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13 00:48
1.有教无类
意思:教育不分种类
(招收平民学生)
2.因材施教
意思: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教育
3.启发式教育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孔子的七大教育主张,孔子的
2个回答2022-12-23 23:22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孔子有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1个回答2022-10-30 06:42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
孔子教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和说话有什么关系呢?
1个回答2024-01-29 12:06
孔子认为,《诗》的基本性质和功能是抒发人的情感,通过兴 起人的喜、怒、哀、乐等自然情感,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 培养人的德性。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1个回答2022-09-20 11:43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孔子教育学生有什么特点
1个回答2024-02-16 16:55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7:07
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孔子是最知名的老师,天下的许多英才都千里迢迢地拜他为师。有一天,孔子收了一个新的学生,叫子夏。子夏看到孔子后,非常吃惊,因为孔子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论相貌,并不英俊潇洒;论身材,也不壮硕;论谈吐或聪明,也只是普通而已。

子夏就想:“我的老师是天下最有名的良师,可是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呀!会不会是传言太过头呢?”子夏又反观自己的同学,个个几乎都是人中的龙凤,有许多人身材相貌比老师英武得多,还有一些谈吐和聪明也不输给老师。

子夏想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人既已比老师优秀,又何必从各个国家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地来追随老师呢?”

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去找老师,问个明白。他跪在老师的身边,急切地提出问题。

子夏问孔子:“老师呀!您觉得颜回的为人怎么样?”
孔子知道子夏的心思,就说:“猜培握颜回的仁义比我好。”

子夏:“那么,你觉得子贡为人怎么样?”
孔子说:“子贡的口才比我好多了!”

子夏:“那么,子路的为人又如何呢?”
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远远的胜过我呀!”

子夏:那么,子张的为人又如何呢?”
孔子说:子张的为人庄重是我万万不及的呀!

子夏本来是跪着的,这时吃惊的跳起来,说:“老师!这就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比您好,为什么他们要拜在你的门下学习呢?”

孔子笑了起来,说:“来,你不用跪着,也不用站着,坐下来,让我告诉你。颜回的仁义心很强,但是不知道变通;子贡的口才很好,但是不够谦虚;子路非常的勇敢,但是不懂的退让;子张为人庄重,但是和人合不来中亮。

这些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可以看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发掘他们的优点,改善他们的缺点。他们虽然都有比我强的地方,却并不是完善的,这是他们一直跟着我,不愿离开我的原因啊!穗庆”

不只是师生之间是这样,父母与子女、上司与下属不也是这样吗?天下没有完美的学生,也没有完美的子女或部属。如何激发潜能,使优点长处得以发挥,并改进缺点,弥补短处,才是教导者的责任。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16:46

总的教育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立志有恒 2.克已内省 3、改过迁善 4、身体力行 5、温故知新 6、学思并重, 7、学以致用 8、举一反三 9、因材施教,

读了孔子教育这个小故事,我想到了
1个回答2024-01-25 08:23
这些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可以看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发掘他们的优点,改善他们的缺点。他们虽然都有比我强的地方,却并不是完善的,这是他们一直跟着我,不愿离开我的原因啊!”
不只是师生之间是这样,父母与子女、上司与下属不也是这样吗?天下没有完美的学生,也没有完美的子女或部属。如何激发潜能,使优点长处得以发挥,并改进缺点,弥补短处,才是教导者的责任。
孔子“立志有恒”的教育理念
1个回答2023-12-04 04:36
齐帆齐微课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

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

一天,他对学生颜渊、子路说:“你们何不谈谈各人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拿出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我们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通过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示意学生朝着“仁”道的方向去修养去提高,这是他指导学生立志的一种方式。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

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

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学生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了。

他赞扬学生颜渊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孔子看来,颜洲是个有志向的学生,他的心思都集中在学道与守道上面,而不去计较个人生活的困难。

他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饮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一般。

他还教导学生:“谋道不谋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从而葬送了自己终生的前途。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他认为一个人没有恒心,甚至连巫医也做不成。

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

我们今天虽然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22年度写作营第161篇1411字,累计2522****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