散尽。目录学家汪国垣记其“唐以前类书和丛书较多,至集部则选择颇严”。1947年其夫人黄菊英将藏书5 000册捐给湖北省图书馆,其中黄侃批校本有60余册,珍本百余册。有《黄季刚先生遗书目录》。

国学大师黄侃的女儿
1个回答2024-01-30 00:45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我国近代颇负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
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黄侃的成就
1个回答2024-03-14 02:59
黄侃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 《说文略说》 、《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黄明昊调侃黄晓明是哪一期
1个回答2024-02-24 06:42
《极限挑战》第九季第四期争夺森林之王。黄晓明被黄明昊玩儿梗闹太套的名场面。《极限挑战》第九季第四期争夺森林之王。黄晓明被黄明昊玩儿梗闹太套的名场面。黄晓明在一次晚会上演唱《OneWorldOneDream》时,将其桐皮中的一句歌词“Notatall”发音成“闹太套”,古怪的英语发音让大家觉得好笑,顺势拿来玩梗;但在今年的《极限挑战》第九季中,黄明昊当着黄晓明的面调侃起了“闹太套”;《极限挑战》是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包括:《极限挑战第一季》《极限挑战第二季》《极限高吵挑战第三季》《极限挑战第四季》《极限挑战第五季》《极限挑战第六季》《极限挑战第七季》《极限挑战第八季》《极限挑战第九季》《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极限挑战宝藏戚轮侍行·绿水青山公益季》《极限挑战宝藏行·国家公园季》。
黄侃的贡献?
1个回答2024-03-19 23:05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谐,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

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侃励志人物故事
1个回答2023-11-27 11:55
  国学大师黄侃,做学问与他的老师章太炎齐名,人称“章黄二疯”。除了学问,黄侃舌尖上的馋嘴名气,也一样很大。他每到一地,必下当地最著名的馆子,大饱口福,是一个真正的吃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趣闻逸事。

  黄侃对吃乐此不疲。他只要得知有美食品尝,必千方百计得到,不惜出尽洋相。黄侃是同盟会会员,有一天听说一些相识的会员在某处聚会,席间有不少好吃的,但没有请他。他明知自己因为经常骂人而没被邀请,但挡不住美食的诱惑,遂不请自来。刚一进门,那些人见来的是他,吓了一跳,随后又装得很热情,邀他入座。黄心知肚明,二话不说,脱鞋坐下,大快朵颐。吃完之后,他一边提鞋,一边回头骂道:“好你们一群王八蛋!”说完,拔腿就跑。

  另有一回:黄侃闻香识美食,听到隔壁锅盆碗底响,狗肉喷香,蛇羹沁脾。黄侃好友刘成禺,说这酒席那个好啊,有山珍,有海味,有熊掌,有燕窝,添油加醋说一通,说得黄侃心里实在难受,很想前往品尝。但他曾经痛骂过主人,只好请刘成禺为其想办法,求主人给个请柬。主人呵呵一笑,请柬来了,却附带“只准他开口吃,不能开口说”的警示。这日席间,黄侃果然只是埋头大吃,一言不发,众人都以为黄侃转了性子,其实不知他为了美食才愿意“忍气吞声”。

  即使后来身为人师,黄侃也没能改掉这个“馋嘴”的毛病。每次授课,讲到紧要精彩处,他会戛然而止,对学生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那时,黄侃开设《说文解字》课,学生们都觉得此门功课晦涩难懂,怕考试不及格。学生们知道黄侃好吃,投其所好,凑钱宴请黄侃,他欣然前往。这年期末考试时,学生果然都及格了。校长蔡元培知道这件事后,责问黄侃为何违反校规,接受学生的吃请。不料黄侃却说:“他们这帮学生还知道尊师重道,所以我不想为难他们。’

  黄侃一生最爱的享受,就是喝酒吃蟹。黄侃的学生卞孝萱回忆老师:“群贤雅集,联句作诗,(黄侃)一手持酒,一手持螯,谈笑风生。”颇有魏晋风度。可黄侃晚年,对饮食却更加挑剔,一切吃喝都由妻子亲自动手烹调,每餐必须要有鱼肉鸡鸭山肴之类。如黄侃觉得不合口,便要妻子重做,有时一盘菜肴竟重做三四次;重做合口后,也仅是吃三四口而已。

  一个人的胃口,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例如太固执的人,总是喜欢吃他认准的几样;而心胸宽广的人,相应的食域也更宽广。黄侃日记“十二卷”,差不多每卷都有“吃喝记”,从日记中对美食的评论看,黄侃不算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常常一生气,就开始骂人。对此,我们只能一声叹息。
三不来教授黄侃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3-11-27 13:45
黄侃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被称为“三不来教授”,即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所以上课经常缺席,以致于许多学生与员工不认识他。某一学期学校作出新规定,任何人入校,都要佩学校校徽。

这一天,黄侃入校授课,门警因他无校徽而不让进去。他说:“我是教授。”门警说:“管你教授不教授,要有校徽才准进。”他仔细看了门答几眼,然后说:“我看你倒是有校徽,就请你去上课好了!

”说完,便把皮包、讲义交给门警,扬长而去。 黄侃和居正是老朋友了,平时去居公馆都无须传报。这天门卫换了个新来的'人,不认识黄侃,向他要名片,他大怒道:“我就是名片,你将我拿进去好了!”吵闹声传到居正那里,居正忙赶出来,连赔不是。黄侃忿忿地说: “我看你这官再做几年,连人都不做了。”居苦笑道:“官本来就不是人做的。”
侃侃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5-03 18:25
侃侃: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调侃:用言辞嘲弄、戏谑

侃侃是形容词,调侃是动词
调侃中的侃用的是侃的另一种意思:(漫无边际的)说,如:侃大山
什么是侃侃
1个回答2022-05-04 15:12
侃 #kǎn

【释义】闲谈;闲扯:侃大山|两人侃到深夜。

【侃侃】 #kǎnkǎn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一点不慌的样子:侃侃而谈。

〖例句〗在介绍学校的改革成果时,校长脱开讲稿,侃侃而谈,与会者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侃 <形>

刚直,刚强正直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又如:侃直(刚正;梗直);侃然(刚直貌)

和乐的样子

我徒侃尔,乐亦在而。――《汉书·韦贤传》

又如:侃然(和乐的样子);侃尔(和乐的样子)

侃 〈动〉

海阔天空地瞎扯

隔墙酬和都瞎侃。――王实甫《西厢记》

又如:侃直(直抒己见,无所避忌);别侃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