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不定积分,第7个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1个回答2024-02-27 01:13

第(7)个还是图中第7个也就是(11)?

(7)是基本积分公式啊,(sinx)'=cosx,所以反过来积分成立

(11)利用基本的凑微分就可以了,看下图:

向左转|向右转

体积与容积的公式
1个回答2024-03-13 05:22
在应用题中,一般都是把体积当作容积
1L=1000ML,1立方分米版=1000立方厘米
1L=1立方分米=1000ML=1000立方厘米

容积的概念有别于体权积。容积是内径,体积是外径,即容积的内径是剔除了物体的厚度进行计算的。具体公式如下:
长方体容器的容积=长*宽*高(指容器内部的长宽高)就是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容器的容积=长*宽*高(指容器内部的长宽高)
圆柱容器的体积=底面积*高(容器内的底面积及高)

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即立方分米)、毫升(即立方厘米)、立方米
圆柱容器的体积=底面积*高(容器内的底面积及高)
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即立方分米)、毫升(即立方厘米)、立方米
微积分公式
1个回答2024-02-18 15:27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指导
1个回答2024-01-20 09:28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五、长话短说话缩写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如何引导孩子玩积木
1个回答2024-02-20 08:12
搭积木的活动主要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模仿能力和空间感知力。尽量让宝宝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玩法,可以很好的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积木游戏方法:积木搭高,搭火车和搭山洞。
  积木搭高
适合11个月-14个月的宝宝,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具:4-5块积木
  要求:不断鼓励孩子搭高积木。
  搭火车
  15个月以上的小宝宝练习用积木搭火车,培养协调性和想象力。
  教具:积木
  要求:先告诉宝宝火车长什么样子,一节连一节的。我们把小积木当成小车厢,一个一个排在一起,用一块不同颜色的做车头。这样可以增加手的灵活性,提高认知能力。在玩的过程中,您还可以模仿火车的叫声,提高孩子模仿能力,同时您可以找一些小图片,让孩子认识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搭山洞
  两岁以上的小宝宝练习用积木搭山洞,培养空间感知力。
  教具:积木
  要求:两块积木之间搭出一个小空隙,上面搭第三块,若宝宝不感兴趣,家长要用别的方式引起宝宝的兴趣,比如讲故事。家长只是游戏的参与者,要给宝宝留出解决问题的空间。
如何引导孩子玩积木?
1个回答2024-01-18 11:57

(1)先要给宝宝正确地示范:搭2~4块积木,让他模仿着搭。在搭的过程中,每加一块都夸奖他,用激励的语言让宝宝爱上搭积木。

  (2)先用大积木垫底,再依次用较小的积木,或磁性积木以保证他容易成功。这样宝宝在成功中体验到了快乐,良好的情绪刺激促进他往更高的求知欲发展,满足他获得成功的需要。

  (3)如果宝宝不感兴趣,你可先搭2—3块积木,只让他搭最后一块,必要时和宝宝手把手地让他搭,搭好后,立刻表扬他,并可让他推倒作为鼓励。

  (4)也可以先手把手地教他,然后换成语言指导,最后提出任务:“搭高楼”。

  (5)学会搭3~4块积木后,要及时巩固成果,保持兴趣是很关键的,而良好的兴趣是可以正确培养的。一定要变换方式让宝宝愿意继续玩。

微积分基本定理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1个回答2024-02-27 03:18

微积分基本定理推导过程:原函数,导数和微分之间的关系:从a到e是连续的,F(x)是f(x)一个原函数,从a到b增加了F'(x)*dx,从b到c增加了F'(x)*dx,这时从a到c就增加了F'(x)*dx+F'(x)*dx,以此类推,那么函数f(x)的积分就是原函数F(x)的上限e对应的F(e)减去下限a对应的F(a)的线段长度

导游词格式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18 13:52

导游词格式怎么写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导游词格式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导游词的概念

  导游词,也称旅游说明书。它是导游者向外国来宾(当然也包括国内旅游者)介绍自然景物、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时,所使用的文字材料。

  二、导游词的种类

  按内容划分,有介绍自然风景的导游词,有介绍名胜古迹的导游词,有介绍风土人情的导游词。

  三、导游词的特点

  1.说明性

  导游词要把被介绍的对象解说清楚,就不能不使用说明的表达方法,帮助游客在观看实物过程中加深印象,让他们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在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也发挥导游词的听觉作用。

  2.通俗性

  导游词是供游客听的,因此,语言要口语化,要说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切忌晦涩,文白夹杂。

  四、导游词的结构、写法

  导游词的结构由标题、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有三种有法:第一种是直接以被介绍的地点、景物和古迹为标题,如《南京市》、《故宫博物院》。第二种是以被介绍的地点、景物和古迹加“简介”、“介绍”为标题,如《桂林市简介》、《苏州园林介绍》。第三种是文章标题法,如《中华文化瑰宝一一莫高窟》。

  2.正文

  导游词的正文写法因内容不同而各有差异。如果是介绍一座城市,可以先做总体介绍,再做具体介绍,包括它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气候条件、著名景点、水陆交通等。如果是介绍一处景物或古迹,则要突出其主要特点,包括有关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有关的传说故事等。

  五、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1.要写出每一个景观的特色,让旅游者把握游览对象的独特风韵,做到身临其境。

  2.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游兴。

  3.要层次分明,叙述清晰。对方可能不了解的情况,要着重介绍。

  附范文:长城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愉快的一天。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好像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 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 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 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崇山峻岭之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八达岭也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叫褒姒,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可褒姒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游客们,这就是两个很点型的故事。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顺势走下长城。游客们!踏着这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我们单看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险峻的山岭。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下了长城。感谢游客们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
导读格式,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3 06:19

一般是用一段话先概况主要内容,接着开始分成几个点谈谈自己的思考,有时候会概括出文章的思路,然后按照文章的思路架构去填充内容,尤其是在阅读专业书籍的时候。写完思考,有可能还会用一个实例来融入所有的思考,去分析。我觉得读后感最重要的是思考部分,格式上可以不用太严格。

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1个回答2024-02-29 08:00
方程两边
同时除t
再移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