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登泰山记》

想看看大家是怎么翻译的(姚鼐《登泰山记》节选)
1个回答2023-01-23 15:41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央谷环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说的环水了。我开始沿着以进入,道少一半,越中岭,再沿着西边的山谷,终于到山顶。古时候登山,沿东谷进入,路上有天门。东谷的人,古代叫做天门溪水,我所不到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悬崖限挡路的人,世上的人都叫做天门。路上云雾弥漫冰滑,几乎无法登上台阶。等到登上,苍山背雪,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墙,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腰处的云雾如果带着这样。
姚鼐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0 13:15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官刑部广东司郎中,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馆开,出任纂修官,曾撰写书录91篇,于道光十二年(1832)汇为《惜抱轩书录》4卷,为其藏书跋尾题记之属。有《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1册。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40年。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论者称他辞近方苞,理深于刘大櫆,三人均为桐城籍,世称“桐城派”。家有藏书楼名“惜抱轩”,藏古文、经、史、字画居多,藏书印有“鼐”、“大季氏”、“惜抱轩藏书印”等。著有《惜抱轩文集》。选辑有《古今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抄》。

苏轼《石钟山记》、姚鼐《登泰山记》与《游褒禅山记》相比有何异同?
1个回答2023-01-31 01:41
同:都是写山水的。
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游褒禅山抒发尽志、尽物、尽力无至可以无悔之叹,借古书之不传议深思而慎取;苏轼的《石钟山记》写景之余,叹郦道元之简,笑李渤之陋。姚鼐《登泰山记》写了泰山的位置,登泰山的经过,泰山观日出,泰山其他古迹,泰山的自然环境,只采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未见一字抒情、议论之语,无有纯净、寂静心境不可能如此。
山行 【清】姚鼐 一诗的解释
1个回答2022-11-10 17:28
布谷飞飞劝早耕,
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水田放水声。

【注释】:
山村四月,阳光明媚,耕锄破土,水声叮咛,读之令人心胸豁然。
《方苞姚鼐集》全文翻译
1个回答2022-10-02 06:55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登泰山记】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2 02:51
  泰山,位于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奇观,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登攀的人.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很值得一读.在他的笔下,日观峰那雄浑的气势,泰山日出时那壮美而又柔和的色彩,作者那顶风冒雪的动人经历,得到了形象而准确的描摹,生动而细密的表述.因此,无论是构思还是文笔,它都是无愧于前人而对来者又有所启发的一篇杰作.
  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用移步换形之法,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本文题目名为《登泰山记》而不用一般的“游泰山启巧漏记”,就意在表明,他着重写的是“登览”.事实上也是这样,作宽团者就是按登览这条主线移步换形,组成四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而悄烂在这幅山水长卷中又以日观峰为主体,从而使整个长篇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隔,引人入胜.
  姚鼐先生富有诗意,因而他的诗意在艰难中,不像我们在浮薄中.他是用他的足来丈量、来体会在绘画上我们所能够见到的中国传统的山水,他绝不像我们人为显示意识层的艰难意识而在家里挂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山行图”.在那个漫天风雪的时候,他与自然周旋着,在漫漫长途中,他快乐着,他也知道他的面前有可能要被风雪所吞没,但他还是从艰难中走出来.就我看来,只有这样方能领会泰山的美.
  一个人只有亲身体验,亲身去观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美.这是我对登泰山记的感悟.
登泰山想到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0:03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版,不可动摇.
不识权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开讲啦中登泰山的哪1位
1个回答2024-02-18 19:22
可以问度娘的,是陈州。
登泰山的名人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3-18 00:12

历代帝王对泰山都非常尊崇。相传,古时有七十二代君主都是在泰山上会诸候,定大位。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登泰山封禅后,秦二世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达、安帝刘户、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曾登上泰山进行过封禅。其中汉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历登山六次。

泰山不但为历代封建帝王尊重,也为文人骚客所敬仰。春秋的孔子、魏时的曹植、汉时司马迁、晋朝陆机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赞颂泰山的诗文。历代文人称赞泰山的诗词歌赋约一千余篇,石刻碑记随处可见。

杜甫最有名的 望岳 就是登临泰山而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呢?杨朔的散文 写泰山挑夫的文章 也很有名。

登泰山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29 17:30

登泰山主要讲的就是在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攀登泰山,以求得来年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