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道德经全文及注释

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中“有”和“无”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11-05 17:03
王弼基本赞同老子的有生于无的观点,
求道德经全文加注释 谢谢
1个回答2023-07-14 15:17
哦 我的网络硬盘有
道德经十五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1个回答2024-03-13 05:27

道德经·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译文对照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晌液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就像冬天里涉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春谈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宴森物故更新。

请问有没有版本把道德经里王弼的注也译成白话文的?我看的版本只译道德经原文,王弼的注没有译文。
1个回答2022-06-05 18:00
应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吧。中间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来,圣人一点也不肆意妄为,总是和百姓一条心。
道德经六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
1个回答2024-03-05 12:28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注释

奥:藏,含有庇荫的意思。

市尊:换取尊位。

加入:高过他人,亦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意思。

何弃之有:即“有何弃之”,有什么可抛弃的。老子认为恶人可以转变,世上不应有被抛弃之人。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

拱璧:极为珍贵的大玉

道德经赏析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王弼道德经为什么是通行本
1个回答2022-12-05 10:25
因为这个道德经是想让更多人熟知。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解释
1个回答2023-07-20 01:16
天庭给孙悟空封了个小官,孙悟空不服,自封为齐天大圣
请问汉代王弼对道德经的注解容易看懂吗
1个回答2022-12-12 02:54
王弼是非常著名的学者。他的注解不容易看懂,一是文字深奥,二是引经据典,典故多,三是内容比较枯燥。我推荐你读一下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如钱穆、南怀瑾、郭沫若等人的。
评价韩非子/河上公/王弼注《道德经》?
1个回答2022-09-15 02:55
韩非子《解老》、《喻老》是借老子的话来支撑他的思想观点,没有尊重老子《道德经》的本意来解释。王弼注《道德经》是按他的玄学思想来玄化了《道德经》,即把《道德经》神化、复杂化、更加难懂了,本来,直接读《道德经》原文,还能读懂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看了王弼的注解,你可能这百分之一二十或二三十却减少了,总之,帮助少阻碍大;2000多年来,采用王弼注解的最多,而受他阻碍的也最多,许多明显不合情理的解释也跟着照样解释,比如《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恒)道”,跟着王弼说(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道不可说;什么样永恒的道不可道不可说,只有我们没有搞清楚的永恒道不可说,凡是搞清楚了的永恒道都可说;如果硬要说老子那个永恒的大道不可说,这也是睁着眼说瞎话嘛,老子明明对它进行了很描写描述嘛!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主要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2-09-07 15:06
我也在找- -。。。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