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诚信的论语

孔子的诚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3:50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文化心理的塑造者。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物资极其匮乏。而孔子却生活得很快乐,确立了自己一生的行为目标“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对于孔子而言,若是丢失诚信而取得的财富,只是过眼云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可见一切财富,在孔子心目中远远不及诚信的重要。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己也作为诚信的典范,让弟子以及后人们得益匪浅。在对待朋友的时候,孔子坚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对待自己的承诺时,孔子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在劝诫当政者时,他强调“民无信不立”;而对于无诚信之人,孔子给予的评价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那还可以算是一个人吗?满嘴谎言的人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因为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掉了诚信,你就会被排挤于社会之外,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换句话说,你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一名学生。
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与诚信相对的是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我们当然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做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的人。说到这儿,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的同学考试作弊,自欺欺人;有的同学不懂装懂,满嘴谎言;有的同学以欺骗和捉弄别人为乐;有的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瞒天过海,为偷懒找出种种借口,或者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看我以后的表现怎样怎样,可一转身就把自己的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警醒!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用“信”与“不信”来认识君子和小人,我不希望我们的同学被冠以“小人”之名。
诚信伴随着孔子的一生,他的高尚品德,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沐浴诚信的阳光,树立诚信的形象,去赢得一片最广阔的天地吧!
孔子的诚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22:02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文化心理的塑造者。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物资极其匮乏。而孔子却生活得很快乐,确立了自己一生的行为目标“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对于孔子而言,若是丢失诚信而取得的财富,只是过眼云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可见一切财富,在孔子心目中远远不及诚信的重要。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己也作为诚信的典范,让弟子以及后人们得益匪浅。在对待朋友的时候,孔子坚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对待自己的承诺时,孔子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在劝诫当政者时,他强调“民无信不立”;而对于无诚信之人,孔子给予的评价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那还可以算是一个人吗?满嘴谎言的人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因为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掉了诚信,你就会被排挤于社会之外,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换句话说,你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一名学生。   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与诚信相对的是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我们当然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做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的人。说到这儿,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的同学考试作弊,自欺欺人;有的同学不懂装懂,满嘴谎言;有的同学以欺骗和捉弄别人为乐;有的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瞒天过海,为偷懒找出种种借口,或者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看我以后的表现怎样怎样,可一转身就把自己的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警醒!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用“信”与“不信”来认识君子和小人,我不希望我们的同学被冠以“小人”之名。   诚信伴随着孔子的一生,他的高尚品德,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沐浴诚信的阳光,树立诚信的形象,去赢得一片最广阔的天地吧!
孔子的诚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1:31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文化心理的塑造者。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物资极其匮乏。而孔子却生活得很快乐,确立了自己一生的行为目标“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对于孔子而言,若是丢失诚信而取得的财富,只是过眼云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可见一切财富,在孔子心目中远远不及诚信的重要。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己也作为诚信的典范,让弟子以及后人们得益匪浅。在对待朋友的时候,孔子坚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对待自己的承诺时,孔子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在劝诫当政者时,他强调“民无信不立”;而对于无诚信之人,孔子给予的评价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那还可以算是一个人吗?满嘴谎言的人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因为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掉了诚信,你就会被排挤于社会之外,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换句话说,你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一名学生。

  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与诚信相对的是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我们当然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做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的人。说到这儿,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的同学考试作弊,自欺欺人;有的同学不懂装懂,满嘴谎言;有的同学以欺骗和捉弄别人为乐;有的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瞒天过海,为偷懒找出种种借口,或者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看我以后的表现怎样怎样,可一转身就把自己的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警醒!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用“信”与“不信”来认识君子和小人,我不希望我们的同学被冠以“小人”之名。

  诚信伴随着孔子的一生,他的高尚品德,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沐浴诚信的阳光,树立诚信的形象,去赢得一片最广阔的天地吧!
孔子说的有关诚信的名言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12 17:34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孔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1个回答2024-02-09 07:11

孔子关于诚信的名言如下:

1、言必信,行必果。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6、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中信的原则 孔子怎么说的
1个回答2023-07-02 12:2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孔子在论语中怎么解释待人诚实守信的
1个回答2023-01-21 11:24
人无信不立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解释: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别人就不知道他后边要做什么?
(别人不知道他后边要做什么?怎么再与他交往呢?)
谁有诚信的名人故事论据
1个回答2024-03-03 17:43
郭沫若小时候很孝顺。有一次,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不知从哪儿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就想弄一株来。可市面上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里去找。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刚刚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事后,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让她很伤心,便教育了他一番,叫他以后要诚信做人。对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记在心,直到后来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也未曾忘记。
辩论会讲诚信
1个回答2024-02-18 16:27
1、主要是在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学校,教育源于老师,老师亦是社会的一分子,由于社会对诚信的要求度不同,老师的诚信意识度与体验度也就不同,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教育。
2、诚信既有自律也有他律,但主要还是靠自律。因为解决事情的方案很多,只要不愿意诚信,终究有不诚信的解决方案,只是不诚信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能长久的企业终究能长期生存!

1.正方:从学校育人的角度来阐述观点..然后在引伸到不上学的人身上...正方的理没反方充足..
反方:可以从古人说起...古人受过的教育极少或者没受到过教育..但为人城信...
2.正方:由内因和外因说起...内因是关键...即使有外律也就是法律的约束也有人去违背
反方:外律就是法律.书本.社会的约束力和人们的引导..从这几个方面来想.如过缺少的回怎么样
关于讲诚信的辩论词
1个回答2024-03-01 18:48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让我们拒绝善意的谎言,共同打造诚信社会。

请对方一辩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