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味小故事3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30 字
1个回答2024-02-08 20:57
1.在跑马场的跑道上,有A,B,C三匹马,A在一分钟内能跑两圈,B能跑三圈,C能跑四圈。现在将三匹马并排在起跑线上,准备向同一个起跑。请问:经过几分钟,这三匹马又能并排地跑在起跑线上?
答案 1分钟。因为要三匹马又能并排地跑在起跑线上,B至少要比A多跑1圈,而1分钟后刚好B比A多跑1圈,且同时在又在起跑线上。所以1分钟可以。
2.两枚不同的硬币相切,其中另一圆绕另一圆滚动,又回到起点时,该圆共自转几圈?
答案 2圈。画出图形,左右排布,右边的硬币不动,转动左边的硬币,使其转到右边,发现开始最左边的点转到右边硬币的左侧,此时该硬币转了1圈,所以要转2圈。
3桌上放有两堆年糕,每堆都是三块。左边的一堆为1千克、2千克、5千克,共计重8千克,右边一堆3千克、4千克、5千克,共计重12千克,如果将两边的年糕分得一样重,同时每边还是三块
答案 左边1千克与右边3千克换.或把2千克的和4千克的换
4有几个朋友参加完聚会握手告别,其中到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和其余的参会人员分别握手一次,共握手次数为28次,问参加聚会的人员至少应有几人?请你把自己当作是一位二年级的老师,你会如何为自己怕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呢?
答案每个人都要和别人握手,也就是一个人要握比在场人数少1次
我们就设在场人数为x,再想想,如果甲与乙握了收,乙与甲就不用握了
所以 x(x-1)/2=56
x=8(-7舍去)
5某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非常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保险柜里的钱却不翼而飞了。盗贼怎么会知道密码的呢?柯南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1008,1260,1386,1134这4个数字,可是密码只能是3位数呀,它和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突然柯南脑中灵光一闪,他快速地计算了一下,然后在保险柜上按了3个数字,保险柜开了。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你怎么得到的?
答案 1+8=1+2+6=1+1+3+4=9 1+3+8+6=18
密码是918
四字趣味汉子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9:51
1. 有趣的汉字的四字成语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

[释义] 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贺词。

[语出] 宋·晁次膺(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常圆。”

[正音] 好;不能读作“hào”。

[辨形] 圆;不能写作“园”。

[近义] 鹊笑鸠舞

[反义] 花残月缺

[用法] 比喻美好、圆满的生活。常用作祝人幸福美满的新婚颂辞。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2. 汉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呢

江淮河汉、披霄决汉、江汉之珠、汉官威仪、汉官威仪。

一、江淮河汉

白话释义: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

朝代:战国·邹

作者:孟轲

出处:·《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翻译:水从地下走,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是正确的

二、披霄决汉

白话释义:冲出霄汉。

朝代:唐

作者:柳宗元

出处:·《行路难》诗:“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翻译:穿过云霄决定汉从沆漭,一分左右给星辰

三、江汉之珠

白话释义:江汉:长江和汉水。指长江、汉江所出产的夜明珠,是珠中之最美者。形容贵重之物。

朝代:春秋

作者:管仲

出处:.《管子·揆度》:“北用禺氏之玉,南用江汉之珠。”

翻译:北方用禺氏的玉,南方用江汉的珍珠

四、汉官威仪

白话释义: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翻译:老吏或流泪说:“没想到今天又见汉宫仪仗

五、彪形大汉

白话释义: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翻译:两人都是虎形大汉;浓眉毛宽额头;燕子的下巴老虎的腮帮

3. 最高的汉子,打一四字成语

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

【注释】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举例】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近义词】

英姿勃勃、威风凛凛、气概不凡

【反义词】

瞻前顾后

【歇后语】

六点钟的分时针;南天门上长大树

【谜语】

工;擎天柱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补语;用于人

“趣味汉字”的空心字
1个回答2024-01-23 15:19
展开全部

趣味汉字

向左转|向右转趣味,汉语词汇。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爱好。

汉语的趣味故事,急求
1个回答2024-02-13 01:47
当而而不而=应该用“而”字的时候却不用“而”字,

不而而而而=不该用“而”字的时候却偏用“而”字,

而今而后=从今以后,

已而已而=算了算了



第一个而,是名词。

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三个,名词动用

四个,名词

五个,是连词,表转折

六个,名词动用

七,八,介词

九个,名词

十个,名词动用



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见其文中“而”字泛滥,极不恰当,便以牙还牙批阅:“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而不而。”短短18字,用11个而字,精妙至极。



应当用而字时却(而)不用而字,不应当用而字时却(而)用了而字,从(而)今以(而)后,算了(已而)算了(已而)
汉字真有趣,部分依次从什么,汉字故事什么,同音字什么五个方面让人感受到汉字的趣味?
1个回答2024-03-04 14:22
答:汉字从甲骨文开始慢慢演变至今,汉字字体讲究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多音字,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场景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例如:还(huan,二声),回、归来、归还等意思;还(hai,二声激森),有继续,仍旧等意思。
同音字,不同字型有相同读音,表达不同意思,这个太多了不用多举例。
《汉字真有趣》阅读包括:字谜七则、汉字故事、谐音、同音字、形声字这五部分。汉字又称中文,是汉语的记录符蔽毁号。与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稍后出现了金文,西周时演变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统一六国文字,秦末出现隶书,西汉出现草书,东汉出现楷书和行书。
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的重要标志,全华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汉字这个伟大发明的衍生物,所以汉字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不折不扣的第五大发明,是一切华夏文明存在的基石。本书用故事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文化和奥明并亩秘,揭示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规律,解读汉字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关系,挖掘汉字蕴藏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本书收录近200幅精美图片,包括文字拓本、示意图、书影及文物照片等,与文字交相辉映,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该书将艺术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细节,科学简明的编写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和极具美感的版式设计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使读者在轻松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30道趣味题猜成语求答案
1个回答2024-02-25 23:52
多此一举duō cǐ yī jǔ
[释义] 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
[语出] 清·侯方域《南省策》:“以愚意论之;……此二 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近义] 画蛇添足
[反义] 必不可少 不可或缺
[用法] 多含贬义。常与“真是”、“真可谓”等用在一起;含否定意味;或用在否定、疑问句里表示劝阻。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议论没必要;简直是画蛇添足;~。
[英译] take a superfluous action
趣味汉字
2个回答2022-11-25 13:13
汉字本身就很有趣味。
趣味汉字
4个回答2022-07-27 17:56
禾”对“干”说:不会吧,你家穷得连裙子都没得穿?
“器”对“哭”说:叫你平时多练练口才,现在被人训哭了吧。
“尺”兴奋地对“尽”说:大姐,检查结果出来了,你怀的双胞胎!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还没有装修?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你咋不戴顶草帽呢?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呀,你的两条腿都炸飞了!
“占”对“点”说:咋的,买小轿车了?
“且”对“但”说:胆小鬼,成天都带着保镖。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木”对“束”说:别以为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长”对“张”说:你以为你是后羿啊,没事整天背张弓干嘛?
“大”对“爽”说:就四道题,你怎么就全错了?
“电”对“龟”说:歪戴着帽子,扮什么酷?
“日”对“旦”说:你什么时候学会玩滑板了?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趣味汉字举例
1个回答2024-02-12 20:09
好复杂!随便举呗?
象形:日、月、山、水、门
会意:武、信、休、从、森
形声字好找,字典上部首检字表一个部首的随便找,大多数是形声字
左形右声(比如鱼部),鲤、鲢、鲑、鳙、鲍
左声右形(比如利刀部),刚、创、刨、判、削
上行下声(比如竹子头),竿、竽、笙、篱、笆

多动脑。这些并不难。
趣味汉字的介绍
1个回答2022-09-30 00:17

《趣味汉字》是新世界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陈火平,适用于汉语初学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