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士圣贤录有声书慧律开示

慧律法师讲在家居士怎样按次第修行
1个回答2024-01-22 12:46
离一切相,行一切善。先破我执,次破法执,逐渐过度到离一切相。发菩提心,固定早课,早课完后把每日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极乐净土、圆成佛道。袜嫌平时不埋举间断的持咒或者念佛,如是观照起心动念,这就是高标准的在家修行,告液手定然早成佛道。
慧律法师讲在家居士怎样按次第修行
1个回答2023-04-18 20:45
修行是修正自己行为。
礼贤下士的成语示例?
1个回答2024-01-23 14:52

1.郭沫若《历史人物》:“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

2.《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

3.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

《圣贤语录》读后感
1个回答2022-05-01 18:17
你是什么学校的呢?
说了我告诉你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对青年的个人启示?
1个回答2022-12-24 05:14
励志而胜则胜 立志而贤则贤矣 就是说青年人励志的时候就要选好目标 你的目标定的远大 那你就能做大事 你的目标定的渺小 那你就只能平凡
圣斗士极乐净土篇什么时候出
1个回答2022-09-01 00:21
2008年3月
啥叫圣人,啥叫贤人,圣人跟贤人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12-11 18:05
简单地说,圣人于己严,于人宽。贤人只是聪慧,但人品不一定好。
人非圣贤 “圣贤”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3-08-13 18:22

“圣贤”的意思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人非圣贤

【解释】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能没有过失,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例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求全责备的话,天下哪有从不犯错的人?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孰能无过、白璧无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反义词】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扩展资料

1、人非圣贤的近义词

金无足赤

【解释】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自】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示例】黄金没有成色十足的金子,白玉都会有一些微小的瑕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人非圣贤的反义词

完美无缺

【解释】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出自】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她显得还很脆弱,还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人物。”

【示例】我们并不要求别人完美无缺,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缺点不要妨碍我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三贤十圣的三贤
1个回答2024-05-04 22:43

贤谓贤善调和,即指修善根而制伏烦恼,使心调和的三种修行阶位。大小乘所说的三贤位有所不同。 指地前的菩萨位有三阶三十心之别。又称三十心。相对于“十圣”而言。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所述,三贤的菩萨制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该经又云(大正24·1016a)︰“修三贤法入圣人位。”
关于三贤三十心的名称,有多种说法。《菩萨璎珞本业经》以十位、十行、十回向为三贤;《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以十信十种性、十止性种性、十坚心道种性为三贤;《梵网经》卷上则以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为三贤。以上诸说虽有不同,但一般系依《璎珞经》及华严之说,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为三贤。而相对于外凡,则称三贤为内凡。天台宗谈四教中之别教时,认为十信位伏界内之见思惑,十住位断界内之见思惑及界外上品之尘沙惑,十行位断中品之尘沙惑,十回向位则断下品之尘沙惑,并伏无明。 指植育顺解脱分之善根(即修有漏善根)三位,即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三位。此是七方便中的前三位;相对于四善根称为内凡,此三位则称外凡,又总此七位而称七贤。
(1)五停心观,谓相应修定者不同的根机,依五种禅定方便统一精神。
(2)别相念住,指个别观察身、受、心、法等四念住。
(3)总相念住,即总观四念住。
综言之,大小乘皆认为三贤乃指修行者中的凡夫位,是十圣等圣者位以前的阶位。

慧律法师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2 10:45

慧律法师,俗名林益谦,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就读建国中学时,热衷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1974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社(全名普觉佛学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近忏云法师,李炳南老居士等诸大善知识,乃发心以“振兴圣教,正法重现”为己任。自此既深入经藏,精勤不辍。1979年净土专宗研究所毕业,于凤山莲社依煮云老和尚披剃,又至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跟随广化律师学习,深受器重,并委以培育僧才的重责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