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名言集锦简短

教育理念文案短句 教育理念名人名言集锦
1个回答2023-11-23 19:41
1、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3、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

4、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5、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赫钦斯

8、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9、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1、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老师最向往的地方,使学生对老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2、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13、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14、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15、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6、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7、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18、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19、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20、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2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2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2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4、欺欺艾艾,口讷之称;喋喋便便,言多之状。——程允升

25、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26、母亲是英勇无畏的,当事情涉及到她所诞生的和她所热爱的生命的时候。——高尔基

27、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28、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克鲁劳

29、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30、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31、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32、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马卡连柯

33、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3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37、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谚语

3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39、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40、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41、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理念文案短句 教育理念名人名言集锦
1个回答2023-12-21 04:41

1、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3、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

4、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5、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赫钦斯

8、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9、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1、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老师最向往的地方,使学生对老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2、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13、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14、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15、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6、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7、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18、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19、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20、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2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2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2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4、欺欺艾艾,口讷之称;喋喋便便,言多之状。——程允升

25、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26、母亲是英勇无畏的,当事情涉及到她所诞生的和她所热爱的生命的时候。——高尔基

27、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28、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克鲁劳

29、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30、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31、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32、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马卡连柯

33、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3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37、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谚语

3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39、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40、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41、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理念文案短句 教育理念名人名言集锦
1个回答2024-01-06 22:08
1、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3、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爱因斯坦

4、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5、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赫钦斯

8、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9、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1、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老师最向往的地方,使学生对老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12、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13、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14、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15、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6、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7、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18、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19、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20、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2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2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2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4、欺欺艾艾,口讷之称;喋喋便便,言多之状。——程允升

25、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26、母亲是英勇无畏的,当事情涉及到她所诞生的和她所热爱的生命的时候。——高尔基

27、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28、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克鲁劳

29、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30、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31、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32、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马卡连柯

33、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3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37、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谚语

3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39、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40、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41、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理念 简短经典
1个回答2024-02-14 05:14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3、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4、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5、教育是事备缺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6、仿姿辩老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老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

7、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8、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9、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10、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11、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12、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3、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4、非学无以立身,非册贺教无以立国。

15、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16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

17、培养优秀苗子,造就有用人才。

18、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优秀的苗子。

19、培养优秀的苗子,社会有用的人才。

20、办出幼稚的院校,教出健康的孩子。

教育理念 简短经典
1个回答2024-03-15 12:26

1、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2、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3、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5、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8、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9、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

10、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1、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2、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3、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14、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

15、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16、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17、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18、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19、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教育理念 简短经典
1个回答2024-03-15 16:47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3、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4、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

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6、老师的加法是增加桥粱,老师的减法是减少荒凉。

7、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8、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9、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10、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11、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12、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3、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4、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15、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16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

17、培养优秀苗子,造就有用人才。

18、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优秀的苗子。

19、培养优秀的苗子,社会有用的人才。

20、办出幼稚的院校,教出健康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理念简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4 07:47

幼儿园五大教育理念:

一、健康: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三、社会: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四、语言: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五、艺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在原来已取得成功教育方式进一步改进,在保持鼓励顺应小朋友“玩”的天性,激发好奇心,对传统经典文化学习这三点核心教育理念外,针对适应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以下五点:

1、培养探索的精神和发掘新知识的习惯。爱因斯坦认为孩子们应当在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去探索新的知识,并养成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习惯。

2、重视语言能力,在孩子的成长玩乐中接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重视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自己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独立化解同伴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孩子懂得如何更好地融入团队,并使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情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独立判断能力,让儿童成长过程通过引导方法让他们独立思考、分析,独立去判断;力求让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独立的判断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更全面的发展。

5、注重个性的发展,主张教育工作者应想尽办法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兴趣,解决各种问题,并定期观察每个孩子的特性,他们的不同长处,他们在玩乐中的不同表现,对身边事物的不同理解,他们遇到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等。

进而由教育工作者为学生记录数据,分析他们各自的长处并制定教育计划,而非以同样的作业形式来要求每个不同的儿童。

幼儿园教育理念简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3 22:35

幼儿园教育理念简短有如下:

1、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2、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孩子,而不是用高度来命令孩子。

3、教师要先具备宽容、豁达、乐观、积极、大气的人格魅力。

4、多向周围教师学习、多看书,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积极提升文化素质。

5、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6、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

7、对待家长,教师要冬天般的冷静思考,要春天般的温馨沟通,要夏天般的热情工作,要秋天般的美好憧憬。

8、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对前途的希望、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水准。

自然教育的自然教育小锦囊
1个回答2024-01-23 00:34

1.自然教育就是完全的信心、完全的爱。完全的信心就是信一切自然的安排都是好的,必有它的美意;完全的爱就是爱人如己,不是交换。
2.我们常常混淆一些事情: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获得智慧;重要的不是做很多事情,而是做一点儿有价值的事情;最有价值的事情不是用最高的金钱买来的,而是白白得来的;重要的不是自我实现,而是免于恐惧、获得平静;重要的不是忙碌一生,而是获得丰富的人生;重要的不是富足的才能分享,而是分享才能丰富。
任意起点,无限高度
任意起点,无限高度
任意起点,无限高度,自然教育揭示儿童无可限量的天赋本能与发展的多样性。

[浅谈全纳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教学理念集锦简短
1个回答2023-11-29 01:25
  摘 要 “随班就读”是我国目前实施全纳教育理念的一种特殊教育主要形式。本文描述“随班就读”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的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并对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关键词 随班就读 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普通学校正常班级,依据儿童年龄安置残疾学生,通过适应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 满足学生不同的风格和学习速度,确保每个残疾儿童受到高质量教育,进而构建起一个多样化、丰富性、多元化的特殊教育教学模式。①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所采取的一种主体形式,这种形式也顺应了国际上全纳教育的潮流。
  1 “随班就读”的发展历程
  1.1 “随班就读”的提出
  1988年11月在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在报告中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三种主要形式的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和模式。
  1.2 “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
  1.2.1 政策和做法
  (1)入学的要求:对所有那些可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特殊儿童(如有听力语言、视力、以及智力轻度障碍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但随班就读儿童人数不得超过3人。
  (2)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学要求: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使用的教材都与普通儿童无异,但某些特殊儿童(如盲童)的教材,会根据不同教育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在教学形式上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开展平日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学;并增设辅导员教师一职,协助普通班级教师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估特殊儿童的进步情况等。
  (3)随班就读班级中对教师资格及其专业素养的要求:担任随班就读班级中的教师一般都是业务水平好和思想觉悟高的教师,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针对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
  1.2.2 所取得的成绩
  多年以来,中国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使适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2000年统计,中国适龄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23万人;在盲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及辅读班等特殊学校就读的儿童仅13、83万人。在实施一体化教育前,只有1%~2%的学生能受到特殊教育,在开展随班就读之后,有10%的学生接受到特殊教育。
  1.2.3 困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都已广泛开展了随班就读工作,但取得的成效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取得的成效较大,但其它欠发达地区收效甚微。
  (1)班级的规模:在城市的重点中、小学中,每个班级的学生平均下来有50人左右,多的甚至达60、70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班就读实际上就变成了现在有些人所谓的“随班就坐”、“随班混读”。
   (2)班级教师:首先,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本身学历不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是:小学教师要求具有中师学历,初中教师要求具有大专学历。即便是这样,也还有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其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再次,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
  (3)学生个体方面: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由于自身残疾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由于自身的残疾,因而心理压力大,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缺少自信,以及向上的内趋力;缺少坚强的意志品质,缺少战胜的勇气和毅力。
  (4)家庭教育方面:有些正常儿童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对随班就读中的有特殊需要儿童排斥和歧视;有些特殊儿童家长本身就是残疾人,根本无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能给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环境。
  2 解决途径
  (1)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全纳教育理念给了我们正确的实践指导,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都有享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是教育民主的基本保障。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来自于社会上对差异的偏见和歧视。只有转变我们的观念,让它指引我们勇于变革。
  (2)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给予行政政策支持。针对我国现今的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全纳教育思想的宣传力度,并把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是否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学校总体工作中的一个指标,以行政干预为手段,确保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特殊教育专业人员队伍,为随班就读的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3)师资培训。教师在教育系统中是最具价值、最强有力的资源。加强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老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更是随班就读工作得以实施的保证。首先,国家可以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其次要求普通师范院校开设一些特殊教育的专业。
  (4)教育学生自身。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普通学生,学校应该正确引导,积极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真心理解和尊重那些随班就读的孩子。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学校要积极培养他们勇于拼搏、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能够自信、自尊和自强。
  (5)家园共育。学校应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好孩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另外学校还应开展各种家长学校、及家长会活动,宣传全纳教育理念,提升家长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和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力,使家长能够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项工作,共同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期待着能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让更多人理解特殊教育,为特殊儿童营造一个公正而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我们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注释
  ① 金�.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6(2):53.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中国特殊教育,2004(5):16-19.
  [2] 肖非,戚克敏.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重视特教师资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09(5):4-7.
  [3] 七田怜,吕晓彤,高桥智.中国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现状和课题:北京小学的实地调查[N].中州大学学报,2008.6.
  [4] 田友谊.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的应然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17.
  [5] 丁勇.全纳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内涵和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8):24.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