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五猖会至少二十处批注,谁有啊?
1个回答2023-03-03 15:35
二十的时候回来的啊!
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剧情概括
1个回答2024-03-12 06:03
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朝花夕拾中无常的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2-12-02 04:51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2-05-16 10:28
不好意思,没看过
朝花夕拾五猖会讲什么?
1个回答2022-09-06 17:01
讲作者想去看会,但他的父亲却要他写完字才给去,所以激发了他的欲望心。
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7 14:57
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内容: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此时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问题?
2个回答2022-11-23 16:40
上面的注意他最后还是去看了,岂不知苦尽甘来,这种甜味又非寻常~
他之所以觉得无趣大多是对五猖会的期望太高,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心存埋怨。
朝花夕拾五猖会的中心思想
1个回答2023-01-17 00:08
ryryryrtyyryryrtyryryryryryryry
朝花夕拾五猖会下一篇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0 13:43
朝花夕拾五猖会下一篇是《无常》
《朝花夕拾》作品目录

作品名称
写作时间

小引 1927年5月1日
狗·猫·鼠 1926年2月21日
阿长与山海经 1926年3月10日
二十四孝图 1926年5月10日
五猖会 1926年5月25日
无常 1926年6月23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926年9月18日

父亲的病
1926年10月7日

琐记
1926年10月8日

藤野先生
1926年10月12日

范爱农 1926年11月18日

后记
1927年7月11日
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9 13:07

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记叙了“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文章以迎神赛会的习俗为背景,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文章记叙了作者童年在故乡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文章以迎神赛会的习俗为背景,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文章通过对比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开头,鲁迅先生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对五猖会的期待和兴奋。五猖会是一个传统的庙会,通常在农历五月五日举行。鲁迅先生的家乡绍兴每年都会举办五猖会,吸引着很多人们前来参加。对于孩子们来说,五猖会是一个可以尽情玩耍、享受快乐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然而,对于鲁迅先生来说,五猖会却成为了他童年时期的痛苦回忆。在文章中,鲁迅先生描述了自己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场景。父亲要求他必须在五猖会前背诵完《鉴略》,否则就不带他去看庙会。鲁迅先生拼尽全力背诵,但最终还是无法完成父亲的期望,错过了五猖会。

这个情节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摧残。在那个时代,孩子们被迫学习儒家经典,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而忽略了他们的天性和兴趣爱好。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奴隶。

鲁迅先生通过对童年时期的回忆和描写,揭示了封建教育的弊端和危害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天性,而且使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封建礼教的奴隶,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无法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

总之,《朝花夕拾·五猖会》这篇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对自由、天性的追求。通过回忆童年时期的经历,鲁迅先生揭示了封建教育的弊端和危害。我们应该反思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类似问题,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