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礼貌

作文读《礼貌是最好的教养》有感
1个回答2024-02-04 23:44
  前段时间拜读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全书分为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书中倡导教师要进行“无为”教育,非常耐人寻味.这里我想就对“无为”教育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中国教育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刊登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女孩每天为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
  这个传奇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
  “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可以说,“无为”教育艺术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教育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较好的运用这一艺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礼貌就是最好的教养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7 06:52
1、读后感的结构一般如下:
  (1)引:
  ①引原作:可以概述原作基本内容,可以直接引原作观点,也可以有选择地只引原作中的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某一句话,对它做引导式的议论。总之,这一环节是要交代读了什么、针对什么而感。
  ②引感想:即由引述的原作有关内容,点出自己的感受或启示。此环节类似于一事一议的点论点的环节。
  (2)议:
  ①议原作:扣住感点,回到原作中,做就事论事的议论。目的是交待自己感想得来的思想过程,即对原作相关内容进行议论。谈谈自己对此的议论、感悟,对它做出自己的评价。
  ②议感想:紧扣感想,对自己感悟的道理或观点作论证式的议论。
  (3)联:
  在所给原作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或自己或他人、与感点同理、同类,或相对、相反的现象或经历进行对照,谈自己的看法。
  (4)结: ①照应开头 ②深化或总结全文
  2、读后感统一采用A4纸。必须打印“页眉”,采用三号宋体字,页眉右边用五号宋体字打印题目。在页眉上只打印主标题。

3、读后感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怎样培养孩子礼貌用语
1个回答2024-03-09 12:12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很好的训练孩子了,可以先从孩子熟悉的人开始,比如:孩子见到长辈时就要告诉她说“你好”,“请坐”“再见,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慢慢的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诗雯以前就不敢开口跟老师打招呼,无论怎么教她、逼她都无济于事,我就让她从身边的家人开始锻炼,外婆来了就告诉她说:姥姥你好,我想你了,请坐之类的,见到奶奶时就告诉她说:奶奶好,或者谢谢奶奶之类的,诗雯就能很好的表达礼貌,时间久了,自然就有勇气跟老师问好了。
如何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1个回答2024-02-12 20:22
首先父母作出榜样。随时以身示范,也可适当提示切不可过多说教。
教养的教养与礼貌
1个回答2022-06-21 13:16

教养与礼貌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别在于,教养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而礼貌只是人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对人谦让恭敬的外在举止。它们的联系在于,有教养的人与人相处时总会借助礼貌这种形式。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一个社交场合彬彬有礼而私下总说人坏话的人有教养,也无法说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热心助人的人有教养。
换言之,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两者统一,才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否则,别人对我们要么“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们是伪君子),要么“敬而远之”(如果我们是满口粗话的热心人)。

如何培养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1个回答2024-01-22 22:11
培养一个孩子的修养品性,主要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要是自己说的,自己都做不到,那么孩子肯定也会有样学样。
如果是老人帮着看孩子,培养好的修养很难,隔代亲,老人很多时候都是惯着孩子。
怎样培养懂礼貌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1-31 20:58
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咯。 见到长辈就叫 来人倒茶请坐的。。。等等 没有一定的标准!
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
1个回答2024-02-29 06:52
一、作为幼儿园老师,需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应关注自己的教育内容。幼儿对教师的教育比较信服,往往其信服程度要超过家长的说教。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强调懂礼貌的重要性,这样也比较容易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个性。
其次,应该积极发挥游戏的作用。游戏的有趣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忆,使幼儿从中获得体会。

二、作为家长,需做到三点:
首先,以身作则,培养礼貌氛围。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要培养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家长必须能自己做到礼貌待人。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切忌对孩子威逼利诱,这样往往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只能误导孩子。
其次,耐心教导,循循善诱。在日常生活家长应该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行为,积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馈,该指引的指引,该责备的责备,让孩子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最后,利用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也容易从榜样身上看到之际努力的方向,远比说教来得有力。而且榜样能随时监督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参照物,这样更利于习惯的维持。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使于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
怎样培养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1个回答2024-02-08 02:41
多聊天,了解他身边的事情。。。 让孩子把你说的话当回事,并灌输给孩子自己的想法。要表现出对他的事情很有热情,愿意做听众,他听你话之后,在慢慢培养。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要做到孩子能对自己说真话, 适当的举一些实际的例子。
如何培养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呢?
1个回答2024-02-15 10:19
“见面打招呼,临别说再见,得到帮助说谢谢,做了不恰当的事说对不起……举止得当,彬彬有礼。”谁都希望自己孩子有礼貌懂礼仪,可是,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呢-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背后,是大人的长期言传身教与引导。其间,有困难、有曲折,但教育的原理就是滴水穿石,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收获到果实。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然而,孩子有时根本不知道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因此,要让孩子懂礼貌有礼仪,第一步应当是告诉他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父母要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等等。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之后,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做,习惯成自然。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要说谢谢。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每天这样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去给邻居送信、水果等,教他如何敲门,怎样和叔叔、阿姨讲话等。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比如,“你从来不带我去公园,妈妈坏!”可以教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提要求,比如,“咱们去商店买完东西以后能去公园吗?”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成熟,他就能用礼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如果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时,怎么办?这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然后坚决地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还要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具体“鼓励”应该贯穿于教养孩子的全过程。对那些已养成坏习惯的孩子,表扬就更为重要。家长应留心孩子的行为,尽可能地鼓励他偶然的礼貌行为。不过,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表扬他。你应该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具体说明表扬他的原因,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好表现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应该坚持下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