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来鲍鹏山

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1个回答2024-03-13 15:00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狗。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人心中都...
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5-01 10:44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漠,说:“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没有荣华富贵,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颜回的的话,却让你改变了主意,“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这,曾是你对颜回说过的话……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你弹琴数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弹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这荒凉的山谷里。指尖抚琴,一个个音符飞舞出来,这是否是你想说的话,你那紧锁的眉头,是在思考吗?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伤心自己的遭遇,还是在……就像南子说的:“人们都只是领悟了孔丘那痛苦,却未真正体会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抱着颜回那冰凉的身体,听着子路战死的消息,你,落泪了。你曾经面对齐国几百乘战车,没落泪;在武子台上面对血流成河,你没落泪;自己被迫离开鲁国,你没落泪……可如今,你却落泪可敬啊

鲍鹏山讲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最经典的“老鲍有料”语句摘抄
1个回答2024-01-23 00:41
1、再难再苦 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圣人的成长 不是一帆风顺的 3、教育孩子 尤其是对于男孩子 更不能娇生惯养 4、打击可以毁灭庸人 但同样豪杰之士 却在打击中可以 百炼成钢 5、一个人受人尊敬 一定是通过 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一定要有你让别人尊敬的原因
在那里能够看到《鲍鹏山说孔子》完整视频
1个回答2022-04-07 12:22
土豆应该有吧
鲍鹏山《孔子传》(七)
1个回答2023-12-03 19:19
        自孔子37岁从齐国返回鲁国, 一直到50岁,这期间共十四年,孔子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培育弟子身上,也因此,孔子的名声越来越远播,他的弟子也越来越多。他一生中最杰出的弟子大多数都是在此时聚集到他身边的,孔子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孔门十哲”中除了子游和子夏,其他八位皆已到齐。

      这段时间也是孔子私学发展最蓬勃的一年,一大批优秀学生围绕在他身边,孔子天天和他们在一起讨论“德”,讨论“仁”,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在那个杀人如麻、流血漂橹、生灵涂炭的年代,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论学,论道,论天下的场景犹如黑暗里的一片亮光,是漫长历史星河里的一颗明星。

        “孔门十哲”里,孔子最为看中颜回,虽然二人相差三十岁,却情同父子,孔子对颜回的情感,甚至超过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孔鲤。《论语》中有太多对颜回的评论:“见其进,不见其止”,“闻一知十”“其心三月不为人。”“安贫乐道”。孔子认为颜回和自己是同一类人,颜回安于贫困生活,却乐于追求道义,这令孔子感慨万千,直夸颜回贤德。子曰:“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将荣华富贵看成浮云, 同样,对于政治上的看法,孔子也是洒脱的。有一天他和颜回一起谈话时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言下之意,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其实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不就是想在政治上找到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吧吗?但是在这里,他却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何等的潇洒呀!如果在从政上面孔子没有如此洒脱的话,非要做官,那么他有可能早就堕落了!这里孔子把颜回和自己放在同样洒脱的境界,可见在孔子心目中,颜回也是一个能够真正洒脱的人,和他是真正同一类人!!!颜回之于孔子,有种高山流水的知音之交,其二人在同一境界之之上!

    孔子晚年,他的弟子们几乎都已经出仕做官了。冉求做了季氏的大管家,子路去了卫国做官,子贡做了鲁国的外交官,而颜回却一直没有做官。后世者猜测,估计孔子想要颜回专事学问,好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够接替他传承他的衣钵。但在孔子71岁的那一年,年仅41岁颜回居然英年早逝了!这对于孔子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因为,70岁的孔子刚刚送走儿子孔鲤,没想到,仅隔一年又要送走另一个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的人。颜回的死是孔门的一件大事,这也是孔门由盛转衰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论语·子罕》中有记载,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好苗子却不开花,有的呀,开了花却不结果!孔子的悲伤难以抑制,他一再的喃喃自语:“噫!天丧予!天丧予!”

      当初孔子的学生——子路,他的姐姐去世时,过了丧期,子路依然把丧服穿在身上,孔子还告诫他,可以把丧服脱下了,要回归正常的生活了,子路不愿意脱下,还对子路说过“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颜回去世,孔子却极度悲伤,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再的慨叹,这是天命啊,无法更改的天命啊!颜回去世没两年。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也去世了。
孩子 鲍鹏山
1个回答2024-02-15 13:50
大人们为了生计去远方奔波,留下孩子在家乡。本应是天真无邪,快乐幸福的童年,本应合家享受天伦之乐。无奈现实很残酷,生活很无奈。留给那些纯真心灵的只有对童话般的童年生活遥不可及的憧憬。
鲍鹏什么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1 22:43

没有鲍鹏什么这四字成语。鲍具体解释如下:

1、软体动物,贝壳椭圆汪氏形,生活在海中。肉可以吃。贝壳可入药,称石决明。也叫鳆,俗称鲍鱼、鳆鱼。

2、姓。

鲍组词:鲍螺、鲍激纯林、管鲍、鲍肆、鲍嘉、鲍叔、鲍老、鲍人、二鲍、鲍谢、鲍鱼、鲍酪、颜鲍、腐鲍、鲍庾、翫鲍、鲍舍、鲍气、鲍室、鲍靓、颜鲍、周鲍、鲍羹、沈鲍

扩展资料

鲍象形文字

部分词语解释

1、鲍林:[bào lín] 

美国化学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曾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会会长。首先提出化学键既有共价性,又有离子性。

2、二鲍:[èr bào] 

指 后汉 鲍永、鲍恢。

3、鲍人:[bào rén] 

周官名。主持制革工作。

4、鲍酪:[bào lào] 

亦作“鲍螺”。一种由 鲍 氏创制的乳酪饼。

5、明陵咐颜鲍:[yán bào]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 鲍照 的并称。借指高才之士。

鲍鹏什么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18:43

没有“鲍 鹏 什么”的成语。含“鲍”的成语只有8个:

含“鹏”的成语只有11个:

1、鲍 鱼 之 肆 

【拼音】: bào yú zhī sì

【解释】: 鲍:咸 鱼;肆:店 铺。卖 咸 鱼 的 店。比 喻 坏 人 成 堆 的 地 方。

【出处】: 汉 · 刘 向《说 苑 · 杂 言》:“与 恶 人 居,如 入 鲍 鱼 之 肆,久 而 不 闻 其 臭,亦 与 之 化 矣。”

【拼音代码】: b y z s

【近义词】: 鲍 鱼 之 次

【反义词】: 芝 兰 之 室

【用法】: 作宾语;指 坏 人 聚 积 的 地 方

【英文】: a fish market


2、鹍 鹏 得 志

【拼音】: kūn péng dé zhì

【解释】: 鹍 鹏:传 说 中 的 极 大 的 鱼 和 鸟。比 喻 有 大 志 的 人 得 到 施 展 的 机 会。

【出处】: 元 · 关 汉 卿《陈 母 教 子》第 一 折:“您 端 的 似 鹍 鹏 得 志 秋 云 长。”

【拼音代码】: k p d z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 人 成 功

 


鲍鹏山讲孔子打动我的地方
1个回答2023-11-19 01:25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一讲,鲍鹏山讲孔子,到底怎样打动我,首先鲍鹏山是个评书大师,他讲评书,我是真的饱受打动,真的,其次,他讲的语言孔子通俗易懂,这也是他打动我的地方,最后就是因为,不仅我能学到知识,还可以再听的同时画画,感谢鲍鹏山老师。

      但不得不说,有些地方他说的不一样,貌似和《史记》写的不一样,但貌似其他书上有记载,比如说他讲孔子见南子,众所周知,南子是个非常骄傲的女人,而孔子在去卫国的时候,子路说孔子喜欢南子,但鲍鹏山讲的是,孔子竟然对南子有好感,然而,最后孔子向天发誓,那一点却不一样!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鲍鹏山看了另一本书,通过另一种方式学习到了这一种说法!

      然后第二个打动我的地方是鲍鹏山讲的夹谷之会,所以说跟电影中讲的不一样,但真的特别生动,仿佛自己就在夹谷感觉自己就像是孔子,来跟齐王对峙,这真的很有内味!鲍鹏山老师的一个“跳”字,就可以体现到当时战况是有多么的焦灼,然后孔子又如英雄般的上前的感觉,你估计看电视剧,都觉得鲍鹏山老师讲的孔子,那可比电视剧演的生动了有一亿多倍(夸张手法),他讲的故事永远都是让人,听着方便,容易懂,最终还让人学会了很多,所以说,这个是真的良心!

    之后是第三个打动的地方,他的情绪非常到位,比如说夹谷之会,它会显得非常的危险,就那种语气带给人一种危险感,然后再比如说,孔子见南子,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情绪?首先两个人本来谈的不太合,所以鲍鹏山老师就语气显得非常的低沉,之后两个人发现对方都是知音,鲍鹏山老师的语气就会变得非常快乐!

    鲍鹏山老师的第四个打动我的地方是,他讲故事的生动性那简直就是接近于100%为什么生动呢?比如说,他讲子路问孔子君子是不是也需要永的故事,而他就把视角切换到孔子,或者是子路的身上,以及其他的人,总之就是什么时候谁最重要,就把视角转移到谁身上,这一点也是他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这简直就是,一个字:绝!但有人还会问我,为什么这叫生动?因为他用词用的非常符合地方,比如说孔子训子路就用教训这个词,孔子跟颜回非常的快乐时就用高兴这个词,孔子见男子,他们非常低沉就用低沉这个词,这也是他讲孔子非常生动的原因!

    第五个震撼我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学问真高啊!他学问高到了哪里呢?就是他每讲一个故事,联系到一个人物,他就会讲一讲那个人物的故事,就比如说他的出生怎么样什么的?这也就可以凸显出的非常文化,然后就可以显出他是博览群书的,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尊敬,这也就是鲍鹏山讲孔子震撼我的地方!
读鲍鹏山《孔子传》有感
1个回答2023-11-27 03:29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那孔子是我们绕不开的一座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四书五经”这九本书,八本跟孔子有直接关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剩下的一本是《孟子》,但儒家学说一脉相承,没有孔子,就没有孟子。所以,孔子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的位置。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文化的一个伟大的代表性符号。

        本次我们学校共读的《孔子传》,是鲍鹏山先生的最新作品。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纵观全书,孔子的每一个十年,都度过得充实而又意义。“仁”、“信”、“忠”、“恕”这些信条,贯穿于他伟大的一生。其中,在《孔子传》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十而立”部分。通过这一章的细致阅读,我才发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是古代伟大的老师,不止因为他创办了私学。决定一个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是人心,而人心是教育塑造的。孔子对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了教育的重要性。

       其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们每个人孩提时代都背过的一句话,但是鲍鹏山先生却赋予了这句话更深刻的含义。他认为,“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有头脑,有眼光,对人间是非、善恶美丑有价值判断力。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还要教学生能判断是非。有了思想的方法,有了判断是非的立足点——价值观,并以此去甄别、判断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才算是知新。只有既能温故,又能知新的人,才配做老师。只有知新的人一一能根据正确的价值观对纷绘世事做判断的人,才是真正的立起来的人。否则,光有知识,只能算是立起来的书橱。”

       按照这样的标准,二十岁的孔子虽然也勤勉好学,能做到“入太庙,每事问”,能做到在没有接待外宾时,追去国宾馆请教郯子,但勤学好问只能算“温故”,三十岁的孔子才能说“知新”,所以孔子到三十岁时,才去做老师。从此,他不仅自己获得了自由,还培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独立知识分子。通过教学这样的方式,孔子介入政治,干预社会,推行主张,宣传思想,实现理想。而独立知识分子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表明这个社会有了道义的阐释者、承担者和弘扬推广者。

       纵观孔子的教学思想,最出名的当属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什么样的阶层,什么样的家庭,他都收入麾下,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在实际教学中,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是给予不同的回答。对待鲁莽的子路,孔子要求“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于胆怯的冉求,孔子却鼓励他“闻斯行之”。因为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哪怕是同一件事,有人需要鼓励,有人需要告诫。

       对于不同学力的学生,孔子在教学要求上也有着不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在说,人的基础有好差之分,悟性也有高低之别。基础好一点的人,可以多讲一点;基础差一点的,可能就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悟性高的人,可以讲深一点;悟性浅的,可能要从小事情上着手。现在,我们虽然不能达到这样“小班教学”,完全因材施教,地点多变的美好场景,但是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力,去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是我们依旧可以去学习的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先明确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教学内容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从而让学生通过努力和挑战,逐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除了学业以外,孔子还格外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论语》里,我们甚至能看到德育的内容。“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作为老师,需要教人走正道,做正派人,因为“罔之生也幸而免”,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生,也一代一代大师迭出。

       读完《孔子传》,我会发现,即使是在几千年后,教学的受众、环境、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改天换地的今天,孔子所提倡的教育观也依旧适用。身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今年我在给毕业班学生做学习适应性分析量表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生中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尚可,但是从量表上看,他们的学习热情普遍缺乏,学习计划方面,也总是虎头蛇尾,缺乏学习毅力。缺乏学习热情,就容易把学习当做是老师和家长驱遣逼迫做的事;欠缺学习毅力,就难以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培养不了,又直接导致他们的学力慢慢下降,这是一个隐形的恶性循环。所以,针对毕业班的教学提升工作,我们也务必要做到制定不同的计划,针对不同学力和情况的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和多彩的活动体验,先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见证到自己的改变,发现自己的巨大潜力,才能真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慢慢成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