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的出处
1个回答2022-11-11 23:46
《礼记·中庸》十九章
有关"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各方面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13 15:20
《中庸》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是观察自然现象,参与社会活动,阅读书报杂志,以求知识。审问是在博学时发生疑问,提出问题。慎思是要求证、推理。明辨是要判断、择善。笃行是要行善、固执;行前设计,行时记录,行后检讨。



1.求明事物是什么样?--求明真相。

2.求明事物为何会这样?--求明成因。

3.求明事物成体之后便怎么样?--求明性能。

4.求明事物应当怎么样?--求明正路。

5.求明用什么方法就会那样?--求明良法。

6.求明用良法去做,就会怎么样?--可得善果。



相关演绎成三个定理:



1.相关动变定理。

2.同异序列定理。

3.即生即成定理。



相关的变动,必然牵动同异序列,但它本身必须从生态的角度去看它,也就是说,任何变动和异同的繁复现象,都必须被导向建设性上,形成一种即生即成的结果,使人类走向康庄大道。“即生即成”是变动的根本法则,根据它可以推证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错误的”。宇宙之间是环环相扣的,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各方面,离不开互动相因相循的轨则,即使是整个大自然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名人例子
1个回答2024-04-06 11:57
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革命导师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长篇小说《母亲》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列宁赞誉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然而,高尔基的学习生涯却历尽了坎坷。他的家境贫寒,根本无法跨进学校的大门,不仅如此,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去做童工,养家糊口。但他强烈地热爱读书,用他的话说“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把读书看做是“最高尚的享受”,是做人的根本,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他抓住做工的一切零散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
早读:养成早读的习惯,可以极大地提高读书效率。高尔基给人当佣人的时候,时常趁人不注意偷偷看点书,但被发现了经常挨打挨骂。后来他发现主人早晨很懒,常常起来很晚。他抓住这个机会,在天刚一露出微明时就起床,趁机看点书。久而久之,养成了早起读书的习惯。晚读:童年的时候,高尔基在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工,白天他擦铜器、刷地板、劈木柴,带孩子、洗尿布,累得精疲力竭。晚上,他躲开店老板的监视,偷偷地用罐头盒做了一盏小油灯,趁主人没留意时,悄悄地收集一点烛盘里的残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高尔基便躲到板棚的一个角落里,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学习。他读起书来很专心,把所有的疲劳都忘掉了。一天夜里,老板起来上厕所,突然发现板棚里有一丝亮光。他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高尔基在读书。老板追问高尔基从哪弄来的灯油和书,并一把撕坏了高尔基的书。高尔基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坏了,看着满地残破的书页惊呆了,那是他千辛万苦攒钱租来的书。从那以后,店老板更加严密地监视高尔基,他再也没有机会弄到灯油,但他又实在想读书,他想等明月高悬时,也许能够借助月光来读书。终于等到月圆的晚上,高尔基把藏在炉灶下的书拿出来走到窗前。月光透过窗子照在书上。可不管高尔基怎样努力,也无法看清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他从架子上拿下一个铜镜,想利用光的反射来看书,但还是无济于事,仍然无法看清楚。最后,高尔基只好壮着胆子爬到神台上,在神像前的长明灯下读书。零读:随时随地读书。高尔基在“彼尔姆号”轮船上给厨师当下手,他的主要工作是洗碟子。在轮船上,高尔基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如饥似渴地从书中汲取知识,他还常常把书上读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为了读书,高尔基时常付出昂贵的代价。有一次他看书被老板发现了,老板用一根木棒把他的背打得肿得老高,而且背上扎进了42根木刺。老板怕高尔基告状,高尔基说: “只要你借书给我看,我就不告你。”“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的意思。经历太多苦难的高尔基以顽强的毅力自学,抓紧一切时间孜孜不倦地苦读,艰苦的读书环境和强烈的兴趣,培养了高尔基过目不忘的本领,他凭着丰厚的学识和对苦难生活的回忆,写出了著名的自传三部曲,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记住高尔基的话:“热爱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有救人的力量,只有它才能使得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强有力的、有理智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真诚地爱人,尊敬他人的劳动,诚心地欣赏人类不断的伟大劳动创造出的美丽果实。 在高尔基身上我们看到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获得成功的要诀。图书馆里的“书痴”郭绍虞是我国有名的教授、学者、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家,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但他自己却没有正式上过几年学。他的渊博的学识都来源于他强烈的读书兴趣和坚强的毅力。郭绍虞从小家境贫寒,中学没毕业就为谋生而奔波,他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读书。辍学不久,他被朋友介绍到尚公小学教书,他非常兴奋, 因为学校旁边有一个不错的图书馆。尚公小学是商务印书馆的子弟学校,有一个名叫“涵芬楼”的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在当时是一个质量很高的印书馆,所以图书馆里的藏书也很有价值。郭绍虞从此找到了一个读书的好去处。午休和下班的时间,是别人都休息娱乐的时候,也是郭绍虞最高兴的时候,他每天都是兴高采烈地奔向图书馆,一学就学到闭馆。他边学习边做大量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他把这些卡片、纸条挂在窗帘上,床头上、橱柜里、镜子旁,以便随时随地阅读和背诵。为了更快更牢固地记住这些知识,他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归类整理,并分别写出评注和心得。他还为自己规定了“餐前一,睡前三”的任务。每日三餐前他都让弟弟考他一条,答上就用餐,答不上就空腹上班;睡前要考三条,答上就上床睡觉,答不上就到院子里去思考,直到会了为止。他用这种方法使自己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给自己提供的宝贵的学习资料,尽量使它们变成自己的知识。他这样每天必须掌握六个知识点,一年就掌握了两千多条。他就是靠着“我要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毅力,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从一个中学没毕业的学生,成为一位博学的教授,并出版了《中国体育史》、 《诗话译注读本》和《战国策详注》等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选自什么寓言
1个回答2024-03-11 11:23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16 02:4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而且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仔细的思考,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应该谨慎,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明辨是非,而且我们要勇于尝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4个回答2023-03-08 08: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编辑于 2020-02-01
查看全部4个回答
这个机构正规吗?查一下_你就知道
根据文中提到的笃行为您推荐
谨慎选择成人学历机构:成立时间?是否备案?信用如何?能否拿证?口碑如何?该机构报考学历,是否靠谱?一键查询!
xl.jzzagt_com广告 
学历教育机构查询,鉴别机构是否正规靠谱,查一下就知道

值得一看的博学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学历机构是否具备正规教学资质?请戳这里一键查询,根据查询结果慎重选择!学历机构师资力量如何?口碑如何?点击立刻查询机构成立时间和备案情况!
d12.hmengedu_cn广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16 13:30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出自《小戴礼记、小宋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
1个回答2023-02-22 00:33
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出处:《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翻译: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
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
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2-17 16:56
意思: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
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
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
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9 22:3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出自《礼记·中庸》。
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也好,学习某种技能也好,都得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有弗学”的意思是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如果学了还不会,“弗措也”,也就是说绝不放弃。这段话,不是对天才,而是对一般人说的,聪明人一下就学会,你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你就学一千次。只要有这种韧劲,开始哪怕迟钝一点,会变得聪明的;开始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有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