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上错花轿的电视剧

新娘不上花轿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2-17 01:18
成语【半推半就】
[解释]
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出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新娘子上轿--
1个回答2024-04-21 20:07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没有新娘子上轿这一说

二婚的也可以上轿也叫新娘子,可那就不是第一回了
大姑娘上轿的歇后语歇后语大姑娘上轿
1个回答2024-05-06 16:37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烧窑的盖房子 —— 一举两得
买匹布裹脚 —— 宽打窄用
热恋中的情人 —— 难分开
灯盏无油 —— 空费心;白费心;光费心
叫驴变成土蚂蚱 —— 一辈不如一辈;一代不如一代
半截梭子织布 —— 独来独往
老太婆上台阶 ——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大姑娘上轿
1个回答2024-02-17 20:11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大姑娘上花轿
1个回答2024-02-18 08:22
接新娘子的轿子,叫做“花轿”。

古时候大姑娘坐轿,是常有的。但是不叫做“花轿”,而是叫做“小轿”。

只有在出嫁时做的轿子叫做“花轿”,当然是“头一回”了。

大姑娘给人家做“妾”,是不能坐花轿的,而是小轿。
歌词有轿子姑娘的歌
1个回答2024-03-12 02:51
轿子姑娘心爱的姑娘

你(屠洪刚,《孝庄秘史》片头曲)

你从天而降的你
落在我的马背上
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
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
你头也不回的你
展开你一双翅膀
寻觅着方向方向在前方
一声叹息将我一生变凉
你在那万人中央
感受那万丈荣光
看不见你的眼睛
是否会藏着泪光
我没有那种力量
想忘也总不能忘
只等到漆黑夜晚
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
大姑娘上轿
1个回答2024-05-24 07:58
大姑娘上轿—— 头一回
新娘下轿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个回答2024-02-20 09:03
在中国古代,用轿子迎娶新娘是民间普遍的习俗。当花轿到达新郎官家门后,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说新娘下轿。古人看来,婚姻嫁娶是人生重大事件,故而事事必须小心谨慎,所以才设计了很多仪式。在今天看来,一些所谓“驱鬼辟邪”的做法,当然是迷信,但作为古代风俗来看,却十分有趣。 撒豆子辟邪 早在西汉,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有一个叫京房的大学者,他精通《易》学,尤其对灾异颇有研究。他把女儿嫁给了翼奉的儿子。定下娶亲之日后,京房却认为那天不吉,有“不好的东西”守着门口,新娘那天进门,对家长不利。于是,在迎亲当天,新娘花轿到了,新郎家把谷豆撒在门外,把草藏在门里,再让新娘从藏了草的门里进去,说这样可以辟邪。从此,撒谷豆就成为娶亲的习俗之一。 到了宋代,人们不光撒谷豆,还撒米、瓜果、钱。于是每逢娶亲,男方的家门外,都有很多小孩守着,等这些东西一撒出来,就争着去捡。这一习俗,有些地方到现在还保持着。 转毡褥求富 古人认为新娘下轿脚不能踩平地,否则不吉利。有人说,因为平地是“贫地”的谐音,不踩平地,即“不践贫地”,新娘以后的生活就会富裕。于是有钱人家在新娘下轿的地方,摆上红色的毡子,让新娘踩在毡子上。因为进门到新房的路很长,毡子不够用,就派一个婢女,负责把新娘走过的毡子传到前面去,一直到新娘进入新房。白居易有诗句“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讲的就是这个习俗。 一般家庭用不起毡子,也可以用青布什么的来代替,效果是一样的。到宋代,人们用席子、米袋代替毡子,“转毡褥”就变成了“转席”。在杭州,新娘踩在米袋上,意思是“袋袋(代代)相传”。还有的地方什么都不用,新娘花轿到门口,新郎的兄弟或者新郎本人直接把新娘抱下花轿,迎入门内。 此外,男家还要用米、席子等把家里的井口、石臼填满,覆平,以趋吉辟邪。现在,有些地方,人们娶亲,还要把婚车路上经过的井盖铺上大红“喜”字,以求取吉利。 带镜子盼幸福 在古代,因为铜镜能照出人的影像,人们就认为镜子可以镇邪、照出妖魔鬼怪,所以新人在迎亲当天要携带一面镜子。新人下轿后,有专人手捧镜子,引导新人跨鞍(横在中间的马鞍)进门。在清代,新娘入轿前,女方家人要拿着镜子和点燃的红烛,在花轿内照一番,防止妖魔加害新娘,也称“搜轿”。在扬州一些地方,还要在轿子内燃一小串鞭炮或者用芸香熏一遍,也是为驱邪。最后,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要把镜子放在新郎腰间,取新郎新娘心心相照之意,于是镜子也就成为了古人爱情和婚姻的信物。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个回答2024-03-11 06:57
大老爷坐堂>>吆五喝六
新娘下轿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个回答2024-02-25 04:55

在中国古代,用轿子迎娶新娘是民间普遍的习俗。当花轿到达新郎官家门后,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说新娘下轿。古人看来,婚姻嫁娶是人生重大事件,故而事事必须小心谨慎,所以才设计了很多仪式。在今天看来,一些所谓“驱鬼辟邪”的做法,当然是迷信,但作为古代风俗来看,却十分有趣。撒豆子辟邪早在西汉,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汉武帝时有一个叫京房的大学者,他精通《易》学,尤其对灾异颇有研究。他把女儿嫁给了翼奉的儿子。定下娶亲之日后,京房却认为那天不吉,有“不好的东西”守着门口,新娘那天进门,对家长不利。于是,在迎亲当天,新娘花轿到了,新郎家把谷豆撒在门外,把草藏在门里,再让新娘从藏了草的门里进去,说这样可以辟邪。从此,撒谷豆就成为娶亲的习俗之一。到了宋代,人们不光撒谷豆,还撒米、瓜果、钱。于是每逢娶亲,男方的家门外,都有很多小孩守着,等这些东西一撒出来,就争着去捡。这一习俗,有些地方到现在还保持着。转毡褥求富古人认为新娘下轿脚不能踩平地,否则不吉利。有人说,因为平地是“贫地”的谐音,不踩平地,即“不践贫地”,新娘以后的生活就会富裕。于是有钱人家在新娘下轿的地方,摆上红色的毡子,让新娘踩在毡子上。因为进门到新房的路很长,毡子不够用,就派一个婢女,负责把新娘走过的毡子传到前面去,一直到新娘进入新房。白居易有诗句“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讲的就是这个习俗。一般家庭用不起毡子,也可以用青布什么的来代替,效果是一样的。到宋代,人们用席子、米袋代替毡子,“转毡褥”就变成了“转席”。在杭州,新娘踩在米袋上,意思是“袋袋(代代)相传”。还有的地方什么都不用,新娘花轿到门口,新郎的兄弟或者新郎本人直接把新娘抱下花轿,迎入门内。此外,男家还要用米、席子等把家里的井口、石臼填满,覆平,以趋吉辟邪。现在,有些地方,人们娶亲,还要把婚车路上经过的井盖铺上大红“喜”字,以求取吉利。带镜子盼幸福在古代,因为铜镜能照出人的影像,人们就认为镜子可以镇邪、照出妖魔鬼怪,所以新人在迎亲当天要携带一面镜子。新人下轿后,有专人手捧镜子,引导新人跨鞍(横在中间的马鞍)进门。在清代,新娘入轿前,女方家人要拿着镜子和点燃的红烛,在花轿内照一番,防止妖魔加害新娘,也称“搜轿”。在扬州一些地方,还要在轿子内燃一小串鞭炮或者用芸香熏一遍,也是为驱邪。最后,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要把镜子放在新郎腰间,取新郎新娘心心相照之意,于是镜子也就成为了古人爱情和婚姻的信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