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讲解视频

谁有大师讲道德经的视频?
1个回答2022-12-21 17:06
搜索 郭永进 道德经
翻译德文视频
1个回答2024-02-29 06:41
哈哈,挺可爱的小孩...先是他们的口号:我们是...然后问了4个问题:你们的偶像是谁?作为fans你们收到过什么礼物吗?你们有女朋友吗?想要哪种超能力?偶像是谁我听不懂,礼物他们没有收到过,但是认识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女朋友没有。中间那个小孩希望穿梭时空,以避免一些坏事。左边的希望成为音乐达人。右边的听不太懂差不多就这样了,能力有限,小孩说话也不太清楚。其他的高手再补充吧
道德经第一篇经典讲解视频
1个回答2024-02-04 16:56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理解:
道是一种规律、能量、物质等等的混合体,然而我们对规律、能量、物质的认识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把到今天为止的所有的认识记录下来并下定义的话,那么过一段时间,认识加深的人们会发现,之前定义的内容只是一方面或者就是错的而无法继续沿用。所以人们不应该刻舟求剑的去下定义,因为知识无穷无尽,人类掌握的知识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好像从推翻地心说到建立日心说、再到对宇宙中心的认识的规律一样)

 

如果把“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把“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那么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变化、演进、创造的程。老子的举例就是:宇宙开始时本是“无”的,那时候把虚无的宇宙叫做“天地之始”,后来宇宙爆炸孕育了万物,就产生了“有”,又把孕育万物的宇宙叫做“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其实都是指宇宙,只不过就是宇宙诞生前后的两种状态。把宇宙诞生前的状态“天地之始”定义为“无”,把宇宙诞生后的状态“万物之母”定义为“有”,那么“有”和“无”看似“异名”,其实却是“同出”都是指宇宙。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把这个事物前一个状态命名为“无”,紧接着的下个状态命名为“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观察一个纯铁块,开始光鲜艳丽,后来生锈了。那么生锈后的铁块就是“有”,生锈之前的状态就叫“无”。我们在常“无”,也就是恒定没有锈的时候观察无锈对铁块的好处,在常“有”也就是恒定有锈的时候观察这个锈对铁块最终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是一种通过观察物体前后两种状态来认识客观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

 

“无”和“有”是同一个物体的前后两个状态,并把从“无”到“有”的这个完整演变的过程叫做“玄”。玄之又玄,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无到有(前一个“有”=后一个“无”),一个状态接一个状态的连绵不断的一个过程。如果人类把这些连绵不断的所有过程都搞清楚了,那么人类就接近万物产生妙处的根源,即可能开启“众妙之门”。

 

正是因为人类在某一阶段只能认识其中的某个状态而已,所以人类不能轻易的刻舟求剑般的给所认识的下定义。

 

注意:
名可名,和第三十四章呼应,名可名为某某。呼应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呼应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和有是专属名词,

 

注释:
常,规律、恒久、经常。名,定义、名称、命名。
无,没有。始,开始、起源。母,本源、基础。
妙,奥妙。徼,归终也,王弼注。同,合会也《说文》。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门,出入口。

 

译文:
道可以表述,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命名,就不是恒久的名。
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
所以恒久的无有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奥妙,恒久的存在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归终。
这两者是相同东西却是不同名称,两者共同称之为玄,由玄到更玄,开启了所有奥妙的大门。

道德经第一篇经典讲解视频
1个回答2024-03-07 18:21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理解:
道是一种规律、能量、物质等等的混合体,然而我们对规律、能量、物质的认识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把到今天为止的所有的认识记录下来并下定义的话,那么过一段时间,认识加深的人们会发现,之前定义的内容只是一方面或者就是错的而无法继续沿用。所以人们不应该刻舟求剑的去下定义,因为知识无穷无尽,人类掌握的知识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好像从推翻地心说到建立日心说、再到对宇宙中心的认识的规律一样)

 

如果把“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把“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那么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变化、演进、创造的程。老子的举例就是:宇宙开始时本是“无”的,那时候把虚无的宇宙叫做“天地之始”,后来宇宙爆炸孕育了万物,就产生了“有”,又把孕育万物的宇宙叫做“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其实都是指宇宙,只不过就是宇宙诞生前后的两种状态。把宇宙诞生前的状态“天地之始”定义为“无”,把宇宙诞生后的状态“万物之母”定义为“有”,那么“有”和“无”看似“异名”,其实却是“同出”都是指宇宙。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把这个事物前一个状态命名为“无”,紧接着的下个状态命名为“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观察一个纯铁块,开始光鲜艳丽,后来生锈了。那么生锈后的铁块就是“有”,生锈之前的状态就叫“无”。我们在常“无”,也就是恒定没有锈的时候观察无锈对铁块的好处,在常“有”也就是恒定有锈的时候观察这个锈对铁块最终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是一种通过观察物体前后两种状态来认识客观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

 

“无”和“有”是同一个物体的前后两个状态,并把从“无”到“有”的这个完整演变的过程叫做“玄”。玄之又玄,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无到有(前一个“有”=后一个“无”),一个状态接一个状态的连绵不断的一个过程。如果人类把这些连绵不断的所有过程都搞清楚了,那么人类就接近万物产生妙处的根源,即可能开启“众妙之门”。

 

正是因为人类在某一阶段只能认识其中的某个状态而已,所以人类不能轻易的刻舟求剑般的给所认识的下定义。

 

注意:
名可名,和第三十四章呼应,名可名为某某。呼应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呼应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和有是专属名词,

 

注释:
常,规律、恒久、经常。名,定义、名称、命名。
无,没有。始,开始、起源。母,本源、基础。
妙,奥妙。徼,归终也,王弼注。同,合会也《说文》。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门,出入口。

 

译文:
道可以表述,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命名,就不是恒久的名。
无,定义为天地的开始,有,定义为万物的本源。
所以恒久的无有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奥妙,恒久的存在它,是想要用来观察它的归终。
这两者是相同东西却是不同名称,两者共同称之为玄,由玄到更玄,开启了所有奥妙的大门。

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五十章第五十一章
1个回答2024-03-09 20:05
《老子·第五十章 》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这一章主要说的是:人脱离了贪婪享乐,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也就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很难遇到凶险和为难了。

人脱离了贪婪享乐,持守真生命,就很难有真正的凶险了。

《老子·第五十一章》

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养,化育为物形,得势而成长。所以万物没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贵,在于他不是情动一时、令出一时,乃是自然而然、永恒如此。所以说,道生出万物,又以恩德去蓄养,使它们成长发育,给它们平安稳定,对它们抚爱保护。然而他这样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这样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己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制,这可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道产生了万物,又用恩德去蓄养,为他们化育了形体,让他们得到了势而生长起来。大道的这种可敬和恩德的可贵,是自然而然地发出的,是永恒的,不是一时兴起,但是他却不强行占有,不任意宰割,这样的恩德深不可测。

这一章主要是说道永恒的产生和孕养万物,具备最深不可测的恩德。

孕育生养万物,使它们茁壮成长,却不去强行占有他们,不任意宰割,这样的恩德是深不可测的,事业也会长久。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喜欢看视频而不喜欢看文章?
1个回答2024-03-16 05:45

谢邀!

通俗来讲,文章对文字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深度,除了故事情急外,还需要读者本身将自己代入那个意境,说白了就是穿越。它需要读者去联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更需要读者自己去营造那种场景氛围,坦白来说,费眼、费神。

而视频就不一样,既有视觉上的体验,又有音频上的感同身受,不用联想,不用等待,甚至还可以自主调节进度条,更甚至不去看视频画面,也可以通过音频的方式去想象那个空间所发生的事件。

感人的视频 和文章
1个回答2024-02-04 01:41
女孩问男孩: [你还爱我吗]
男孩笑了,说 [当然啦`小傻瓜`]
女孩笑得好不得意,说 [那...你会爱我多久呢?]
男孩稍稍思索了一下,说 [一辈子就够了.我会用我的一辈子爱你,直到我不能爱了.]
女孩仍不依不侥,又问 [真的吗?那你用什么证明给我看!]
男孩想了想,拉起女孩的手向外走.
女孩不明白,问男孩 [你要带我去哪?]
男孩一直都不说,只是紧紧地拉着女孩的手,一直走,穿过喧闹的大街,他们来到一间别致的小店.
女孩忍不住好奇心,又问了 [这是哪啊?]
男孩拉着女孩的手,走进了店里.
男孩说[我要在这里,证明,我真的会爱你一辈子的!]
原来,这里是一家专给纹身的店铺,男孩让店员给他们俩分别在左手无名指的地方都纹了一枚漂亮的4叶草.
男孩看着两人手上的4叶草,笑了.
男孩轻轻抱着女孩,伏在她耳边说道[亲爱哒`现在我们手上的4叶草就像两枚戒指一样,而且是永远也摘不掉了!这样,就不怕以后我会离开你了,除非..我这只手指断掉了,或者说,我死了...]
女孩赶紧用手捂住男孩的嘴,说[猪啊!我知道了,我知道你一定不会离开我的!不准你死!你要是死了,谁来给我欺负捏`嘿嘿`]
男孩把女孩抱得更紧了.[好,我不死.我就一辈子给你欺负喽`谁叫我就是爱你呢`呵呵`亲爱哒老婆!]
[谁是你老婆了`哼`]
[你就是,你都戴了我的戒指了!不许赖账的!]
[哼`我要砍了它!]
[你敢!]男孩的心突然纠得紧紧的.
[我...不敢!嘿嘿`]


从那以后,男孩和女孩一直感情很好,偶尔女孩任性,男孩总是让着她.
女孩曾经暗暗发誓,她要跟这个男孩一辈子,不离不弃!
可是有一天....
男孩突然对女孩说[我们分手吧.]
女孩吓了一大跳,捉着男孩的手,问[为什么!]
男孩说[一起久了,开始腻了.]
女孩无法接受,她不能没有他!
女孩说[你不是说过要爱我一辈子的吗?难道你都忘了吗?还有,我们,我们的4叶草,我们的4叶草戒指啊!这个是永远也弄不掉了的,你怎么可以丢下我!?]
男孩一面淡漠,毫无感情地说道[这个可以去掉的...我会想办法去掉的.]
[为什么!那我们以前的一切都要去掉么?你怎么可以这么狠心`]女孩无可抑止地大叫起来.
[我..我还是走了.]男孩转要走.
[不要!不要离开我!]女孩紧紧拉着男孩的手,但男孩一用力便把她给甩开了.
男孩走了,女孩终于忍不住痛哭起来.
她看着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看了好久,好久,难道幸福真的只是假像么?

..............

第二天,男孩收到女孩的来信.
亲爱哒`
就容许我最后一次这样叫你吧.
昨天,你走之后,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想到我们的从前.从前我们多开心,多幸福啊.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开始回忆,那现在就已经开始受伤.
是吧,昨天,你真的伤得我好深,知道吗?我好痛,真的好痛...
你亲手杀死了我们的爱情,就那样走掉,就留下我一个人处理,善后么?你说你会让那枚4叶草去掉,但是我做不到啊!我无法埋葬我们的爱情,我们地过去,我..我只能埋葬自己....
其实,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一直都不相信有真爱,是你让我看到;我一直不信有幸福,是你让我感受到;我一直不相信有永远,你证明给我看.可是这一切难道都是假的吗?怎么可以都忘了,我却还一直记得啊.我忘不掉啊`
失去你,我真的不知道还要怎么过下去,以后的日子,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的日子...
那,就让我最后任性一次吧..我离开,离开这个让我好痛好痛的地方...
最爱你的人.
男孩看完信,双手颤抖得厉害,他...怎么能这样伤害一个自己深爱的女孩?
男孩疯了一般跑到女孩的家里,可迎来的却是一片白....
女孩已经飞走了,飞回她原来的天堂....
男孩跪倒在女孩冰凉的尸体前,泣不成声....
嘴里念叨着[傻瓜!你怎么不知道呢,昨天是愚人节啊!]

贴在这里吧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1个回答2024-01-20 14: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答:天地无心于万物,任其生灭,圣人无心于爱民,任其自养自成.

天地之间如同有一个风箱,空虚而不空穷竭,越鼓动所现事物越多.

言语太多,不能做到像虚空一样,终会穷竭,这样的话不如恪守虚空虚静.



也就是要得道悟道,不能太多的言语思虑,真正的道是不可以用言语和思虑得以体会的,如果太多的言语思虑反倒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越来越被动迷惑.要像天地一样虽然无心但是能成万物,虽成万物仍然无心可用.
道德经四十章感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3:52
道德经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永生的方法。我读了一遍又一遍道德经,我突然发现,道德经可能是上一代地球文明或者宇宙高级智慧文明写给人类发展的指导书。像小国寡民(人口限制),像水(顺应规律),无知无欲(不加控制的滥用知识,人性的私欲膨胀,破坏人生存的环境),不自生(友爱互助谦虚尊重),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对宇宙或者黑洞中心,象形化的阐述)。不如守中(和谐中庸)。无为(不违背规律)。等等,感觉不是远古蒙昧的人类先祖所能阐释的。这可能也跟老子是图书馆馆长有关,他看到的古籍和图像可能非常古老,山海经就是一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