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吟诵

经典诵读声律启蒙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好处
1个回答2024-03-01 19:51
我最近爱读爸爸给我推荐的《声律启蒙》,这本书作者是清朝的张思岩,共二十二卷,收有著名词家四百三十四人的作品。这本书写得还不错,就是这本书的印刷和正常不一样,文字是竖着排版,读的时候需要反方向翻,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本书是反着翻呢?”爸爸说:“古籍都是这样的,是古人的习惯。”

我记得第一句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读着朗朗上口也很好记。但是有些文字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解释也很让人费解,比如说:疎墉(我不知道是哪个疎墉)的意思是懒也。有些人根本就看不懂,只有文学修养很深的人才能看懂,比如说像我就看不懂,不知道我爸爸能看懂不,不过我爸爸说看不懂不要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有,这本书是押韵的,什么叫押韵?就比如说一(代表条目)东(代表韵脚),那么许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ong(如东、中、空等等等等)。

我读《声律启蒙》的收获:一是认识了好多生字,能够非常熟练地查字典,二是学会了很多近义词和反义词,比如近义词有“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等等,反义词有“邪对正,假对真,幽对显,寂对喧”等等。三是读《声律启蒙》让我感觉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我学会了很多对仗工整、语句优美的对子,如:“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经典诵读:声律启蒙
1个回答2022-07-20 13:25

《声律启蒙》
1个回答2024-01-29 12:25


是训练儿童应对、声韵的启蒙读物,分上下两卷。包罗天时,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的虚实应对。从单子对到双子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再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声律启蒙是什么书
1个回答2024-01-25 08:13

声律启蒙是是古代教小朋友学习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就是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要相同: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的韵相同,都是ang,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听上去也非常悦耳。

为了让初学写诗的小朋友掌握汉字的韵,清朝的车万育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相同韵的汉字集合在了一起,组成歌谣,编订了这本《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按照韵律编排,读起来朗朗上口。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一共三十个韵,每韵有三则,总共九十则。每一则的内容都由多个对子组成。包括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和十一字对,音韵协调,朗朗上口,读起来如唱歌一般,读者可以从中体会语音之美、修辞之美。和其他全用四言、七言句式写成的唐诗宋词相比,《声律启蒙》更显音韵之美。

《声律启蒙》总共有8270多个字,2118个单字,学完相当于小学6年级的识字量了。不仅如此,《声律启蒙》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它包含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有300多个人名、地名、历史故事,可谓包罗万象、纵横古今。

因此,读《声律启蒙》不仅能增强小朋友们对音律、节奏的感受,还能了解丰富的历史知识、自然知识、典故、神话等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国学启蒙好书。

声律启蒙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04:26

声律启蒙是古代教小朋友学习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

《声律启蒙》是古代教小朋友学习吟诗作对的启蒙读物。 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就是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要相同: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和霜的韵相同,都是ang,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听上去也非常悦耳。 为了让初学写诗的小朋友掌握汉字的韵,清朝的车万育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相同韵的汉字集合在了一起,组成歌谣,编订了这本《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按照韵律编排,读起来朗朗上口。

声律启蒙的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5-31 05:16

如何进行声律启蒙?
1个回答2022-06-19 06:42

声律启蒙
1个回答2022-06-05 23:42

什么是声律启蒙
1个回答2024-05-14 20:46
《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什么是声律启蒙?
1个回答2024-05-31 19:10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撰写的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