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简爱是名著吗,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简爱人物形象
1个回答2023-02-06 08:46
应该可以说是名著。
中外名著人物形象赏析
1个回答2024-04-18 20:00
呃。。。你是说孙悟空和拿破仑。。。?呔!吾乃河东关云长是也!俺。。。俺。。。是秦。。。叔宝。。。
如何分析小说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1个回答2023-05-17 10:04
作者:江新民
本文主要谈谈精读名著的问题,选取“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视角。主要从三方面简要分析。(1)了解刻画人物手段的多样化的特点。与其他文体相比,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更为多样化,它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采取和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记录人物命运和历程。具体来说,小说刻画人物手段的多样化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说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把笔锋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对人物复杂心理以致最细微的心态变化和最隐蔽的思想潜流做淋漓尽致的披露。如《红楼梦》中对黛玉的刻画。 其次,作者还能站出来对人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另外,小说刻画人物还能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直接与间接相交错等等。特别是它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能够超越时空,无所不至,无限无涯。小说在时空艺术处理上的这种开放性,突破了自然的时空形态,而重构起了新的时空形态,如秋日晴空变幻万端的云彩,灵动自由,多姿多彩。 (2)主次人物关系的分析。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大都以集中的笔墨,着力刻画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以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作为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焦点,并随之配置和描写一些必不可少的其他次要人物,组成一个以主要人物为主体的相互衬托、相互作用的形象体系,从而对社会生活惊醒广泛的艺术概括。在指导阅读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理清人物和主题的关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往往最能表现作品主题。因此,要使学生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主次人物关系。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直接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酷、金钱万能这一主题的人物是菲利普夫妇而不是于勒。 二是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上来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一般是其他人物所围绕的中心人物。 三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来分析。任何一个小说家的主观意图大都是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体现的。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除了参考有关资料外,主要还需要通过对作品本身及其所描写的人物进行具体分析。
名著阅读中人物形象分析
1个回答2022-04-16 21:36
哥们上网查下就OK了,分给我了吧,嘿嘿,
人物形象分析怎么分析?
1个回答2024-02-07 10:43

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 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 (具有深层含义 )的描写词语。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 情节和环境, 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 从 某个角度而言, 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 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 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 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 简而言之, 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 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 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 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 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

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 ××是一个 (人物性格 )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 )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 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 “工人” 、“农民” 、“小市民 ” 、“手工业者 ”⋯⋯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 “社会 矛盾” 与“现实生活 ”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 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 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扩展资料

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

世界名著人物分析
1个回答2024-03-08 04:36
夏洛克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由于夏洛克极力阻止她的女儿杰西卡和罗兰佐恋爱,以至于杰西卡和罗兰佐私奔。在得知他的女儿逃跑后,身为富豪的他竟因为一点钱而这样诅咒他的亲生女儿:“她干出这种不要脸的事来,死了一定要下地狱。”“哎呀,糟糕!糟糕!糟糕!我在法兰克府出两千块钱买来的那颗金刚钻也丢啦!咒诅到现在才降落到咱们民族头上;我到现在才觉得它的厉害。那一颗金刚钻就是两千块钱,还有别的贵重的贵重的珠宝。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吗?哼,我不知道为了寻访他们,又花去了多少钱。你这你这——损失上再加损失!贼子偷了这么多走了,还要花这么多去寻访贼子,结果仍旧是一无所得,出不了这一口怨气。只有我一个人倒霉,只有我一个人叹气,只有我一个人流眼泪! ”

  但实际上,他也是个可怜而悲哀的人,因为是犹太人,虽然长于威尼斯,却到处遭人排挤,甚至有人骂他是犹太狗,这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悲哀的人物正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而莎士比亚则成功地痛过这出喜剧将这一个社会矛盾集中地表现出来,也使得夏洛克成为了“世界文学作品四大吝啬鬼”中塑造形象最成功、最生动形象的人物。
分析泰戈尔《金色花》孩子形象的分析(为何变成金色花?形象特点?)
1个回答2024-03-07 15:44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第一段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本段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专注的神情,正是表达对妈妈的爱。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这三段连用两个“当你”表现了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他想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孩子调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现了出来。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表现出妈妈惊喜的神情。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表现出孩子撒娇、调皮的神情。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难点精讲
《金色花》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中国古典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1个回答2022-09-16 09:57
中国古典名著人物多为虚构,此类文字多如牛毛,随意粘贴,好不快哉!
童年 人物形象分析
1个回答2024-02-08 20:49
外祖父:粗暴
外祖母:善良,慈爱
我:倔强,执著
两个舅舅:自私,残暴
我的母亲:坚强
高老头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1个回答2023-01-24 08:49
他是一个吝啬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