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苏轼和西湖的苏堤的故事与苏轼和三潭印月的故事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00:13
  以下是两个故事:
  1、苏堤的故事: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2、三潭印月的故事
  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和影,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 十八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青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编故事《苏轼游西湖》
1个回答2024-02-07 03:56
  苏轼游西湖
  这天,是苏东坡做官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日.这天,他去了西湖游玩观光,而且还亲笔题了一首著名的诗,.
  望着美景,喝着美酒,这是一幅多么惬意的场面,虽然这时还是烈日炎炎,但不出一会儿,就被成了雨雾蒙蒙的场面.苏东坡很是惊讶,赞叹不已,天下还有如此奇观,为此他吟诵了的前两句:
  水光潋滟睛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写好的前两句诗,苏东坡总是觉得少了什么东西,觉得应该让后人回想什么东西.突然,他听到路上有些过路漩人的谈话:”真是美景啊!”不过要是能再造一座湖中台,饮百年老酒,而且再让西施给你倒酒,这才叫真正的好哇!”
  听到此处,苏东坡好像猛然想起了什么,刷刷地拿起毛笔,命令侍人去磨墨……然后,苏东坡又刷刷地写下的后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把西湖写得最好的诗,是写西湖的千古名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晴.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公是指的是苏轼,苏轼写了《西湖漫笔》吗?
2个回答2022-12-04 11:03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宋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有《西湖漫笔》,是近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游记散文,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01 03:50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很多,以下是我知道的,这样可以帮到大家。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夜泛西湖五绝》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苏轼的西湖诗句
1个回答2022-12-12 02:56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与西湖的关系
5个回答2024-01-04 02:46
苏轼喜爱游览西湖。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

苏轼最早品题惠州西湖。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了。该诗不但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因此说:“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

苏轼曾为惠州助筑堤桥。为了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苏轼最早称丰湖为西湖。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南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历代文化名人与惠州有较密切关系的多达400余人,其中做过丞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黄遵宪、丘逢甲等。但他们对惠州西湖的影响,实无一人能与苏东坡相比。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苏轼写西湖的诗
2个回答2022-06-11 09:16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苏轼的词,其中景象好像是他和友人在湖边游玩,忽然听到湖上有人抚琴。
1个回答2024-02-10 03:24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类别:【】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1],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乘船游西湖,有人即兴说了一上联,苏轼
2个回答2023-11-18 22:57
苏轼,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留下的经典名句不胜枚举。无论是诗、词、赋、还是散文、书法、绘画,苏轼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是宋代文学里的那座最高峰,不但让很多人仰望,还影响了很多同时期的人。
可就是这么一位文学巨匠,也有被一个对联难住的时候,不得不说这个上联还是有点门道的。话说有一年,苏轼和一些文学大家开了一个交流会,会后一些人觉得不尽兴,就邀请苏轼到西湖游玩一番。苏轼应邀而去,一群人在船上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这个时候,有一个佣人给大家倒茶,倒完茶一不小心把沏茶用的锡壶掉到了船下。看到此情此景,有一人即兴说了一个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上联出来后,大家一阵拍手叫好,可是苦思冥想却想不出下联来了。
大伙没有办法了,就请苏轼来对。苏轼想了一会,摇了摇头,说道:“这对联,同音而不同义,难,难,难。”结果连苏轼也没对出来,这个对联成了一个千古绝对。
联语中的“锡壶”“西湖”“惜乎”声韵相同,这是难点和绝妙新奇之所在。不虞此联竞历数百年未偶,直到1986年《沈阳群众文艺》以此联广征下联,才有沈阳的赵严华对出下联如下: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擎酒碗过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湖南常德又有人对了下联,听来叫绝:
登矮寨携爱崽爱崽坠矮寨哀哉爱崽。
矮寨,是湖南省湘西一旅游风景区,山势险峻,坐汽车上去,如坐直升飞机一般。崽,儿子,湖南方言。
此下联真是对得奇巧:西湖是水,矮寨为山,一山一水,山水相映;锡壶乃物,爱崽指人,人物互补。上联的“西湖”、“锡壶”、“惜乎”借助谐音十分自然,下联“矮寨”、“爱崽”、“哀哉”也非常贴切。上下联最后一句两个文言虚词:“呼”与“哉”也照应得好。供参考。
苏轼《夜泛西湖》诗:
3个回答2023-01-10 22:05
此诗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内容是极不明的,确诗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这一充满理趣的现象,提供了可供读者深掘的哲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