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72术详解

鬼谷子诗句求大师详解
1个回答2022-07-27 03:10
帘里分钩是什么意思?
鬼谷子七十二术是什么 关于鬼谷子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12 05:09
鬼谷子七十二术
鬼谷子,本名王诩,因为在鬼谷隐居所以自称鬼谷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他是纵横家的开山鼻祖,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门下有非常多的弟子,其中被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兵家庞涓、孙膑,纵横家的张仪、苏秦等。鬼谷子深谙兵法谋略,长于纵横之术,且有鬼谷子七十二术流传于世。

鬼谷子像
鬼谷子七十二术,类似于孙子兵法,都是兵家的一些谋略战术,如阴谋阳谋、扭转乾坤、各个击破、如闭如卦、盗尽天机……共七十二个。这七十二术真可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鬼谷子先生不仅自己十分善于修身养性,还十分善于教学生。不得不说,鬼谷子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任军校的校长,而这些学生的能力也没有给他们的老师丢脸,很多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鬼谷子的七十二术不仅可以用来行军打仗,就是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也是多有裨益的。不可不说鬼谷子先生当真为古代先贤,奇人圣手。
七十二术中,鬼谷子教导众弟子当形势对自己有所不利,我们不宜冲动冒进,应韬光养晦,攒足了自己的精神,才可以扭转乾坤。鬼谷子认为,要成为一个高明的人,要善于观察世间变化的万物,并从中发现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因时而治,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鬼谷子七十二术,读来发人深思,其中真义值得人细细捉摸。
鬼谷子传说
关于鬼谷子的生平以及事迹,都是后人依据史料推测揣摩出来的,到底是哪里,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我相信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不然如此精辟的纵横之术,捭阖之道又是谁将之总结出来的?无论鬼谷子是哪里人,他都是生于华夏,长在神州,他的谋略也会指导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鬼谷子雕塑
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与“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有比较不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而王诩自称自己为鬼谷子。他的另一个称号“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敬称,鬼谷子精通纵横之术,著有《鬼谷子》一书,捭阖之道,与纵横之术齐名。
史书鬼谷子本人记载内容比较少,现代人一般是跟据他的弟子活动的时期作出以下一些推理。公元前400年,鬼谷子出生,十几岁就离开母亲;公元前380年,鬼谷子20岁的时候,离开云梦山周游各国游说,建功立业;公元前361年,鬼谷子回到云梦山开始隐居并教书授课,孙、庞20岁拜鬼谷子,学习技艺;公元前355年,孙膑、庞涓学成;公元前353年,孙膑、庞涓于桂陵展开战争;公元前330年,张仪和苏秦拜鬼谷子学艺;公元前323年,张仪苏秦学成;公元前320年,鬼谷子逝世,享年八十岁;
根据以上推断,鬼谷子大概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20年之间活动,从公元前400年鬼谷子出生,寿命在八十岁左右。
鬼谷子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培养奇才伟人最多的人物。鬼谷子的徒弟在战国时期,屡屡登上历史的舞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鬼谷子原名
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与“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有比较不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

鬼谷子像
而王诩自称自己为鬼谷子。他的另一个称号“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敬称,鬼谷子精通纵横之术,著有《鬼谷子》一书,捭阖之道,与纵横之术齐名。
几千年来,鬼谷子无论是在兵家、道家还是在纵横家都拥有很高的威望,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奇人。他擅长修身养性,精通心理方面的知识,也知晓刚柔并济的道理,更将纵横捭阖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几乎拥有通天的智慧。他所编著的《鬼谷子》这本书,内容不仅仅涉及了大量的军事谋略,并且辅助很多的气象学、心理学,以及阵法的布置等等等等,所以被称为兵法。然而,是《鬼谷子》一书的主体内容还是在于游说诸侯的纵横术。纵横之术,主要在于知已知彼,在于合纵连横,在于抓住别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用怀疑,鬼谷先生的《鬼谷子》一书,直到现今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鬼谷子留下来的智慧,在如今的生活中仍然适用,甚至于在两国外交中也经常运用到他的一些智慧。所以说,后世人之所以推崇鬼谷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神秘,更多的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智慧。
鬼谷子一书中讲了哪些谋术?
1个回答2024-02-21 15:03

《鬼谷子》灵活运用古老的阴阳学说,解释并驾驭战国时代激烈的社会矛盾,制订出一整套了解社会并干预社会的计谋权术,构建了纵横游说之术的系统理论。纵横游说之说培养了苏秦、张仪等杰出的游说之士,这些杰出的游说之士在舞台上演出了“合纵”、“连横”的一幕幕风云变幻的戏剧性场面。这部奇书非常看重谋略,但更看重人。有了奇谋并不等于成功,因为奇谋需要有人去实施。有的人会用谋,而有的人却不会用谋。会用谋者圆满成功,不会用谋者不免失败,甚至会丢掉生命。

鬼谷子算命术
1个回答2024-02-27 02:25
我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一点点帮你完成精准翻译,但是比较费时间,我可以今天早上来帮你翻译,你可以选择联系我也可以无视
鬼谷子读心术的口诀
1个回答2024-03-10 11:00

一、 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解释:一个人可以,还要看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骄纵奢侈的人。有一些业绩好的人,收到领导一点表扬就得意忘形,不知道谁是谁了。学会受宠不惊,懂得成熟稳重,这样的人一定有大作为。

二、 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解释:那些正在被遭受疏远,冷落的人,看他是否会做出背反的事。每个人都不可能顺风顺水,总是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遭遇人生低谷期时,不能做出背叛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发下自己自身的问题。

三、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解释:那些身份显赫的人,看他是否矜持不夸显。身份显赫的人,更加要学会低调,越站在高处,抬头看你的人就越多。一定要矜持,庄重。

四、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

解释: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看他是否不惧权贵。有一些人喜欢默默付出,这样不是不好,但要看他是不是胆小懦弱。要是没有骨气,一定是成功不了。

五、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

解释:年少的人,看他是否能做到恭敬好学并且能跟兄弟相处和睦。年少的人,应当学会谦虚好学,积极向上。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年少的人能做到这样的已经很少了。

六、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其私

解释:对已经壮年的人,看他是不是能清明廉洁,大公无私。壮年的人做事,要大公无私,清正廉明,办一件事一定要认真办好,负责到底。同时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看得比集体利益还中,一定要以集体为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可贪图一点钱财而坏了大事。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深谋远虑,这样才能做出一番成绩。

鬼谷之术,,捭阖之术
1个回答2022-12-24 04:22
你说的只是某一方面的道理,
我觉得要掌握鬼谷之术,自己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比如气象学,心理学,辩证法,天文知识,地理知识,自然常识,科学常识,生活常识。还要深入研究文言文,首先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字面含义,它的引申含义,才能读懂理解鬼谷之术。要学会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要知道对方下一步会怎么行动,这就是读心术。
鬼谷子算命 请高人解 越详细越好有分加
1个回答2022-10-02 01:25
好命啊!这种命不多吧
鬼谷子都有哪些有用的识人术?
1个回答2023-04-20 18:06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而是应该去观察,在细微之处看人品,还可以与他们交流,在交流之中发现他们的特点,也可以故意激怒一个人,看他的反应。
《鬼谷子》七十二术口诀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9 22:21

鬼谷子七十二术是:欲成大事者,要善于隐藏自己。

鬼谷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兵家、纵横家的创始人,后世尊称他为谋圣。鬼谷子的学生涉及经世之学、处世之道,对我们十分具有指导价值。

根据他的著作整理出鬼谷子七十二术,由于篇幅原因,分为十二期讲解。希望大家细细研读,学习圣人智慧。本文为第一篇, 讲解第一计至第六计。

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出自《鬼谷子·谋篇》,本意是: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这里引申为:只想自己,不顾他人,过分自恋,到处推销自己,造成他人的厌烦。

鬼谷子原名姓王名诩。据说是春秋时卫国人,因为他经常背着药篓在云梦山采药修道,并且隐居在归谷,因为“归”“鬼”二字读音差不多,“鬼”比较具有神秘色彩,所以归谷慢慢的就成了鬼谷。

鬼谷子七十二术,类似于孙子兵法,都是兵家的一些谋略战术,如阴谋阳谋、扭转乾坤、各个击破、如闭如卦、盗尽天机等,共七十二个。这七十二术真可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鬼谷子的详细资料?
1个回答2024-02-02 03:32
                                                                        鬼谷子鬼谷先生,也被人称为“鬼谷子”、“鬼谷神生”和“鬼谷生”。传说他姓王,名诩(xu),一作栩(xu),又作誗(chan)。民间又传其姓王,名禅,尊其为王禅老祖。鬼谷子是一个具有浓重神秘色彩的人物。为此,引得许多文人雅士苦心考究。但是,时至今日,鬼谷先生为何人,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现今保存下来的先秦典籍中没有关于鬼谷先生的记载。最早提到鬼谷先生的是西汉司马迁他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又说,张仪“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圣人不朽,时变自守”句,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此出《鬼谷子》,迁引之。”《史记》是比较可靠的史料,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有文献依据的。司马迁在提到鬼谷先生时,语气十分肯定,并引了《鬼谷子》一句话。可见司马迁不但知道鬼谷子一些事迹,还可能见过《鬼谷子》一书。《史记》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公元前91年。因此可以说至少早在公元前二世纪鬼谷先生已经是一个知名人物。西汉的刘向在《说苑》中引用了鬼谷子的话,并称之为“鬼谷子曰”。可见鬼谷先生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学说已经流传,刘向所引可能节自鬼谷先生的著作。刘向生活在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因此说至少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已有鬼谷子学说流行。西汉的扬雄在《法言·渊骞》中也提到了鬼谷子:“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之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扬雄是记述一次讨论,或以讨论的形式来说明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当时人们知道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而且是纵横家的师祖。东汉的王充在《论衡·明雩》中说:“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在《论衡·答佞》中说:“佞人自有以诈人,及其说人主,须术以动之。犹人有勇威,及战斗,须以兵法以进众。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在汉代仍有专门学纵横术的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主父偃学纵横术。王充认为说人主也要学纵横术,并指出纵横术的祖师爷是鬼谷先生。可见在汉代已有鬼谷先生为纵横家鼻祖的说法。王充在《论衡·答佞》中还记载了一个关于鬼谷先生的传说:“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据地为坑曰:‘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王充在这里已指明这是个传说,可见鬼谷子事迹在当时已经被演绎为传奇故事。汉魏时代的蔡邕,曾赴青溪寻访鬼谷先生,《琴纂》中记了这件事。蔡邕博学多才,对于汉代及以前的文献都很有研究,对司马迁、刘向、扬雄、王充的著述都有研究。他对“仪、秦学乎鬼谷术”的事肯定有所了解,那么他去寻访鬼谷子,首先就是对鬼谷学说感兴趣。同时他也是去访当时号称鬼谷子的鬼谷传人。魏晋时期的皇甫谧曾注《鬼谷子》一书,《太平御览》中所引《鬼谷子》有注文,其注释内容与陶弘景注截然不同,从内容来看似乎比陶注更早,这可能就是从皇注中引出的。皇甫谧生活在公元215—282年,自号玄晏先生,好读书、钻医学、著述丰厚。其风格与传说的鬼谷先生及注《鬼谷子》的陶弘景类似,因此说他注过《鬼谷子》是可信的,说他研究过鬼谷学说更是不成问题的。东晋的郭璞《游仙诗》十四首,其中有一部分提到鬼谷子,诗中说:“青溪千万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郭璞在《登百尺楼赋》中又提到鬼谷子,其中写道:“异传岩之幽人,神介山之伯子。揖首阳之二老,招鬼谷之隐士。”郭璞诗中所提到的“青溪”,在临沮县境内,当时郭璞为临沮长,尝游于青溪,青溪西有鬼谷洞,传说鬼谷子曾在此居住并讲学。从郭璞的诗赋中可以看出,他知道鬼谷子的传说,并把鬼谷子称为世外高人。他《游仙诗》中的“云是鬼谷子”和在《登百尺楼赋》中所提到的“鬼谷之隐士”可能是当时生活在青溪鬼谷洞中的鬼谷信徒。这些人身居青溪鬼谷,研究传授鬼谷学说,自称鬼谷子。郭璞的诗赋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关于蔡邕赴青溪寻访鬼谷子的说法。魏晋时期前秦的裴骃在《史记集解》中说:“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案:《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裴骃的集解多采用先儒成说。裴骃所引《风俗通义》是汉末学者应劭所撰。该书主考释、议论名物和时俗,其中所谈鬼谷先生身世是比较可信的。裴骃所引徐广的话也是可信度较高的,徐广是晋朝人,其家世好学,至徐广学问犹为精深,百家散术他无不钻研,著有《车服仪注》、《晋纪》等书,并写下《答礼问》百余条。裴骃借这些先儒的成说为《史记》注释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东晋的王嘉在《拾遗记》中叙述了一段有关鬼谷子的故事。故事说:“张仪、苏秦二人同志好学,……尝息于大树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问二子:‘何勤苦也?’仪、秦又问之:‘子何国人?’答曰:‘吾生于归谷,亦云鬼谷子’。……乃请其术,教以干世出俗之辩。即探胸内得二卷说书,言辅时之事。”这个故事说明在晋代已有了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南朝陶弘景在《真灵位业图序》中把鬼谷子列在第四级左位的神仙。南朝萧绎在《金搂子》中,已经把鬼谷子写成了超人。“秦始皇时,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鸟状衔此草坠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问北郭鬼谷先生,云东海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在道士杜光庭的著述中,鬼谷子则完全成了神仙。《录异记》写道:“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录异记》中还有一封鬼谷子写给苏秦、张仪的书信。信中写道:“二君足下,功名赫赫,但春到秋,不得久茂,日即将尽,时即将老。君不见河边之树乎?仆驭折其枝,波浪激其根,此木非与天下人有仇怨,所居者然也。子不见嵩岱松柏,华霍之树?上叶凌青云,下根通三泉。上有玄狐墨猿,下有豹隐龙潜。千秋万岁,不逢斤斧之患。此木非与天下人有骨血,盖所居者然也。今二子,好云露之荣,慕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永延,贵一夕之浮爵,痛焉悲夫二君!”杜光庭笔下的鬼谷子完全是一位看破红尘的高道、超然世外的真仙。在道家的心目中,鬼谷子通常被奉为超越时空的神仙。《隋书·经籍志》纵横家类著录有《鬼谷子》,在兵家类著录有《鬼谷先生占气》纵横家类又注曰:“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这是正史中第一次正面记叙鬼谷子身世的文字。《隋书》编于唐朝贞观初年,其中对鬼谷子的认识也是唐人的见解。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提到了《史记》关于“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于鬼谷先生”,又提到徐广的成说。他还引《鬼谷子序》说:“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李善注《文选》引用了大量的古书,这些书今天所能见到的已经很少。他在这里所引的《鬼谷子序》尚不能确知是谁的作品。李善生活年代略早于尹知章,因此,不可能是尹知章为鬼谷子作的序;今存陶弘景注《鬼谷子》无序,因此,也不大可能是陶弘景序。所余只有皇甫谧注本和乐一注本。如果说是皇甫谧序无所依据,而李善注《文选》时曾引一句乐一注。其原文是:“鬼谷子曰:‘物有自然’。乐氏曰:‘自然,继本名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善所用的《鬼谷子》很可能是乐一注本。此外,马总《意林》中所择录的《鬼谷子》,马总明确标出是:“乐氏注,名壹”。而马总的按语中有“周时有豪士隐者居鬼谷”句,又有“鬼之言远”一说。这些与李善所引《鬼谷子序》中的话相近。比较分析,基本可以认定李善所引《鬼谷子序》是乐一注本的序。如果这一认定成立的话,那么李善所引《鬼谷子序》中对鬼谷先生身世的介绍及对“鬼谷之名,隐者通号”的说明也是权威性的。唐代尹知章在《鬼谷子序》中说:“此书即与苏秦、张仪者,……秦、仪复往见时,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此说引自王应麟《汉书·艺文志序》。《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著录有尹知章注《鬼谷子》。看来,尹知章认为鬼谷子是确有其人的。  唐代柳宗元认为“鬼谷子后出”,并写了《鬼谷子辩》,对鬼谷先生的有无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唐代元和年间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志》,其中提到鬼谷,并称“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肯定鬼谷子是六国时人。唐代元和年间马总在其所编《意林》中给《鬼谷子》一书加的按语说:“其书曰:‘周时有豪士隐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无乡里族姓名。’”马总接着写道:“此苏秦作书记之也,鬼之言远,犹司马相如假无是公云尔”。看来马总所依据的书是乐一注本。乐一注本中有“周时有豪士隐者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无乡里族姓名”句,马总可能因此说这是苏秦作的书,并说明命名鬼谷是因为“鬼之言远”,就像司马相如的“子虚乌有”一样。唐代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引《乐一注鬼谷子》说:“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司马贞之说不知是否有实据,李善和马总似乎都用乐一注本,两书对乐一叙鬼谷先生身世的复述相差无几,其中都没提到乐一关于鬼谷子一书是“苏秦为神秘其事,故假名鬼谷”的说法。司马贞可能把马总的注误认为是乐一注了。正统道藏本中马总的按语是这样的:“其书云:‘周时有豪士隐者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无乡里族姓名’。”接下去是小字:“此苏秦作书记之也,鬼之言远,犹司马相如假无是公云尔。”前面的大字从其语气看不会是《鬼谷子》原文,可以肯定是乐一的注文,马总的“其书云”是指乐一的注云。大字之后的小字是对大字的说明,那么它一定是马总的按语。即使乐一确有“鬼谷子是子虚乌有”之说,以它来证明鬼谷子是个虚构人物也是不充分的。在唐代李白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和陆龟蒙的诗说鬼谷先生名誗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张昭远、刘昫等编纂的《旧唐书·经籍志》和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艺文志》中都称《鬼谷子》的作者为苏秦,两书大概都是受马总和司马贞之说影响。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杜光庭在《录异记》中说:“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余人。”在这里鬼谷先生显然是被神化了。贵玄思真洞天碑记载:鬼谷“先生盖周时豪士。始无乡里族氏,长于治身养性。所著子史,今行人间。观其纵横之説,至道之要,明于指归者,足以坐邀富贵,立兴邦国。成苏张之密显,致秦赵之霸强。”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中有:“鬼谷子曰:‘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从其口气看这句引文也不会是《鬼谷子》原文,而应是某注本的注文。这一注本的说法与乐注有两点相同,一是都认为鬼谷子是豪士,二是都说因居鬼谷而自号。或许李善、马总、李昉所引本都是乐一注本,这也是可能的。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利,居青溪山中,……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这些显然是道教神仙的鬼谷子。宋代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纵横家类中说:“按《史记》,战国时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因以为号。长于养性治身。苏秦、张仪师之,受纵横之事。”宋代郑樵编的《通志·艺文》纵横家类认为:“鬼谷先生,楚人也。生于周世,隐于鬼谷。”宋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综合了各家关于鬼谷子的说法。《鬼谷子天髓灵文》载:“夫水帘洞主鬼谷子秘密天文大道,测天地之机,晓造化之本。” 《鬼谷子天髓灵文》载于明正统《道藏》中,它当时已作为成熟著述在流传。《天髓灵文》成书年代大约界于宋代后期至明代中期。《鬼谷子天髓灵文》中反复出现“水帘洞主鬼谷子”一语。这是一个隐者,一位世外高道。元代保存下来的《全相评话七国春秋》中,有鬼谷子与苏代的对话,在对话中鬼谷子自称“贫道”:“告大夫,贫道目今第一老钝,第二养性自安。”鬼谷谓伯杨、乐毅、张晃众先生等曰:“咱每都是出家人,今为徒弟持名在世,误了起升。”这个评话是唐宋口头文学的翻本。看来,早在元代以前鬼谷子的文学形象就是道士。在平话的最后,鬼谷子又被齐襄王加封为“普惠仙人”。元代有脉望馆抄本古今杂剧《后七国乐毅图齐》,鬼谷子及其门徒在剧本中也是道人形象:“(外扮孙膑引道童上)云:妙策神机孰可量,兴心辅弼主齐邦。幼随鬼谷学神策,声传天下把名扬。贫道孙膑是也。乃燕国人氏,幼年间,在鬼谷师父跟前,学韬兵之书。后下山,佐于齐邦为军师之职。”明代宋濂在《诸子辩》中说:“鬼谷子无姓名,里居。战国时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故以为号,或云王誗 (誗,一作诩)者,妄也。长于养性治身。苏秦、张仪师之。”明代李杰在《道藏目录详注》中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明代的徐道在《神仙鉴》中称鬼谷子为巫人,其中写道:“绛都市北,有巫者王栩,山后人”,“归隐青溪谷中”。明代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对鬼谷子的身世作了如下演义:“却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曰‘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名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们在考据《鬼谷子》一书时也涉及到鬼谷子事迹,但与前面所引大同小异。民国时期的俞棪又专写了一篇《鬼谷子先生事略》,其中对历代各说作了综合和评价,提出了比较客观的看法。但时至今日对鬼谷子身世的研究仍是很不够的。以上所引关于鬼谷子身世的一些论述,大体可分为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鬼谷子确有其人,生活在战国时代,比张仪、苏秦略年长。这一说的主要代表著作是《史记》。其他类似说法多是从此发挥出来的。第二种观点认为鬼谷子是一个虚构人物,似子虚乌有。是苏秦为神秘其事造出来的影子。《史记索隐》是这一观点的始作俑者。《意林》、《旧唐书》、《新唐书》等书所持的类似观点都是从《史记索隐》或《意林》中发挥出来的。第三种观点认为鬼谷先生是位神仙,是一个超越时空力量的化身。最早持这一说的是《金楼子》,其后出现的《录异记》、《太平广记》、《道藏目录详注》等都持这种观点。这一说法是人们把一些高人神化的结果。其神位及神力无疑是道家、仙家们演绎出来的,是荒诞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鬼谷子就是传说中的黄帝之臣,占星之官鬼臾区,即大鸿。《郊祀志》中说:“黄帝得宝鼎,冕侯问鬼臾区。”注云:“即鬼容区。”凌扬藻在《蠡勺编》中说:“杨升庵谓容臾声相近,今鬼谷即鬼容者,又字相似而误也。”第五种观点认为“鬼谷子”是隐者的通号。唐代的李善在注《文选》时说:“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在上面所述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现象:越是接近鬼谷先生时代的人对鬼谷事迹说得越粗略,而越是远离那个时代的人,对鬼谷的事迹似乎知道得很多。这说明许多细节都是后人杜撰的,因此才越积累越多。对鬼谷子事迹论述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学者们对鬼谷子是一个实在人物,曾教苏秦、张仪学纵横术,并生活在战国时代,几乎没有持怀疑态度的;而只是在唐代才出现怀疑,此种观点还曾一度占主要地位。而自此以后肯定派与怀疑派就开始各持己见,至今争论不已。现代海内外出版的一些著述中,无不对鬼谷先生的事迹加以考证。一些辞书中也对鬼谷子的事迹作了简要介绍。这些成说都是有各自的道理的,都是可供参考的。但是人们无不感到史料太少,证据不足。这种状况告诉我们,鬼谷先生事迹还有待深入考证,系统研究,同时也有待新的史料的发现和对已有史料的发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内容不见于《史记》和《战国策》,许多学者认为其中一些文字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苏子》的一部分。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认为鬼谷子就是苏秦的看法。另外,从帛书的内容看,也充实了有关纵横家的可靠史料。纠正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些错误记载,排除了由其引起的一千多年来的误解和疑惑。如苏秦与苏代谁年长的问题,苏秦的生卒时间问题,苏秦与张仪谁的活动在先的问题。根据新发现的帛书证明,苏代、张仪都是早于苏秦的纵横家,而苏代为苏秦的兄长(与《史记》所记相反)。这一点说明在苏秦进行游说活动以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纵横学说,又加上春秋战国时期隐士很多,纵横术不可能不被某些隐士作为研究对象。史书中所说的鬼谷先生就应当是这样一个隐士。在苏秦之前就应有人学纵横术。司马迁说张仪就学于鬼谷先生,很可能是有所依循才写出的。那么,在苏秦之前已有人就学于鬼谷先生,也就是说苏秦不能是纵横家的创始人,也不能是鬼谷先生。另外,依春秋战国时的习惯,一种学说并不成书于一人。而多是由老师讲、弟子记录,并整理、传播而后形成的。因此,如果说苏秦的活动是鬼谷子学派的全盛时期的话,那么创立这一学说更需要有前辈人铺垫。苏秦有不少游说辞留于后世,帛书中又见十余篇。史书曾提到《苏子》三十一篇。史料证明苏秦已是一位学问很深的纵横家,他一定投过名师,一定借鉴过别人的纵横之术,其师就应是“鬼谷先生”。苏秦不过是最能理解和应用鬼谷术的高手,是鬼谷子学说的集大成者。综合历代各家之说,通过对各类史料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我们可以对鬼谷先生作如下概括: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一位世外高人、一位隐士。其生活年代比张仪、苏秦略早,专门研究纵横术。张仪、苏秦都曾受到他学说的影响。他不可能是位有超人能力的神仙,也不可能活数百岁,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智慧的凡人。另一方面,“鬼谷子”之名也是隐士们自谓的通号,许多学鬼谷术的人都以鬼谷子自称。所谓鬼谷子姓王名诩,可能就是一个学习鬼谷学说、姓王名诩的人自称鬼谷子。《李虚中命书》中所说的汉初司马季主所遇鬼谷子,蔡邕寻访的鬼谷子,郭璞所说的鬼谷子,《天髓灵文》中所说的“水帘洞主鬼谷子”,云梦山鬼谷洞口刻石中所说的鬼谷子,可能都是当时的隐士。明清时期,一些星命先生自称鬼谷弟子,台湾陈英略先生称带他在云梦山修道的老师黄鹤老人为鬼谷子第八十一代掌门人,自称是鬼谷子第八十二代掌门人。其实鬼谷子本身并不神秘,神秘都是人为的。我们应当破除一切迷信、荒诞的东西,揭开鬼谷子玄幽、神秘的外衣来研究鬼谷子学说,来研究纵横家的智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