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

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相关的现象?
1个回答2024-03-16 19:51

1: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增大摩擦。2: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3: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车子出来,增大摩擦。4:在皮带传动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涂“皮带蜡”增大摩擦。5: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减小摩擦。6:车轮上的花纹,增大摩擦。7: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8:给二胡的弓上涂松香,增大摩擦。9:车轮作成圆的,减小摩擦。10:用滑轮溜冰鞋走路,减小摩擦。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27 14:25
摩擦起电表明了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 ,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单位时间从任一封闭曲面流出的电量应等于该封闭曲面内总电量变化率的负值(即等于单位时间封闭曲面内减少的电量)。如果没有电量补充,当封闭曲面内的电量全部流出后,此过程便将中止。因此,为了维持持续恒定的电流,在电量从任一封闭曲面内流出的同时,必须有相等的电量流入。换言之,恒定电流应构成闭合的没有源头的回路,这是电荷守恒定律应用于恒定电流的结果。
1843年,M.法拉第做了冰桶实验,并据此最早提出电荷守恒的观念。法拉第把白铁皮做的冰桶放在绝缘物上,用导线把冰桶外面与金箔验电器相接。用丝线将带电小黄铜球吊进冰桶内,随着小球的深入,验电器箔片逐渐张开并达到最大张角,尔后,即使小球再深入,甚至与冰桶接触,张角也不再变化。并且实验结果与冰桶内是否装有其他物质以及小球是否与之接触均无关。冰桶实验表明,其中的电荷可以转移变动,但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变有为无,总量守恒。这是电荷守恒定律第一个令人满意的实验证明。
电荷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适用于迄今所知的一切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质子和电子是正负电荷的基本单元。在各种物理过程中,电子和质子总数不变,只是组合方式或所在位置有所改变,因而电荷守恒是十分自然的。
值得指出的,近代物理学发现了大量有关基本粒子互相转化的事实。例如正、负电子e+、e-对撞湮没 ,产生两个γ光子;中子n的衰变
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及应用事例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2:37
现象: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电风扇的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应用:1、复印

2、防腐喷漆

3、印刷

4、排版

5、静电吸附
摩擦摩擦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3-27 13:07

我的滑板鞋

帆布鞋 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 歌曲
1个回答2024-02-29 05:57
《我的滑板鞋》
摩擦摩擦 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1-22 12:38
d在初高中物理中,所谓光滑接触面,就是没有摩擦的意思。实际上,二分光滑的接触面,不但有摩擦,而且摩擦还较大,这是由于接触面上两物体的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的引力很大而引起的阻力。
摩擦摩擦 下一句是什么?_?
3个回答2023-10-07 07:42
是魔鬼的步伐1!
关于重力和摩擦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3:37
一天重力走在马路上,突然碰到了摩擦力,重力说:你好!I LOVE YOU。摩擦力说:I服了YOU。
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个回答2024-02-13 02:58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关于摩擦起电
1个回答2024-02-23 02:23
摩擦产生的那些电荷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了。比如说,经过摩擦后,A的电子跑到了B上(和材质有关),结果A表现带负电,B表现带正电。当A接触高电势的物体时就会产生电子转移,就表现为静电现象减轻或消失。同样,B接触低电势点时,会有电子转移到B上,也表现出静电减轻消失。

大地也带电,带负电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大气层的电性 地球大气层的电现象,包括晴朗天气时的地球的电场、空气—地球间的电流,以及包括象闪电和圣艾尔摩火这样的闪光放电现象。在天空晴朗时大气层中也存在着稳定的电场,地球表面带有负电,高层大气带有正电,贴近地面附近的大气层的电场强度约每米10O伏特;在天空晴朗时,10公里高度上电场强度减弱到约每米5伏特。然而,在雷暴区附近以及在对流云的下面,地面上空的电场变化非常大,不仅在强度方面有很大变化,而且在电场的方向上也有很大的变化。计算表明,如果大气层的电场不能以某种方式维持,那么,它就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以电流的形式从带正电的大气层流向带负电的地球,进行中和。在二十世纪初,英国自然科学家C.威尔逊认为,地球之所以能维持着带负电,是由于雷暴作用的结果。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在整个地球表面都存在着2000个以上的雷暴。大多数雷暴的底部都带有负电,据认为,正是这些底部带负电的雷暴从地球表面把大量的正电荷攫走而使地球维持着带负电。下述事实对这一观点是一个支持:全球的雷暴总数在格林尼治日(格林尼治子午线时间的午夜开始的24小时)内的变化与晴天地球电流的变化是相同的。晴天地球电流在格林尼治时间19:00达到最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