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第十一

谁知道《论语》颜渊和颜回是不是一个人?有没有关于他们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5 05:37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论语颜渊死是第几节
0个回答2022-10-21 03:05
《论语》里有关颜渊
1个回答2024-03-04 04:01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重点在于颜回可以“足以发”,对老师所讲的问题能有所发挥。看似愚笨,其实大智。
论语 颜渊
1个回答2024-03-05 14:32
子贡问政。

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执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孔子说:“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兵力,使人民信服”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去除粮食,从古以来(人)都会去世,(然而)不能使人民信服的政权无法存在”
论语 颜渊
1个回答2024-04-10 09:12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颜渊论御马说明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4-12 00:10
颜渊在台上陪伴侍奉鲁定公,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渊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就要逃跑了。”鲁定公听后不高兴,把这件事告诉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渊告退。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鲁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催促车去召回颜渊。”
颜渊到,定工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就要逃跑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这种情况的。”颜渊说:“我是平治国家的道理,知道这种情况的。从前舜善任人办事,造父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逃跑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车,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僵硬。让马左盘右旋前进后退缓行慢跑,极尽调度车马的法度;驾车涉险远行,最终耗尽了马的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地鞭打它,所以我知道它会逃跑。”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话吗?”颜渊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穷困到了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圣经》上说:‘手握缰绳如编织,车旁两马像跳舞。’指的就是善于驾驭车马。”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讲的就是告诉我们要谦虚做人。
《论语·颜渊》
1个回答2022-09-19 02:25
讱读rèn,是形声字,言是形旁,刃是声旁,说话谨慎的意思。
孔子认为世间的真理,不容易掌握的。所以,证明了的真理不要轻易改变,新掌握的真理也不要轻易推广。所以用了讱字,有韧的含义。
颜渊的人物形象,及在论语中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3-02 14:35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出自《论语·雍也》

仁,贫贱不移

关于《论语》笫十二篇《颜渊》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4 17:22
论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本值得去细细品味的书,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儒家思想,而且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能对孔子的这个人的思想有所了解。

我们常从一些课本中得知孔子的教育方案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关于这个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找到证据,在他的不同的学生问他同一个问题时,孔子对于他们个人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会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回答。从而可以体现出他对于弟子的责任心,孔子弟子数量上百,他能记住每个人的优缺点,给出不同的回答,可见这位导师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论语这本书对于每个人的细节描写十分到位,把每个人的性格气质都体现了出来,从而能让读者也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等。在《论语》第十二篇《颜渊》中,有这么一段,孔子的几位学生分别去问孔子“仁”是什么。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以上这段话就是孔子在不同的弟子提问时给出的回答。在论语中还体现出了孔子对于做人的观点,孔子的观点是做人必须要正直、有仁德、以及进行全面发展。论语中还有提到一些治国方略,注重人伦纲常,君主要学会严于律己。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讲小人和君子进行了区分以及比较,体现了君子的伟大,以及小人的渺小。 我还从这句中读出,对于君子的赞美,以及对于小人的讽刺。孔子对于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他勇于向他人学习。从这句话中也能体现的出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见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也能体现孔子的谦虚好学。

论语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前任的经验,当然其中也有错误与正确之分。
论语·颜渊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0-27 11:59

本篇出自《论语》,共计24章。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