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招生简章

云南为什么有很多少数民族?
1个回答2024-01-20 07:5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僳僳族 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水族 满族等 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 15 个。少数民族人口 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 33.41 %。

一 由于历史 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从聚居分布 居住地域 经济社会发展 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特有的立体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民族的居住特点。从垂直分布看,各民族居住地以山区为主;从平面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农村 山区 边境及边远地区。全省没有民族成份单一的县(市),每个县(市)一般有 5 - 10 个世局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般聚居在 5 - 10 个县。因此,全省共有 8 个自治州, 29 个自治县, 79 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和 197 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或村寨连片聚居,保持本民族语言 服饰和风俗习惯,相互之间不易被同化融合,但又相互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 封建领主制 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族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云南各族人们的拼搏奋斗,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为薄弱的云南各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 4061 千米 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 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云南有 5 个民族自治州、 3 个地区的 26 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 16 个少数民族与居住在境外的居民同属一个民族,尽管称谓不同,由于共同的历史渊源、语言和文化习俗,以及通婚、互市、过耕等关系,自古以来,这种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关系,紧密地联系着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

(四)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云南各民族相互间淡泊自然、友善宽容,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这里生活有藏、僳僳、纳西、普米、独龙等 25 个民族。他们性情温和,礼貌谦恭,开朗豁达,千百年来,主体民族藏族与各世居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融民族性、独特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等审美特征为一体的丰富深邃的“香格里拉文化”内涵。

二、云南主要和特有少数民族简介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0 %左右,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27.8 %。多数相对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 区和滇西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灿烂的太阳历文化,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学书籍、宗教经典等。

白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75 %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丽江等地。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唐南诏以后,特别是大理国湿气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相近居住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元代时的大理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繁华的都市。白族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哈尼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傣族 :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四双版纳、德宏一带。建国前,傣族正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方经济过渡发展过程。傣族历史悠久,文字源于梵文的拼音文字,贝叶文化饮誉中外,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塔和佛寺建筑、雕刻、绘画精美。

僳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怒江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建国前,封建地主制、家长奴隶制和原始公社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僳僳族有口传山歌和长诗,还有许多神话传说。

拉祜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同缅甸接壤的山区。拉祜族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歌曲和五区的调子很多,传统乐器有芦笙、三弦,舞蹈有“芦笙舞”。

佤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建国前,局部地区才进入封建领主经济阶段。以物传情是他们原始文化的反映。

纳西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约 500 多卷《东巴经》,是闻名于世的活着的古文字资料;诗歌、传说、语言、故事都很丰富,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群和石牌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原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建国前,云南藏族地区基本上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实行僧侣和土司联合的政教合一专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建筑艺术、藏文文献浩瀚,其中保存了许多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珍贵资料。

景颇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思茅、临沧同缅甸、老挝交界海拔 1500 米 似的高山地带。建国前,一部分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一部分已经进入封建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普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居住在滇西平均海拔 2500 米 以上的高寒山区。建国前,以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和藏文。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诗歌、传说、故事、寓言、雕刻、绘画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泸水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建国前,怒族社会还保留有原始公社制的一些特征。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碗、转扇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分布在陇川、梁河一带。历史上,阿昌族比较早的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随着汉族封建 势力和傣族封建势力进入,阿昌族的农村公社经济也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而统治政权仍由土司掌握。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

德昂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同缅甸交界地区,“德昂”旧称“崩龙”, 1985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德昂族”。德昂族的竹楼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环绕、翠竹成荫的山梁或山脚,并在院内栽种各种鲜花和亚热带瓜果,构成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基诺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基诺山,建国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建国后,基诺族经过直接过渡,跨越了几个历史阶段,在 1957 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独龙族: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与缅甸接壤的滇西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前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尚处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独龙族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音乐文化受傣族文化影响。

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形成了勤劳、勇敢、朴实的优良品格。这些优良品格,将对增进云南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地区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1个回答2024-05-08 20:41

云南,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彝族 云南的彝族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特色:彝族打歌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 特色:三道茶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 特色:长街宴

壮族 云南的壮族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纺织,编织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人物、花卉等图案,色彩十分艳丽。 特色:红绳示爱

傣族 傣族是“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 特色:串姑娘、拴线礼

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刺绣、蜡染声名远播。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苗族女子爱戴银饰。 特色:铜管乐

回族 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的村寨都有回族的清真寺。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特色:开斋节、古尔邦节

傈僳族 傈僳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手不离弩弓,是傈僳族汉子勇武勤劳的写照。勤劳的傈僳妇女大多身穿麻布长裙,耳戴铜环串,头上以珊瑚为饰,胸前配有用玛瑙、海贝和银币串成的胸饰。 特色:同心酒

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习俗靠口耳相传,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长达数千行,内容涉及拉祜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特色:拉祜服饰

佤族 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中、缅、泰等国均有分布。中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沧源和西盟等县。佤族崇拜水牛、虎豹、燕子等动物。 特色:甩发舞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古称“么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后裔。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就创造了自己神秘的象形文字,并沿用至今。其支系摩梭族有走婚的婚俗。 特色:东巴文

瑶族 云南省瑶族主要分布于滇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瑶族信仰“盘瓠神”。瑶族因其服饰的不同而有多种称呼。居住于文山的瑶族,因善种蓝靛,着蓝衣而叫“蓝靛瑶”。而居住于红河一带的瑶族,因其头缠红、白棉线作为饰物而叫“红头瑶”、“白头瑶”。 特色:度戒、牛达

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生活在亚热带的景颇山上,景颇族的传说和故事表明,景颇族最初生活在青藏高原南部,直到约600年前,他们才开始定居于此。 特色:数家谱

藏族 生活在云南的藏族,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羌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信奉藏传佛教。 特色:转经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布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布朗族男人女人都喜好抽烟和嚼烟,布朗人还好喝一种经过发酵的酸茶。 特色:两次婚礼

布依族 云南的布依族主要分布于罗平多依河畔。罗平布依族没有自己的语言,但有独立的民族语言。布依族古称“僚”。大约在宋朝时期,罗平的布依族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祖先是从贵州、广西相继迁来的。 特色:五色花饭

阿昌族 阿昌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潞西、梁河等县。阿昌族无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以种植水稻为主,善酿酒,锻冶、纺织。阿昌族最有特点的节日是农历正月举行的“窝罗节”。 特色:阿昌刀

普米族 普米族系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的后裔。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兰坪、宁蒗两县,除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宁蒗一带的普米族还信仰藏传喇嘛教。 特色:查蹉

蒙古族 现在云南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等地。他们主要是元朝忽必烈南征云南时的蒙古军队后裔。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个云南高原上的草原民族仍然保持着许多本民族的习俗和风情。 特色:那达慕

怒族 怒族居住于怒江两岸,怒族没有文字,通晓傈僳语。直至20世纪50年代,怒族社会仍保留着原始公社的一些遗风,怒族男子对某一个女子有意,总是用琵琶来传情;女子听到这样的曲调,也会以口弦对答。 特色:反弹琵琶、口弦传情

基诺族 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将基诺族确定为中国第56个民族,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确认的最后一个单一的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山。基诺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特色:耳环眼

德昂族 德昂族居住于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伸展的云南德宏、临沧等地。德昂族酷爱饮茶,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有“古老的茶农”之称。 特色:茶到意到

水族 云南的水族主要生活在富源县的古敢乡。或许世居水边,便有了对鱼的崇拜,于是,便有了堪称艺术品的水族木雕人头傩神像——吞口。“三月三”、“祭白龙”、“祭龙节”、“春牛粑”等节日活动异彩纷呈。 特色:吞口

满族 满族发祥于3000多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而今,落籍云南的满族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等地。 特色:旗头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边。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独龙族人大多会说怒语。长期以来,独龙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特色:纹面

章金云的章氏家族
1个回答2024-05-04 02:49

章益生祖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原是农民,却非同一般。他有开拓抱负、创业精神。在二十年代向乡邻借了五块银洋竟闯荡大上海。把大城市的服装、道具水轴纱、马鞭等戏剧道具贩到当地小城镇做起了戏业生意。经过多年的辛苦,渐渐的积累了一定资金,便在上海老闸桥开设了一家老闸大戏院,并且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他开创了绍兴大班在上海的“基地”,从此打开了“绍剧”在上海的辉煌之门。
章益生结有二房妻室,大房姓沈名安姑,生有三子二女,长子章宗汉,次子章宗尧,三子章宗华和长女章月珍,小女章赛珍。小房姓周名风仙,生有二子,长子章宗信(艺名:七龄童),次子章宗义(艺名:六龄童)。七、六龄童在兄弟排行为老四、老五。而唱“绍剧”的只有七龄童、六龄童兄弟俩,还有同父异母的小阿姐章赛珍。
章益生福星高照,子孙满堂。长子章宗汉绰号“大块头”,娶有二房妻室。大房王伯福,小房李端玲。但婚后王伯福不会生育,十分烦恼,旧社会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王伯福装疯卖傻,假作怀孕,用棉花、衣服之类装起了大肚子,临产前从上海育婴堂抱来一子,取名章金炎。后章宗汉又娶李端玲,李生有五子三女,长子章金良、次子章金民、三子章金成、四子章金葵、五子章金陶;长女章云卿、次女章燕卿、小女章小卿。
章益生次子章宗荛没有娶妻成家,早年被人谋杀。
章益生三子章宗华,绰号“华太师”,娶妻胡水云,生有三女二子,长女章霞卿、次女章美卿、小女章娟卿;长子章金彪、次子章金强。
章益生四子章宗信,艺名:七龄童,小名鹤鸣,娶有二房妻室,大房周传康,小房袁瑞丰。大房生有四子四女芦搜,长子章金元(艺名七小龄童),小名阿大。次子章金云(艺名小七龄童),小名阿二,三子章金鉴,小名建儿,四子章金国,小名国儿。
长女章素卿蔽核,次女章秀卿,三女章苗卿,小女章玲卿。(三女章苗卿幼时不幸水痘夭亡)
小房袁瑞丰宏哗掘乃越剧界著名小丑演员,因患肺病,不幸于1951年逝世,终年29岁。生前无儿女。七龄童周传康夫妇把次子章金云做为她的继子,刻于袁瑞丰墓碑上。
章益生小儿子章宗义(艺名六龄童),小名鹤皋,娶妻严茶姑,生有五子三女。长子章金彦,小名妙奇,次子章金星(艺名小六龄童),小名妙良,三子章金刚,四子章金跃,小名金山,五子章金莱(艺名六小龄童),小名来肉。
长女章容卿,次女章艳卿,小女章杏卿。
次子章金星,小六龄童,妙良,不幸于1966年患白血病亡故,时年17岁。三子章金刚肠梗阻逝世。
章益生长女章月珍,配夫周永清,生有四女一子,长女周黎明,次女周志明,三女周小明,四女周乾明,儿子周幸陶。
章益生小女章赛珍,配夫王惠林,没有生育。

章金云的章氏家族
1个回答2024-04-13 12:28

章益生祖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镇,原是农民,却非同一般。他有开拓抱负、创业精神。在二十年代向乡邻借了五块银洋竟闯荡大上海。把大城市的服装、道具水轴纱、马鞭等戏剧道具贩到当地小城镇做起了戏业生意。经过多年的辛苦,渐渐的积累了一定资金,便在上海老闸桥开设了一家老闸大戏院,并且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他开创了绍兴大班在上海的“基地”,从此打开了“绍剧”在上海的辉煌之门。
章益生结有二房妻室,大房姓沈名安姑,生有三子二女,长子章宗汉,次子章宗尧,三子章宗华和长女章月珍,小女章赛珍。小房姓周名风仙,生有二子,长子章宗信(艺名:七龄童),次子章宗义(艺名:六龄童)。七、六龄童在兄弟排行为老四、老五。而唱“绍剧”的只有七龄童、六龄童兄弟俩,还有同父异母的小阿姐章赛珍。
章益生福星高照,子孙满堂。长子章宗汉绰号“大块头”,娶有二房妻室。大房王伯福,小房李端玲。但婚后王伯福不会生育,十分烦恼,旧社会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王伯福装疯卖傻,假作怀孕,用棉花、衣服之类装起了大肚子,临产前从上海育婴堂抱来一子,取名章金炎。后章宗汉又娶李端玲,李生有五子三女,长子章金良、次子章金民、三子章金成、四子章金葵、五子章金陶;长女章云卿、次女章燕卿、小女章小卿。
章益生次子章宗荛没有娶妻成家,早年被人谋杀。
章益生三子章宗华,绰号“华太师”,娶妻胡水云,生有三女二子,长女章霞卿、次女章美卿、小女章娟卿;长子章金彪、次子章金强。
章益生四子章宗信,艺名:七龄童,小名鹤鸣,娶有二房妻室,大房周传康,小房袁瑞丰。大房生有四子四女,长子章金元(艺名七小龄童),小名阿大。次子章金云(艺名小七龄童),小名阿二,三子章金鉴,小名建儿,四子章金国,小名国儿。
长女章素卿,次女章秀卿,三女章苗卿,小女章玲卿。(三女章苗卿幼时不幸水痘夭亡)
小房袁瑞丰乃越剧界著名小丑演员,因患肺病,不幸于1951年逝世,终年29岁。生前无儿女。七龄童周传康夫妇把次子章金云做为她的继子,刻于袁瑞丰墓碑上。
章益生小儿子章宗义(艺名六龄童),小名鹤皋,娶妻严茶姑,生有五子三女。长子章金彦,小名妙奇,次子章金星(艺名小六龄童),小名妙良,三子章金刚,四子章金跃,小名金山,五子章金莱(艺名六小龄童),小名来肉。
长女章容卿,次女章艳卿,小女章杏卿。
次子章金星,小六龄童,妙良,不幸于1966年患白血病亡故,时年17岁。三子章金刚肠梗阻逝世。
章益生长女章月珍,配夫周永清,生有四女一子,长女周黎明,次女周志明,三女周小明,四女周乾明,儿子周幸陶。
章益生小女章赛珍,配夫王惠林,没有生育。

关于民族英雄的文章
1个回答2023-01-18 20:51
不可以是英文的
云南地理环境对民族风俗的影响,分布于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有一点,谢谢。
1个回答2024-01-31 03:12
  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僳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 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中期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僳僳、怒、独龙、哈尼、 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 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 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僳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声息繁衍之地,也是各民族沿横断山脉南北迁徙的走廊,少数民族成份居全国前列。因此,云南民族众多,人口在 5000 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僳僳族回族 拉祜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阿昌族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水族 满族等 25 个,其中独有少数民族 15 个。少数民族人口 1415.3 万,占全省人口的 33.41 %。

  一 由于历史 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各民族从聚居分布 居住地域经济社会发展 生产生活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特有的立体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民族的居住特点。从垂直分布看,各民族居住地以山区为主;从平面分布看,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边境及边远地区。全省没有民族成份单一的县(市),每个县(市)一般有 5 - 10 个世局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般聚居在 5 - 10 个县。因此,全省共有 8 个自治州, 29 个自治县, 79 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和 197 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以村寨或村寨连片聚居,保持本民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相互之间不易被同化融合,但又相互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族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云南各族人们的拼搏奋斗,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力水平极为薄弱的云南各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 4061 千米 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 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云南有 5 个民族自治州、 3 个地区的 26 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 16 个少数民族与居住在境外的居民同属一个民族,尽管称谓不同,由于共同的历史渊源、语言和文化习俗,以及通婚、互市、过耕等关系,自古以来,这种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关系,紧密地联系着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

  (四)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云南各民族相互间淡泊自然、友善宽容,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这里生活有藏、僳僳、纳西、普米、独龙等 25 个民族。他们性情温和,礼貌谦恭,开朗豁达,千百年来,主体民族藏族与各世居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融民族性、独特性、神秘性、真实性、体验性等审美特征为一体的丰富深邃的“香格里拉文化”内涵。

  二、云南主要和特有少数民族简介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0 %左右,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 27.8 %。多数相对集中在楚雄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大小凉山一带。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灿烂的太阳历文化,曾用彝文写下了历史、文学、天文、和医学书籍、宗教经典等。

  白族: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75 %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在丽江等地。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唐南诏以后,特别是大理国湿气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相近居住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元代时的大理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繁华的都市。白族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哈尼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居住的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

  傣族: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四双版纳、德宏一带。建国前,傣族正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方经济过渡发展过程。傣族历史悠久,文字源于梵文的拼音文字,贝叶文化饮誉中外,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塔和佛寺建筑、雕刻、绘画精美。

  僳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聚居在怒江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建国前,封建地主制、家长奴隶制和原始公社制多种社会制度并存。僳僳族有口传山歌和长诗,还有许多神话传说。

  拉祜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同缅甸接壤的山区。拉祜族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歌曲和五区的调子很多,传统乐器有芦笙、三弦,舞蹈有“芦笙舞”。

  佤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建国前,局部地区才进入封建领主经济阶段。以物传情是他们原始文化的反映。

  纳西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约 500 多卷《东巴经》,是闻名于世的活着的古文字资料;诗歌、传说、语言、故事都很丰富,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群和石牌坊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原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建国前,云南藏族地区基本上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实行僧侣和土司联合的政教合一专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建筑艺术、藏文文献浩瀚,其中保存了许多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珍贵资料。

  景颇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思茅、临沧同缅甸、老挝交界海拔 1500 米似的高山地带。建国前,一部分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一部分已经进入封建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普米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居住在滇西平均海拔 2500 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建国前,以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和藏文。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内容广泛,诗歌、传说、故事、寓言、雕刻、绘画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怒族:主要居住在泸水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建国前,怒族社会还保留有原始公社制的一些特征。怒族人民制作的怒毯、怒碗、转扇等手工艺品,誉满怒江和澜沧江流域。

  阿昌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90% 分布在陇川、梁河一带。历史上,阿昌族比较早的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随着汉族封建势力和傣族封建势力进入,阿昌族的农村公社经济也迅速向封建社会转化,而统治政权仍由土司掌握。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

  德昂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同缅甸交界地区,“德昂”旧称“崩龙”, 1985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德昂族”。德昂族的竹楼大部分建筑在密林环绕、翠竹成荫的山梁或山脚,并在院内栽种各种鲜花和亚热带瓜果,构成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基诺族: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景洪基诺山,建国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建国后,基诺族经过直接过渡,跨越了几个历史阶段,在 1957 年建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独龙族: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与缅甸接壤的滇西北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前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尚处在原始的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独龙族喜吃酸笋、酸菜、酸肉之类食物。音乐文化受傣族文化影响。

  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形成了勤劳、勇敢、朴实的优良品格。这些优良品格,将对增进云南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促进地区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请问一部关于在云南民族村拍的一部讲述一 个老外追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孩子电视剧谁知道啊,谢谢
1个回答2024-03-16 04:12
我看过,而且一直在找,想重新看几次,没有😭找到,名字叫 民族村里的年轻人 阿基主演
西南民族大学幼儿园招生条件
1个回答2024-02-04 19:05
西南民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招搜好毁生条件可能会因年份和政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招生条件:

1. 年龄要求:招生对象通常为3至6岁的幼儿。不同年级的年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

2. 户籍要求:通常情况下,学校不会限制户籍。然而,在某些地区,对于某些类型的教育资源,可能会有户籍要求。

3. 健康状况:幼儿需要满足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等要求。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世备

4. 文化程度:学校通常不会对幼儿的文化程度有要求。然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袜饥可能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需要一定的适应和过渡。

5. 家庭背景:部分幼儿园可能会对家庭背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查和筛选,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6. 其他特殊要求:某些幼儿园可能对申请者的兴趣、特长或家庭教育背景有特殊要求。

要了解西南民族大学幼儿园的最新招生条件,请查阅学校官方网站、招生办公室或致电幼儿园了解详情。这将为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跪求云南瑞丽的民族民间故事和传说
1个回答2024-03-02 03:53
没什么传说~好象就只有泼水节的由来,和景颇族的太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