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民俗风情

布依族民俗民风
2个回答2023-11-29 19:14
1.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2.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3.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族的习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9 21:29
  布依族的习俗有:
  1、民族婚俗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2、礼仪习俗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3、禁忌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布依族的民间歌谣
1个回答2024-03-05 03:08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贵州布依族自治州的布依族习俗?
1个回答2024-01-17 12:55

布依族,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善良、勤劳、朴实的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布依文化。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如今还在延续。布依族有隆重的传统节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传统的布依服饰;有源远流长的布依婚俗、布依语言、布依名特小吃,在劳动中创造的原生态布依族歌舞。

  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少数民族逐渐汉化,而安龙、贞丰一带完好地保留了可贵的布依族文化,安龙布依族主要分布于龙山、坡脚、平乐。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布依族少女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在这些表现形式中,诗歌所反映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有对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迁徙的追述;有对统治阶级罪恶的痛斥和揭露,对善恶的褒贬;有对劳动生产和纯真爱情的赞颂,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布依族多居于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得少”的社会美德,处处尊重老人。一家有难,全族相帮。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有民族独特的服饰风格,安龙一带的布依族依然保留了蜡染,纺织等传统的布依族工艺。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1个回答2022-11-04 11:42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
黔南布依族风俗
1个回答2023-12-27 19:28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布依族善歌舞。在社交场合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常常用歌表达自己的感情。久负盛名的布依族蜡染品及凉席、斗笠等竹织品,色调淳朴、图案新颖、构造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布依族现有人口254.5万,主要聚居在贵州,少量在四川。云南有3.4万多人,居住在罗平、富源县的布依族地区,少量在师宗、马关、河口等县。布依族由古代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五代时称“都匀蛮”,明清以来称“八番”、“仲苗”、“仲家”、等,自称“布依”、“布饶”等。云南的布依族是从贵州的凯里和广西迁来。

布依族多居于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处处尊重老人。一家有难,全族相帮。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节日除了春节、端阳、中秋基本与汉族相同。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1个回答2022-11-07 15:35
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年轻人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就学会“浪哨”,“浪哨”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习俗,流传了千百年,每到布依族聚居地赶场的日子或民俗节日,方圆数十里寨子的青年男女相约来到赶集场上。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1个回答2023-12-18 02:08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风俗**: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半楼房通常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半部是平房,右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2. **饮食风俗**: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3. **服饰风俗**: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为主。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人多着长衫。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
4. **家庭地位风俗**:布依族家庭实行父系家长制。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男性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再嫁则不能继承。
5. **节日活动**: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以上是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的主要体现,总的来说,布依族的文化和风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元和博大精深。
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18 03:07
布依族是中国贵州省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之一,其风俗和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布依族风俗和文化:
1.吃酸汤鱼:酸汤鱼是贵州传统的菜肴之一,也是布依族的特色菜。它是用花椒、辣椒、木耳、豆腐等食材煮成的一道酸性菜肴,通常与米饭一起食用。
2.糯米饭:糯米饭是贵州传统的食物之一,也是布依族的特色之一。它是用糯米和清水煮成的米饭,通常搭配着肉类、蔬菜或豆腐等食材一起食用。
3.酸辣粉:酸辣粉是贵州传统的小吃之一,也是布依族的特色食品。它是用豌豆粉或绿豆粉和酸菜、辣椒等调料制成的面条,通常搭配着辣椒油、花生酱等食用。
4.鼓楼:鼓楼是布依族的传统建筑之一,也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在贵州的许多城市和乡村,都可以看到鼓楼的建筑风格和传统习俗。
5.敬酒:敬酒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通常是用于庆祝婚礼、寿辰或其他重要场合。在敬酒时,布依族会将酒倒入杯中,然后向神灵或客人敬酒,以祈求祝福和幸福。
6.节庆活动: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苗族的芦笙节和鼓楼节。这些节日通常会举行盛大的舞蹈、歌唱和美食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加。
7.民俗文化:布依族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传统的歌舞、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苗族的芦笙和布依族的八音盒。芦笙是苗族的传统乐器,而八音盒则是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们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布依族的一些典型风俗和文化,这些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也是贵州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的舞蹈特点民族风俗和主要语言
1个回答2024-01-11 01:03
布依族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以人体运动为表现方式,以人的主观情感通过人体内在本能的自然表现形态,以美的线条、美的律动、美的韵味、美的姿态造型等动作,辅以美的音乐、美的服饰、美的环境来表达和反映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爱性等情态。根据舞蹈不同特点而区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三种,而民间舞则流传广泛,不可消亡,并且她有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