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天气预报

卓尼有哪些古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4-07 05:12
卓尼藏区人文历史述略





印经院

[
内容提要
]
卓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在安多藏区享有盛誉。卓尼
大寺及其印经院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卓尼籍的诸多杰出人物为继承和
弘扬藏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卓尼人文历史旨在激发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紧随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

[





]
卓尼大寺,印经院,扬土司,高僧大德

一、引言

1982

10
月,班禅大师视察卓尼时说:
“卓尼在我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地
方,因此,很多年前我就想来卓尼访问。„„就寺院来说,卓尼禅定寺原先是一
座很大的寺院。„„现在有你们,珍贵的文物得到了保护,这非常好,不仅我高
兴,人民会说好的,党也会说好的。

[1]1990

7
月,第五世策墨林
?
单增赤列
活佛访问卓尼时,随行的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色拉寺第
96
任赤巴、著名佛学
家益西旺秋在讲话中说:
“卓尼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在西藏政府和三大寺中
担任过高级职务,他们对藏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贡献,建议卓尼组
织力量,编写他们的传记,最少也要把他们的姓名,历任职务,出生地方等搞清
楚。
”班禅大师和益西旺秋给卓尼作了确切的评价,并肯定了过去卓尼在藏区的
重要地位。
卓尼土司和卓尼大寺在整个藏区有过较大影响,
曾经以其丰富的文化
底蕴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姿态引领过安多藏区的文化。
卓尼土地孕育出的高僧大德
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精英,树立了卓尼人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二、卓尼名称的由来

卓尼系藏语,
汉意为两棵油松或油松。
相传很早以前在卓尼大寺寺址处有两
棵苍劲挺拔的油松。据《丹珠尔经纲目卓尼历史如意宝鬓》和《安多政教史》记
载:
1254
年(藏历第四绕迥木虎年)
,萨迦派第五代法王八思巴被忽必烈诏请,
在赴京途经卓尼时,
见到两棵奇特的马尾松,
便将寺址选在这里。
当地藏族称马
尾松为“召相”
,此后寺院和地名因此而得名


“卓尼”是“召相”之变音。
“卓
尼”
还有另一解释:
相传卓尼土司的祖先当初从西藏盼包宗
(
今达孜县
)
起程东来
之际,其所在部族的首领穆旺坚参告诉他们:
“你们一直向东走,可遇到一条大
河,那儿有很多的交相
(
油松
)

”土司先祖率部辗转到达今卓尼时,果然遇见了
滔滔东流的洮河,并有很多油松。于是,抑制不住喜悦心情,脱口说出“交相尼
达”
!
在这里“尼”可解释为“找到”

“寻见”
。按寺址的土壤和当地气候来看,
适宜油松生长

,当时八思巴派人建寺,这里可能有很多油松。若只有两棵油松
树,很可能是建寺前已有人栽培。


卓尼一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名,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而卓尼之所以在
藏区和内地享有一定盛誉,
是与卓尼悠久的历史、
卓尼土司的政教业绩、
卓尼大
寺及其卓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等卓尼地区光彩夺目的人文历史密
不可分。

三、卓尼历史

卓尼位于甘肃南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份。
因受地理、
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从古代到近现代,
卓尼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状况不
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对当地及周边地区乃至于整个安多地区的社会历史都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卓尼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十分遥远
的旧石器时代。从洮河流域发现的诸多人类文化遗迹表明,四、五千年前,卓尼
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中国西部是历史上古代民族频繁活动的地区,
而羌人在
这里势力最大,史载:秦汉时为诸戎之地,诸戎当然包括诸羌。晋以后吐谷浑人
西迁至此,
使这一地区又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
尽管这一地区民族成份复杂,

始终没有改变羌人为主体民族的局面,
据此,
我们可以说卓尼甚至甘青藏族的渊
源之一就是古羌人。
“古代羌人和现今藏族的渊源人们虽有不同的解释,但从各
种古籍、传说、古地名及古部落名称等来分析,古羌人与藏族有相同的语言,青
海羌人为藏族族渊之一,也似可定论。

[2]
因此,古羌人为甘南藏族渊源之一,
也似可以定论,甚至可以肯定。
“藏俗,人名之前,常冠以地名或部落之名,以
表明其所属。钟为甘南洮河中上游及白龙江上游一带古羌人氏族之一,古称钟
羌。

[3]
卓尼土司的辖区卓尼、
迭部和舟曲及临潭县部分地区,
就是洮河中上游
及白龙江上游一带。
唐时吐蕃势力不断向东发展,
大批将士及随军家属迁徙定居
到甘、
青地区。
吐蕃的武力征服和宗教文化影响,
加速了对甘青羌人的一体化过
程;吐蕃和古羌人在文化及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有同源关系,加速了吐蕃一
体化过程。从另一方面讲,吐蕃的向东发展,不但是军事扩张,而且是一次民族
大迁徙。
甘肃藏族后来的许多部落与吐蕃人向东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卓尼一部分
藏族至今还称自己为“藏巴哇”
,这可断定他们最早来自西藏后藏地区。卓尼境
内有一座神山,对此有如下传说:很早以前,赞普从西藏射了一枝神箭,于是部
分属下向东寻找,
在遥远的一座山上找到此箭,
并将此山奉为神山来信仰。
从民
俗的角度看,
这个传说显现了民族迁徙的某些影子。
卓尼部分藏族自称
“噶玛洛”

这是因为吐蕃时
“从军中挑选出九名勇士,
率部驻扎在霍尔与藏区之交界处,

其以后未接藏王圣旨不准返回

。因之,他们的后裔就称噶玛洛。

[4]
更登群培
《白史》
云:
“卓尼巴等亦有是松赞之军队等传说。

卓尼有些地区藏族也传说他
们的祖先是从西藏某个地方迁来。
因此,
卓尼藏族就是东迁蕃人和羌人融合而成
的。


吐蕃王朝衰落后,
甘青吐蕃人失去了中心,
有些官员和握有兵权的将领,

纷各自为政,
“有的几千户、几万户聚居在一起,互不统属。

[5]
一些较大的部
落集团,
在政治上与中原王朝建立了不同程度的隶属关系。
吐蕃人在甘肃南部的
洮河流域、白龙江流域和大夏河流域势力强大,占据着临洮、河州、洮州、岷州
和迭州等地。宋朝建立后,上述地区的吐蕃人和宋朝处于对峙状态。洮州、迭州

和岷州部分地区后来成为卓尼土司的辖区。

厮啰政权兴起后,甘肃南部吐蕃地
区由其统治。

厮啰政权存在了百余年,
后由于统治者上层争权发生内讧,
加之西夏人和宋
朝先后攻击,其政权最终衰落。厮啰余部以河州、洮州和岷州为根基,与宋朝处
于时战时和的状态。
后来厮啰之孙巴珍觉归顺宋朝,
被安置在岷州,
并赐名赵醇
忠。巴珍觉是厮啰后裔中很重要的一支,在金朝时迁到临洮,至元时受封重用,
成为雄据一方的土司。
至今洮岷地区有许多赵姓的藏族,
这无疑是巴珍觉之后裔。
同时洮岷地区吐蕃大首领裕罗格勒率十二万余口举族归宋,
足见其势力之大。

罗格勒归宋后,
仰慕宋朝名臣包拯
(
包公
)
之名,
请求赐包氏名顺;
其兄辖约稍后
归宋,赐名为包顺,其弟赐名为包诚。包氏家族在南宋、金朝时期仍在洮岷一带
活动。卓尼、迭部、岷县和临潭等地至今还有很多包姓藏族,仅是卓尼县洮砚乡
就有几个包姓藏族村落。该乡四下川村有座称包家寺的寺院(于
1949
年初毁于
火灾)
。上述似乎与卓尼历史并无关系,但这些都发生在后来的卓尼土司辖区,
换而言之,这也是卓尼地区的藏族人文历史。

元朝建立后,
即在河州
(
今临夏
)
设置了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甘、

藏族由其管辖,
都元帅之下的官员都由吐蕃上层人士担任。
卓尼所处的洮岷地区
有吐蕃十八族,
“十八族为大族,散居洮、岷、叠一线”
,元时萨迦派第五代法王
八思巴被封为国师,之后又设掌管全国佛事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机构的总制院,
八思巴又被任命为总制院院使。
萨迦派因得元朝强有力的支持,
在藏区占据政教
统治地位,其教法也在甘青藏区迅速得以传播。八思巴曾长驻香根城
(
临洮
)

足迹踏遍河州、洮州和岷州等地,并以大元帝师之威,打击洮岷等地苯教势力,
令其改宗萨迦派。公元
1254
年,八思巴赴京途经卓尼时,见此地有吉祥之兆,
就令其弟子喜饶益西建寺,公元
1295
年寺院建成,藏史称为卓尼大寺。这座萨
迦派寺院建成后,
当地藏族首领协第德抓住机遇,
与该寺建立供施关系,
从此随
着寺院势力的发展,
他的势力也得以壮大,
终于成就卓尼土司的始祖。
卓尼土司
与卓尼大寺结成供施关系,
推行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
尽管卓尼大寺后来改
宗为格鲁派,
但土司家族仍就掌握寺院统治权,
萨迦派式的政教合一制度始终没
有改变。

明朝建立后即进兵西北地区,当初西北各藏族首领均持观望态度。
1370
年,
元吐蕃宣慰使都元帅索南普归顺明朝,
并赴南京向皇帝朱元璋进贡方物,
受到明
政府的嘉奖。
各藏族首领纷纷效仿,
争先赴京归附明朝,
分别受赐不同的名号和
官职。
1404
年,
卓尼继位土司率部收服迭部十八族,
遂于
1416
年赴京朝贡致敬,
被明廷授封洮州卫正千户和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
从此卓尼土司借明廷之威
,
不断发展势力。
卓尼第
5
代土司旺秀赴京朝觐期间,
被明武宗赐予汉族姓名杨洪,
从此卓尼土司以杨为姓,后来土司辖区民众也随之以杨为姓,这就是如今卓尼、
迭部和舟曲等地藏族多为杨姓的来源。
在明代,
每一位土司为了和明廷保持密切
关系

,均先后赴京朝贡,以求政治上的支持。卓尼土司如是拥有了皇恩加宗教
之威,
逐渐将卓尼和迭部等地纳入自己统治之下,
并成为洮岷地区势力最强的土
司。清朝建立之初,各地的反清力量还很强大
,
卓尼土司洞察时局,服从清朝调
遣,协助清军镇压了洮岷地区的反清势力
,
为此康熙皇帝特封第
9
世土司杨朝梁
为洮州副将并赐佥事大印一颗,还令其“护汉、藏、蒙三族交界之边塞。赐尔等
小动物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1个回答2024-02-23 16:12

有些原因比较简单,比如蜜蜂的翅膀很薄,阴雨天时大气含水量增多,气压低,翅膀沾水会变软变重,所以蜜蜂不太愿意出巢。不过动物预报天气的原因,科学界仍在争议和探索。比如说在印度洋海啸前,很多动物事先“逃难”,并且在灾难中死亡极少,让人不得不怀疑它们有第六感。但是,能否依据动物的举动来预警灾难,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才可定论。总之,大自然的神秘超乎人类想象,我们该学的还有很多呢。

有没有更多的小动物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1个回答2024-03-01 19:38
水生动物靠水中的氧气来预报,一般水中氧气在雨前会减少,鱼会蹦出水面呼吸氧气,泥鳅则在雨前会游出水底的泥里,原因与上一样,雨前泥中氧气也会减少。
有没有更多的小动物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1个回答2024-03-11 07:28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燕子低飞也是大雨。
可可尼和卓雅哪个好
2个回答2022-06-20 19:49
卓雅更大气更具有大牌范儿,可可尼很多款式都是仿卓雅的,有时卓雅头一年出的款它家第二年就做了一模一样的款式,并且版型剪裁卓雅也更好一些,设计上也更胜一筹,面料都是进口面料,在市场定位是国际二线品牌,和华伦天奴差不多算是同一个级别的
动植物有哪些可以预报天气他们是怎么预报的
1个回答2024-01-25 04:02

1、蜘蛛

俗话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食昆虫,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要下雨。

2、青蛙

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

3、蚂蚁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4、蜜蜂

下雨前,蜜蜂翅膀容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体重增加,飞行困难,所以只好呆在蜂巢里不出来。

5、西双版纳风雨花

在暴风雨之前,外界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会开出大量花朵。

6、瑞典“气温草”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天气预报员有哪些动物是怎么预报
1个回答2024-03-15 18:19
海鸥,蚂蚁,牛,鱼,龟
很多啦,要你注意观察都能发现的,动物比人可灵敏多了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你大可放心准备上路出远门。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
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红占鲑躺在水底不动,预示天气晴朗;把身体卷成“带子”时,预告天气将要变化;在水里翻腾时,预报风雨将要降临。风暴到来前的20小时,水母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狂风吹打海面时发出的次声,于是,便迅速潜到海底,以防不测。
在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里洗澡散热,预示一二天内将有雨天出现;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
民间有句“燕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碰到天气要下雨的时候,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虫子的翅膀弄湿了,就像是飞机荷重过大,飞不动了,但是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其次,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当天气即将转阴雨的时候,黄鹂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夏秋季节,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两三声连叫,并在树枝东跳西跳,很不安宁,叫声低沉象哭泣,这是天将下雨的象征。
蜜蜂最适宜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采蜜,天气晴,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继续晴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蝉的叫声是由它的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据一般观察,夏天由雨转晴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雨时,蝉不叫。这是因为下雨前,它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有力。
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垒窝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
猪。“猪衔草,寒潮到”。“猪筑窝,下大雪”。这是因为猪的鼻、嘴部无毛,直接接触空气,对寒冷特别敏感,在寒潮到来之前它有先觉,急忙衔草作窝。天气稍冷便把嘴巴伸入草中,再冷些就会全身钻进草里御寒,母猪的反映更为敏感。所以,见到猪街草,就是寒潮即将来临的预兆。
狗。“狗泡水,要下雨”。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炎夏时不能靠毛孔散热,只有靠张嘴、搭拉舌头散热来保持恒温。当嘴和舌均无济于事时,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以帮助散热。因此,发现“狗泡水”,预示天将下雨了。天冷时,狗缩成一团卧在草堆上,用嘴巴当“升温器”,将呼出的热气用来加温肚脐,这预告寒潮将至。
蛤蟆。癞蛤蟆也是预报“专家”。它的生理构造特殊,肺像个足球,呼吸功率不大,单靠这样的肺呼吸是不能吸到足够氧气的。所以,癫蛤蟆除了靠肺呼吸外,还得靠皮肤来帮助呼吸。用皮肤呼吸得有个条件,那就是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空气中的氧首先溶解在皮肤的粘液中,再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进行了,这就给它的生活造成了困难。因此,它很怕强光照射和干燥天气,白天就躲在阴暗处,晚上出来觅食。大雨来临前(约1天左右),空气湿度大,它白天也出来活动。这反常的表现正应了“白天蛤蟆出洞,下雨一定”的民谚。
鱼。鱼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纷纷浮上水面呼吸,所以有“鱼跳水,要下雨”之说。
蛇。大部分蛇都是白天藏在洞内,晚上外出觅食、喝水、沐浴、蜕皮等活动。但天气特别潮湿闷热时也会逼迫出洞。因此,白天蛇出洞是有雨的征兆,特别是秋末冬初、天已冷,大蛇出洞,过一两天会下雨。正是“大蛇出洞,大雨咚咚”,“蛇过道、雨来到”的验证。
鸡。“鸡宿迟、兆阴雨”。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由于缺乏散热本领,十分怕热。成鸡以20℃为宜,超过30℃常张口、伸翅以助散热。在炎夏的傍晚,鸡窝内更加闷热,因此发现鸡迟迟不想进窝,这就是雷雨即将到来的预兆。
在动物界,青蛙被称为“活晴雨表”,这是由于青蛙皮肤的特点造成的。空气干燥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青蛙须呆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皮肤水分不易挥发,它就跳出水面。因此,蛙成为非洲土著居民观察天气变化的“活晴雨表”。
动植物有哪些可以预报天气他们是怎么预报的
1个回答2024-01-23 00:33

1、蜘蛛

俗话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食昆虫,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要下雨。

2、青蛙

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

3、蚂蚁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4、蜜蜂

下雨前,蜜蜂翅膀容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体重增加,飞行困难,所以只好呆在蜂巢里不出来。

5、西双版纳风雨花

在暴风雨之前,外界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会开出大量花朵。

6、瑞典“气温草”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天气预报员有哪些动物是怎么预报
1个回答2024-04-10 03:44
海鸥,蚂蚁,牛,鱼,龟

很多啦,要你注意观察都能发现的,动物比人可灵敏多了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你大可放心准备上路出远门。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

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红占鲑躺在水底不动,预示天气晴朗;把身体卷成“带子”时,预告天气将要变化;在水里翻腾时,预报风雨将要降临。风暴到来前的20小时,水母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狂风吹打海面时发出的次声,于是,便迅速潜到海底,以防不测。

在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里洗澡散热,预示一二天内将有雨天出现;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

民间有句“燕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碰到天气要下雨的时候,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虫子的翅膀弄湿了,就像是飞机荷重过大,飞不动了,但是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其次,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有个相声里面有报天气预报的词是相声名
1个回答2022-11-25 15:18
应该是《学电台》
热门问答