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课文原文

课文题目是牛和鹅的主要写了我和谁之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7:06
牛和鹅主要足写我和我家她之间的故事。
牛和鹅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2-28 23:43

牛和鹅一文主要讲了我童年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牛和鹅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3-08 00:56

牛和鹅一文主要讲了我童年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牛和鹅课文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11 12:28

牛和鹅主要记述了“我”见到鹅时: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说明“我”怕鹅。但“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轻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为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牛和鹅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
1个回答2024-03-16 13:49

牛和鹅这篇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详细如下:

牛和鹅这篇课文中的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10:25

分别是:牛怕人,鹅不怕人。

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牛和鹅》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扩展资料: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燃渗烂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喊樱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膊”等词语。

2、通皮漏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牛和鹅的课后题
2个回答2022-09-21 16:47
我们不要怕事。
我从牛和鹅这篇课文中懂得什么?
1个回答2024-04-12 12:00

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氏森山: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歼中

《牛和鹅》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扩展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春悔样缩小了。

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牛和鹅这一课是什么原因使我不再怕鹅了呢?
1个回答2022-12-08 19:26
牛和鹅:因为“我”听了金奎叔的话,所以明白了道理。
《牛和鹅》这一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4-01-18 10:34
如果只看题目,你会觉得它可能是一则寓言,但读过全文以后,我们发现,这是一篇充满童趣又富有哲理的文章。 文章由一段俗话引出牛与鹅看人的情形,进而叙述了一个故事。要把故事讲好,首先需要情节生动,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本文正是这样做的。故事与牛和鹅都有关联,其中写牛的部分却很简约,从而印证了“牛是怕人的”。故事的主要部分是以“我”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从“鹅不怕人”到“人不再怕鹅”的过程。这其中,从见到几只大鹅时的小心翼翼,到一个顽皮孩子故意招引大鹅,又从孩子们“急急逃跑”到“我”被大鹅咬住,从“我”吓得“又哭又叫”到金奎叔前来救助,直至“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叙述得有起有伏,既有童真趣味,也有现实意义。 此外,讲好故事也要在语言生动上下功夫。你看,本文的语言朴实又富有稚气,尤其是一些拟声词的使用,让情节显得生动逼真——比如顽皮孩子“吁哩哩哩”地招引大鹅,大鹅“吭吭”地叫着走来,老雄鹅“啪嗒啪嗒”地跑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等,都令人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吭吭”和“吭、吭”的使用,尽管都是拟声词,但“吭吭”只是表现叫声,而“吭,吭”除了叫声之外,还形象地表现出奔跑和啄咬的动态过程。所以有时候,“吭哧”“哼哈”之类看似并无实义的词语,如果使用得当,也能丰富表达效果,让文章更具生动性呢! 当然,本文中的细节描写也是值得留意的。比如,面对孩子们的戏弄,老牛“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大鹅听到招引的声音“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_;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等等,都是通过细节,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牛和鹅对人态度的不同,从而增强了表达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还巧妙表现了大鹅对孩子的态度的变化,从之前的“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到后来“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地走开了”,既真实记录了大鹅行走的姿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孩子不再怕鹅的心理成长历程。 至于本文的哲理意义,从文章的首尾呼应中就不难悟出。这既表现在“有什么要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什么”这段直抒胸臆的话语中,也昭示于“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的自我反省之中。而文中金奎叔的一番话,显然也是这个故事要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从这篇文章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写好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之外,情节的精心安排,语言的巧妙运用,以及细节的生动描写等,都是需要加以关注的。 来源: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