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孔子传》有感

2023-11-27 03:29

1个回答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那孔子是我们绕不开的一座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四书五经”这九本书,八本跟孔子有直接关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剩下的一本是《孟子》,但儒家学说一脉相承,没有孔子,就没有孟子。所以,孔子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的位置。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文化的一个伟大的代表性符号。

        本次我们学校共读的《孔子传》,是鲍鹏山先生的最新作品。这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纵观全书,孔子的每一个十年,都度过得充实而又意义。“仁”、“信”、“忠”、“恕”这些信条,贯穿于他伟大的一生。其中,在《孔子传》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十而立”部分。通过这一章的细致阅读,我才发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是古代伟大的老师,不止因为他创办了私学。决定一个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是人心,而人心是教育塑造的。孔子对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奠定了教育的重要性。

       其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们每个人孩提时代都背过的一句话,但是鲍鹏山先生却赋予了这句话更深刻的含义。他认为,“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有头脑,有眼光,对人间是非、善恶美丑有价值判断力。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还要教学生能判断是非。有了思想的方法,有了判断是非的立足点——价值观,并以此去甄别、判断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才算是知新。只有既能温故,又能知新的人,才配做老师。只有知新的人一一能根据正确的价值观对纷绘世事做判断的人,才是真正的立起来的人。否则,光有知识,只能算是立起来的书橱。”

       按照这样的标准,二十岁的孔子虽然也勤勉好学,能做到“入太庙,每事问”,能做到在没有接待外宾时,追去国宾馆请教郯子,但勤学好问只能算“温故”,三十岁的孔子才能说“知新”,所以孔子到三十岁时,才去做老师。从此,他不仅自己获得了自由,还培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独立知识分子。通过教学这样的方式,孔子介入政治,干预社会,推行主张,宣传思想,实现理想。而独立知识分子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表明这个社会有了道义的阐释者、承担者和弘扬推广者。

       纵观孔子的教学思想,最出名的当属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什么样的阶层,什么样的家庭,他都收入麾下,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在实际教学中,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是给予不同的回答。对待鲁莽的子路,孔子要求“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于胆怯的冉求,孔子却鼓励他“闻斯行之”。因为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哪怕是同一件事,有人需要鼓励,有人需要告诫。

       对于不同学力的学生,孔子在教学要求上也有着不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在说,人的基础有好差之分,悟性也有高低之别。基础好一点的人,可以多讲一点;基础差一点的,可能就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悟性高的人,可以讲深一点;悟性浅的,可能要从小事情上着手。现在,我们虽然不能达到这样“小班教学”,完全因材施教,地点多变的美好场景,但是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学力,去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是我们依旧可以去学习的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先明确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教学内容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从而让学生通过努力和挑战,逐渐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除了学业以外,孔子还格外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论语》里,我们甚至能看到德育的内容。“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作为老师,需要教人走正道,做正派人,因为“罔之生也幸而免”,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生,也一代一代大师迭出。

       读完《孔子传》,我会发现,即使是在几千年后,教学的受众、环境、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改天换地的今天,孔子所提倡的教育观也依旧适用。身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今年我在给毕业班学生做学习适应性分析量表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学生中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尚可,但是从量表上看,他们的学习热情普遍缺乏,学习计划方面,也总是虎头蛇尾,缺乏学习毅力。缺乏学习热情,就容易把学习当做是老师和家长驱遣逼迫做的事;欠缺学习毅力,就难以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培养不了,又直接导致他们的学力慢慢下降,这是一个隐形的恶性循环。所以,针对毕业班的教学提升工作,我们也务必要做到制定不同的计划,针对不同学力和情况的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和多彩的活动体验,先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见证到自己的改变,发现自己的巨大潜力,才能真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慢慢成长。
相关问答
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1个回答2024-03-13 15:00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狗。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人心中都...
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5-01 10:44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
全文
鲍鹏山讲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最经典的“老鲍有料”语句摘抄
1个回答2024-01-23 00:41
1、再难再苦 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圣人的成长 不是一帆风顺的 3、教育孩子 尤其是对于男孩子 更不能娇生惯养 4、打击可以毁灭庸人 但同样豪杰之士 却在打击中可以 百炼...
全文
在那里能够看到《鲍鹏山说孔子》完整视频
1个回答2022-04-07 12:22
土豆应该有吧
鲍鹏山《孔子传》(七)
1个回答2023-12-03 19:19
        自孔子37岁从齐国返回鲁国, 一直到50岁,这期间共十四年,孔子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培育弟子身上,也因此,孔子的名声越来越远播,他的弟子也越来越多。他一生中最杰出的弟子大多数...
全文
孩子 鲍鹏山
1个回答2024-02-15 13:50
大人们为了生计去远方奔波,留下孩子在家乡。本应是天真无邪,快乐幸福的童年,本应合家享受天伦之乐。无奈现实很残酷,生活很无奈。留给那些纯真心灵的只有对童话般的童年生活遥不可及的憧憬。
鲍鹏什么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1 22:43
没有鲍鹏什么这四字成语。鲍具体解释如下: 1、软体动物,贝壳椭圆汪氏形,生活在海中。肉可以吃。贝壳可入药,称石决明。也叫鳆,俗称鲍鱼、鳆鱼。 2、姓。 鲍组词:鲍螺、鲍激纯林、管鲍、鲍肆、鲍...
全文
鲍鹏什么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18:43
没有“鲍 鹏 什么”的成语。含“鲍”的成语只有8个: 含“鹏”的成语只有11个: 1、鲍 鱼 之 肆  【拼音】: bào yú zhī sì 【解释】: 鲍:咸 鱼;肆:店 铺。...
全文
鲍鹏山讲孔子打动我的地方
1个回答2023-11-19 01:25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一讲,鲍鹏山讲孔子,到底怎样打动我,首先鲍鹏山是个评书大师,他讲评书,我是真的饱受打动,真的,其次,他讲的语言孔子通俗易懂,这也是他打动我的地方,最后就是因为,不仅我能...
全文
钱穆的孔子传和鲍鹏山的孔子传哪本好
3个回答2022-06-16 03:03
The Second World War had begun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