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冰孙漂流记

学完鲁滨孙漂流记后你想对鲁滨孙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15:34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鲁滨孙真勇敢,他不畏艰险、聪明能干、机智坚强、监危不惧、勇敢乐观,他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都不会退缩,而我们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了,我们应该向鲁滨孙学习,敢于战胜困难,学会生存。
鲁宾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1-26 09:10
《鲁滨逊飘流记》
【作者】丹尼尔·笛福 【国别】英国
【主要人物性格】
鲁滨逊: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形象。
星期五:鲁滨逊救起的白人俘虏,是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主要情节】鲁滨逊独处荒岛,挑战自然的过程。
【写作特色】采用了“我“来叙述和回忆,给读者将故事,并且经常取证于鲁滨逊的日记,将人物细微的思想活动刻画得纤毫毕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显著的特点是对食物一五一十地描摹。
【点评】其实每个身处闹市的人又何尝没有孤独的感受,而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知音,《鲁滨逊漂流记》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鲁滨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1-30 06:38
亚力山大·赛尔柯克的经历给了笛福的灵感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四年后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成了一个野人。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宾逊完全是个新人。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以赛尔科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宾逊”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届60时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传记体小说,为自己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
鲁滨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1-27 11:37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成了我后来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我

  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

  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战场,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时,更是

  悲不自胜,不得不中断了他的谈话。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

  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

  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

  我就把自己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我父亲再纠缠我,在

  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是,我并不仓促行事,不像

  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

  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最好答应我,

  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

  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绝对相信,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满师

  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了。如果她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乘

  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

  浪费的时间。

  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

  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

  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那样语重心长、谆谆善诱,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

  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

  我。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

  自取灭亡,与她也无关,免得我以后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

  意了。

  尽管我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

  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深为忧虑。他对母

  亲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

  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事过了一年光景,我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家里人多次建议

  我去干点正事,但我就是顽固不化,一概不听,反而老是与父母亲纠缠,要他们

  不要那样反对自己孩子的心愿。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我还没有私

  自出走的念头。但在那里,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说他将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

  并怂恿我与他们一起去。他用水手们常用的诱人航海的办法对我说,我不必付船

  费。这时,我既不同父母商量,也不给他们捎个话,我想我走了以后他们迟早会

  听到消息的。同时,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

  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

  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

  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我们的船一驶出恒比尔河就刮起

  了大风,风助浪势,煞是吓人。因为我第一次出海,人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

  怕得要死。这时,我开始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了。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

  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这时,我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祈求,都涌进了我的脑海。我良

  心终究尚未丧尽,不禁谴责起自己来: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忠告,背弃对上帝和

  父亲的天职。
鲁滨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1-25 08:50
《鲁滨孙漂流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冒险小说,(有点带讽刺的意思)。

代表故事情节:它反应的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主人公的那种在恶劣环境下坚强生存、改善生活、与天斗的精神是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一种强大的精神。

中心思想:赞美生命的顽强,以及告诫人们热爱生命
鲁宾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1-26 13:32
近三百年来,《鲁滨孙漂流记》一直风靡全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它的魅力何在呢?应该说,这归功于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在鲁滨孙那里,冒险、坚忍、毅力、智慧、勇气、果敢、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他们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
鲁宾孙漂流记简介
1个回答2024-02-08 23:07
鲁滨孙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 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 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 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孙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 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 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 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 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 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 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 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 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 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 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 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 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火枪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 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 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 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 他又去“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 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鲁宾孙漂流记主要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2-23 21:39
鲁滨孙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孙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鲁滨孙是个劳动者同时又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火枪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孙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他又去“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孙身上的两重性,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鲁滨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3-02 12:54
两 年 六尺 的运河 西班牙和葡萄牙 人
鲁滨孙漂流记
1个回答2024-02-07 11:48
坚持不懈,执着,勇敢面对现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